客家教会史(六)[真实动人而精彩的故事]一部记叙广东客属教会复兴历史,难得一见的好书!
温馨提示:击上面蓝字“心灵港湾”关注
本公众号:xlgw777
丙、草、木、禾秸的建筑
“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诗篇106篇15节)
“…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哥林多前书三章11-13节)
翻开差不多二千年来的教会的历史可以看见:教会的种子是真的,满有生命力的,教会的发展是靠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生命力,靠着圣灵不断的工作。可是教会是在世界的包围中生长的,这世界卧在恶者的手下,充满了撒但的工作。
上面曾经说过,‘敬虔主义’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缺点——不重视教义的教导;当他们在充满着生命力时期,这种缺点几乎可被掩盖,只是当起初的热心渐渐冷却后,这个缺点就突出起来了。
第一代的基督徒,因为聚会的地方是在樟村,地处交通极不方便的偏远山村,周围其它山村,如五华的粘坑、源坑、双头、大布坪、模石径,龙川的博石下、鹤树下
等,离樟村少则一、二十里,多则四、五十里。每逢有重要的主日聚会,如外国牧师来了,要洗礼时,弟兄姊妹就要早早的起来,吃了早餐,扶老携幼、翻山越岭到
樟村去。因当时外面有逼迫,为掩人耳目,有的还要带着到山里割卤草、砍柴的工具,参加完礼拜后,就在半路上的山里将预先准备好的柴草挑回来。从这些事,可
以看见弟兄姊妹的心里是何等的火热。
后来,福音向外扩展,在许多地方建了教堂,因着教会在饥荒时有粥普施,有乐育小学可以让小孩免费上学,外国牧师还会介绍贫困的弟兄姊妹移民南洋等地去谋
生,(梅州因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凡是福音最初兴旺的地方都是侨乡;马来西亚的东马,客家话成了当地的主要语言之一;当初的移民大都是敬虔的后代,到现在,
马来西亚还是世界上基督徒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地区)。
再加上儒家文化的侵袭,慢慢的就以善恶的说教代替了生命的福音。强调遵守十诫,又没有生命力量的支持,失败累累便习以为常。一般信徒的想法:‘人是软弱
的,无时不犯罪的,犯罪不要紧,耶稣会赦免;只要信上帝就可上天堂’。若问有的信徒:“你为什么要信上帝?”他会回答:“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是
无神,我信其有,在我不会很亏;若有神,我却信其无,那要下地狱,可就亏大了。”
那时北方有地方,信耶稣不叫信耶稣,不叫信教,而是叫‘吃教’,因为去到教堂里有吃的。客属地方‘文明’一点,叫信‘道理’;这个名字叫得相当准确,因为
事实上这时的教会是“按名是生的,其实是死的”,人们信的不是复活的基督,而是死的道理。‘道理’也不是圣经纯正的道理,因为‘敬虔主义’本身就不重视教
义,不以圣经为绝对的权威;教会的‘道理’只是圣经的一些道理同儒家道理混合在一起的‘人的道理’。
这时也不是没有真正的基督徒,只是凤毛麟角、廖若晨星,济济一礼拜堂中会有几个,常常不是教会中的牧师、长老,而是默默无闻的老者或太婆。
在说到教会复兴时,我们最常强调人数,很多人开一次布道会,就把凡是到台前来决志的人数,或是填了一张表的人数都收进自己的成绩账单,宣称带领了几千几万人,甚至是几百万、几千万人信了主。其实主耶稣告诉我们:“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马太福音22章14节)《圣经》又记着说:“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哥林多前书三章13节)
我们的草、木、禾秸的成绩单,在神面前并不算数。神要看看我们的建筑工程能不能经得起火的试验。解放后的一次次政治运动就是一把把火,文化大革命是比寻常更加七倍的热火寚。这火烧得那些看似兴旺的教会几乎荡然无存。
也有真的金、银、宝石的信仰,这样的信徒在火寚中炼得更为纯净了。这不奇怪,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数以千、万计,敢于进火寚的只有三个人。三个人并不孤
单,因有神之子与他们在火寚中同行。神常常不要多,而要真;我们要接受教训,特别要注意‘质’,因没有‘质’就没有‘量’。
更多精彩:
[弥足珍贵]客家教会史 惟一一部完整记叙客属基督教复兴史 客家肢体必读,客家人快转!(序及第一章)
客家教会复兴史(二) 合和本圣经源于客家本翻译 客家人必读! 第一部完整记叙客属教会复兴历史
[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难得一见的好书!客家教会复兴史(三)第一部完整记叙粤东客属教会复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