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医师节】(四)信仰,永不言弃的坚守

2015-06-26 医师报

自古以来,医生都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这个职业之所以特殊,大概是源于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与他一样,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医生从工作中获取的满足感、成就感却逐年下降。是社会伤害了医生,还是医生丢掉了最初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



*重温誓言 坚定信仰


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那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这部以希波克拉底(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医生)名字命名的誓言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它涵盖了医生对患者、对社会的 责任及对医生行为规范的要求。


我国医学生入学时,学校为了强调医生职业的神圣、责任的崇高,一般会组织新生齐诵《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中国医师协会于2011 年 6 月 26 日 正 式公布《中国医师宣言》,《宣言》基于美国内科学委员会、美国医师学院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制订的“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的文本,结合中国“大医精诚”传统理念撰写而成。《宣言》号召医务工作者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

无论誓言还是宣言,其作用无一不是为了让信仰在誓言中坚定。



*用生命捍卫信仰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 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 , 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 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信仰。成功的名医,也多是有信仰的人。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一连串光辉的名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被人称颂为妙手神医。他们用一颗无私奉献的仁爱之心、至精至深的仁爱之术,为后世立下了良医的标准。

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先贤们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经验,大胆创新,还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他们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始终坚守为医者的信仰,一生为民医病,深受百姓爱戴。

战争年代,国际友人白求恩放弃优裕生活,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中国,在艰难困苦的日子中仍然从容乐观、热情似火,最后把宝贵的生命贡献在中国大地上。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人,能有热情,能有创造,能有奉献的精神,能有自我牺牲的境界。“ 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王海燕、“白求恩式好军医” 张笋、“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当代,也有一大批伟大的医生坚守着职业信仰,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你的信仰还在吗?


救死扶伤,这四个字,无论医患,都没有忘记。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却遭遇着前所未见的信任危机,超常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时间、不被信任的工作环境,医生们不禁要问:医生不再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崇高职业了吗?

在由《医师报》联合掌上医讯、寻医问药网发起的调查中发现,有44.67% 的医生认为医生这个职业仍是自己的信仰,与此同时,46.75% 的医生只承认医生这个职业曾经是自己的信仰。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一大部分人曾经把医生这个职业当做自己的信仰,或许随着环境的变化,或者随着个人心态的变化,他们不再坚守职业信仰。

吴树彬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博士,他坦言,如果让他选择,他也会选
择“曾经是”。因为自己高中生病的经历,吴树彬希望成为一名能解决人类病痛的医生。然而当他真正地成为医学生之后却发现,想象与现实间存在一条难以忽视的鸿沟。他还清楚地记得,一次,他走在两名患者身后,只听一名患者对另一名说:“大医院这么多患者,大周末的医生不好好在医院给患者看病,都干嘛去了!”

“患者的这种思想让我很受伤。医生并不是神,而是跟患者一样,都是普通的人。和其他职业相比,医生或许需要更讲道德,但我不希望被绑上道德的枷锁。我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但却不愿被强迫做一些事。当前社会,选择是多元化的,我希望自己既能保护好自己,照顾好亲人朋友,也能发挥自身最大价值,来帮助更
多患者。”吴树彬说。


是什么偷走了你的信仰?


在成长的路上,医生会经历许多,背负许多,也可能获得很多。但是,一部分医生却在这条路上渐渐迷失了自己,丢失了信仰,甚至离开最初挚爱的医生行业。是谁偷走了他们的信仰?

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认为,学医不应仅仅是为了解决饭碗问题,肯定
还有一个更高的追求在支撑。“一般情况下,医生都希望被社会认可,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为全人类做出贡献。这也是医生职业的特点。毫不夸张地讲,很可能一名医生的发明创造或者研究成果改变了整个人类发展历程。”

然而,一部分医生的信仰确实动摇了。陈小兵认为,一是因为现实与理
想的差距太大。“近年来,医生的执业环境愈发不理想,学医周期长、医患关系紧张、工作辛苦且充满风险、医学又充满了无奈,种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未来迷茫,甚至很多人干脆转行,离开这个行业。”

另外,医学发展速度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属于速度较慢的学科。“这
主要是因为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研究对象的复杂,使得医生有可能付出再多都得不到收获。”陈小兵告诉记者,他近些年利用大量时间做科普就是源于此。“我在临床中无论对患者多好、为患者下多大功夫、付出多大努力,大多数患者在5年之内还是会离我而去。这是很残酷的现实。因为我面对的就是中晚期肿瘤患者,不得不接触这样的无奈。”


手记

在北京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眼中,他的追求与职业信仰,穷尽毕生精力也难以实现。有人问他,“你下辈子想干什么?”他回答说:“我下辈子还要做医生!还要做神经内科医生!还要研究阿尔兹海默病!这辈子是研究不完了,我要像愚公移山一样,下辈子继续研究下去。”当他向众人讲述这番话时,博得满堂喝彩。


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注“来源:医师报(DAYI2006)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