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来华传教先驱马礼逊之子马儒翰的事迹
温馨提示:击上面蓝字“心灵港湾”关注
在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方交涉极为频密。英方处理翻译事务,主要是有三位官员,即马儒翰、郭士立牧师和罗伯聃(Robert Thom),而三人中,以马儒翰为首席代表。及至砵典乍出任香港督之时,马儒翰亦被委任为香港首位抚华道(The Chinese Secretary即 其后的华民政务司),专责香港华人事务。但可惜当马儒翰上任不久,于一八四三年八月廿九日在澳门病逝,随后安葬澳门基督教坟场,与马礼逊牧师同一个墓园。 每年到澳门游览的中西教友为数不少,其中亦有到基督教坟场对马礼逊牧师凭吊的,但却甚少知道马儒翰坟墓的所在,而对于马儒翰坟墓有块中文石碑更少听闻。此墓碑当马儒翰逝世后,港澳一班友好为他所立的。碑文如下:
尝闻令德之后必有达人,如我英国之儒翰马礼逊君。所谓达人者,非耶?其生于中国之澳门也,守先业,行己志,艺益精而学益勤,品愈练而情愈达,以致其作 为、文词,居然与汉人无异。若夫能通中华正音土语等技,不过是其余事耳。更有令人不忘者,当中国与英国一体,往来时皆是马礼逊力为经理,阮开五港互市之 区,复缔万年和好之局,讵料所事未终,遽为弃世。中外各国不忘获享安乐贸易,永息干戈之德,闻其长逝无不伤心堕泪,共作百身莫赎之哀,兹无可奈何,立碑以 志之曰:
儒翰马礼逊君,英人罗伯马礼逊之子也。生于嘉庆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距终于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初五日,共享寿二十九岁。当光二十二年两国和好,职司翻译,为之设立章程,事事尽善,虽功未就身先去,岂非一时之伟人哉!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圣人一千八百四十三年十月初八日
各国众友等仝勒碑
马儒翰就是基督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先驱马礼逊牧师的次子,一八一四年四月十七日在澳门出生,自母亲于一八二一年在澳病逝,随后送返英国入学,一八二七年 转往马六甲,在其父亲创办的英华书院就读,专习华文,到一八三零年即他十六岁的时候,已为广州英国商人聘任翻译。及至他的父亲马礼逊牧师于一八三四年八月 一日在广州安息,英国商务监督即委任马儒翰继任父亲之职,为商务监督汉文正使兼翻译,相当驻华副使,其时不过二十岁的年纪,甚得官方器重。
马儒翰对于传教事业至为热心,自马礼逊牧师逝世,马儒翰与麦都思牧师、郭士立牧师、裨治文牧师四人重译圣经,马儒翰与麦都思牧师负责合译新的部分,于 一八三七年译就出版。而一八四三年马六甲英华书院之所以迁校香港,原是理雅各牧师征求马儒翰的意见所作的决定,所以今日香港英华书院的设立,实有赖马儒翰 的指示。
马礼逊牧师是基督教第一位来华传教的开山祖。由于当时东印度公司禁止属下商船载任何教士到印度和中国传道,所以马牧师是在一八零七年一月三十一日首途 美国,继而在五月十二日乘纽约「三叉号」前来中国,于一八零七年九月四日到达澳门,九月七日安抵广州,所以一九八七年亦是马礼逊牧师来华传教一百八十周年 纪念的日子。
马礼逊牧师到了广州后,因为满清政府严禁外国人在中国传教,马礼逊牧师逼于无奈在广州东印度公司充当翻译,才获得了居留,是以马礼逊牧师在华期间都是在东印度公司任职。虽然英国在一八三四年撤销东印度公司在远东贸易专利权,继而委派律劳卑(Lord Napier)出任英国注华商务监督,由于马牧师精通中国语文,亦被聘为律劳卑的译官,职务相当今日的副领事。
当律劳卑于七月十六日抵澳门,而七月廿二日前往广州,马礼逊牧师亦随同与广州官员交涉,谋求两国政府在外交上平等对待,马礼逊牧师为公务往返衙门过于 辛劳,竟于八月一日病逝广州,所以他从事政府公职不及十天即告长辞。其后为友好将遗体运返澳门,与他前妻同葬于澳门基督教坟场。
马牧师逝世不久,各方友好在他的坟墓为他立了一块墓碑,碑文是英文和拉丁文所写的,至于他的坟墓有中文碑文,己是一八四三年十月以后之事。碑文如下:
尝闻天地间有万世不朽之人,端赖其人,有万世不朽之言行,如我英国之罗伯.马礼逊者,乃万世不朽之人也。当其于壮年来中国时,勤学之力,以致中华之言 语,无不精通。迨学成之日,又以所得于己者,作为华英字典等书,使后之习华文汉语者,皆得藉为津梁,力米功倍。故英人仰慕其学不厌,教不倦之心,悉颂 为英国贤士,由此不忘其惠,立碑以志之日:罗伯.马礼逊,英人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初五日,距终于道光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共享寿五十二岁,溯自嘉庆 十一年九月间始来中国,至嘉庆十三年初为经理公司事务,及道光一十四年三月内,公司既散后,经理国家事务。迨未数月而病,遂不能起,幸其子儒翰马礼逊者, 虽未足继其徽,亦累能济其美。故今日学广所传功垂永久,实为近代之所罕睹者焉。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圣人一千八百四十三年十月初八日
各国众友等仝勒碑
在此可见中文墓碑对马礼逊牧师被伦敦传道会遣派来华的职份,及其创办的英华书院,以及翻译中文圣经等主要工作则未有载述。而其中所列的中国阴历年日与正确的公历年份亦有所出入。就以下各点加以校正:
一.出生年日为一七八二年一月五日,应属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而非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初五。
二.扺澳门年日为一八零七年九月四日,应属嘉庆十二年八月初三,而非嘉庆十一年九月间。
三.扺广州年日为一八零七年九月七日,应属嘉庆十二年八月初六,而非嘉庆十一年九月间。
(如于嘉庆十一年九月间始来中国,则属一八零六年十月十一日间,与事实不符。)
四.东印度公司散年份属一八三四年,即道光十四年,而非道光二十四年。
马礼逊牧师次子马儒翰与父母葬于同一园墓,所立中文墓碑亦与其父同一时间。墓碑的落款「各国众友」实质是英国官方,因为马如翰出任政府译官,被认为在 鸦片战争立有汗马功劳,而且亦是香港第一任「抚华道」(即其后的华民政务司),官阶甚高,所以香港官方为马儒翰立碑而连同为马礼逊牧师立碑亦是自然的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