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中国你我同行”北京专列海报故事|初心大爱,医者无悔

北京专列撰稿组 医师报 2022-04-01




作者:裘佳 黄玲玲 王建生 蔡增蕊 凤凤 宋箐 黄晶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中国的医生用坚强的脊梁,撑起了健康中国的大厦。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而上,救无数人于危难之中,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为“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在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开出4列“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列,专列搭载665位医者的800余张形象海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当地数千万乘客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


8月18日,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召开的“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致敬医者——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座谈会期间7位北京专列海报的医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海报故事,感受医者初心,胸怀大爱,以及对于医学未来孜孜不倦的探索。‍




列车发车仪式嘉宾合影


雷光华:

百年湘雅 为医学立言 

为健康立功 为生命立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介绍,2018年以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确定了加速度、跨越式、内涵型的高质量发展基调,也确定了中长期“12368”发展战略,并逐步确定了“3354”的湘雅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即三大基础、三大目标、五大要素和四大路径。



湘雅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大基础



湘雅医院三大基础就是湘雅医院与生俱来的三大基因,包括红色基因、卓越基因和国际基因。湘雅医院在建立之初,就打下了红色的烙印。在五四运动前夕,湘雅人就开始创办进步刊物,组织进步社团,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湘雅主办《新湖南》。此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多次战争中,都有湘雅人英勇的身影。解放以后,在历次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中,湘雅人都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尤其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湘雅人更是“打满全场”,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总而言之,红色基因就是一心向党,一心为民。


关于卓越基因,建院伊始,湘雅医院即坚持以欧美最高标准融入办医理念,医院院风“求真求确,必邃必专”也是对卓越最好的诠释。在历次国家各类评比中,以及新技术突破和医学创新方面,湘雅医院也都展现了作为,体现了担当。关于国际基因,湘雅一直与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持着友好的交流和深入的合作,而且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国际。他希望未来湘雅医院能与中国医疗界的同道一起引领国际。


他强调,三大基因决定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目标。红色基因就是要让人民满意;卓越基因就是要体现湘雅特色;国际基因就要求湘雅医院要创建世界一流医院,走向国际,引领国际。因此湘雅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愿景就是建设“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



高质量发展五大要素


高质量发展应该包含哪些内涵呢?湘雅医院提出5个核心要素:精细科学的现代管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高效低耗的运营管理,面向人民的医学创新以及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雷光华表示,这五点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医院要寻求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要走向精细,走向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近年来,运营管理逐渐得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视。医院坚持公益性方向不变,合法合规情况下,不断优化医院的运营,更加有利于医院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坚持医学创新也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开展医学创新?要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句话牢记在心,医学创新一定要面向人民。最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检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和成效,是看培养了多少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要对此高度重视。


雷光华表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4个路径,即党建引领、制度保障、体系促进和文化提升。党建引领就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科学解读,正确执行。不断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尤其是要持续优化八大体系,包括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医学创新体系、运营管理体系、运行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与党建文化体系。同时,文化引领极为重要,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也是最科学的人文。“医院应是一个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气息的地方,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因此我们始终把文化引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新时期,湘雅医院凝练了百年湘雅文化新的内涵,遵循“公勇勤慎、诚爱谦廉”院训,秉承“求真求确、必邃必专”院风,牢记“为医学立言、为健康立功、为生命立德”使命,践行“至善至新、至严至合”价值观,矢志“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愿景。


赵增仁:

以精准医院理念为抓手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今年医疗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医院把精致医院建设作为整个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工作抓手。


那么何为精致医院?我们总结了5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规模要适度;第二个方面,学科有特色;第三个方面,管理精细化;第四个方面,运营有效率;第五个方面,医院有文化。


——规模要适度。我觉得医院的规模并不等于医院床位,而应该是在床位一定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效率。


——学科有特色。任何医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学科,特色学科就是医院的品牌。我们医院学科建设总结思路就是4个维度1个平台:向上的维度,是对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科的知名度;向下的维度,是亚专科细分,最大做强学科;向内维度,是人才培育和新技术的孵化;向外的维度,是通过医联体建设进行学科管理和技术输出;一个平台,是依托学科建设,建立起诊疗平台,以病人为中心,对共治疾病重新设计流程,设计临床路径,来实现一些疾病的平台诊疗。

 

——管理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一个病人和家属到医院看病后,他对医院的满意程度有一半以上来自于非医疗场,包括我们大门好不好进,患者的饭好不好吃,有没有营养,车好不好停,卫生怎么样等等,这些工作都靠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来实现。

 

——运营有效率。现在全国公立医院面临的一个最大共性问题,就是财政投入不足。我们要高质量发展,财政投入又不足怎么办?我们要向运营要效益、求发展。我想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后天更应该是这样,要通过运营来提升效益。

 

——医院有文化。任何一个医院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医院传承的血脉,好的文化不但可以激励人,而且还可以凝聚人,激发创新。


罗素霞:

当医生是我最大的幸运



行医之路漫漫长远,回首从医35年,有经历挫折时的彷徨,有事业收获时的喜悦,有心情失落时的怀疑,有得到肯定时的幸福。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感慨,“在这丰富的人生体验中,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饱满丰盈。”


医生,这是一个充满使命感的职业。罗素霞教授表示,救死扶伤是职业使命所在,病人满怀期待,把自己的身心和未来都交给医生,对医生来说,这种生命相托的信任不可辜负。“多年来,我精心救治每个病人,不论职业、不论贫富,一视同仁。直到现在我依然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牺牲休息时间,舍弃陪伴家人的幸福,奔走在医学和科研的道路上,并乐此不疲。”罗素霞教授说,激励她的是病人的信任,以及作为医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医生,这是一个充满成就感的职业。罗素霞教授指出,面对肿瘤患者,看到他们痛苦的表情、绝望的眼神,听到他们病痛中的呻吟、无助的述说,心情都十分复杂。“让我最开心的是听到他们疾病转归或康复后发自内心的感谢,还有病人脸上难以掩盖的喜悦之情。”罗素霞教授说,这对医生来说是最大的成就,最宝贵的财富,这种成就感让医生觉得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


医生,这是一个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发展的职业。罗素霞教授表示,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学科。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生需要不断充电学习,不断奔跑进步,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教学相长,对医生来说也是医学相长。多年来,我感谢病人们,一方面虽然是我们救治了他们,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择一职业热爱,为一梦想坚守。身为医者,当需要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更需要意念坚定、持之以恒。也许,最初选择这个职业时并未真正理解职业的深厚内涵,但当从事这个职业后,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深深热爱这个职业,也庆幸自己的选择。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依然选择做一名中国医生!”罗素霞教授感叹,愿岁月不曾磨灭你我当初的满腔热情,愿我们历经人生百态依旧芳华无悔。


韩芳:关注睡眠健康

从患者群体扩大至全人群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实在睡眠中度过的,三天不吃不喝或许可以坚持,但完全不睡觉就崩溃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教授表示,睡眠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只占人生的三分之一,但是没有这三分之一,则另外三分之二也什么都做不成。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将睡眠健康与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列为同等地位。目标是至2030年,国人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每天,失眠比例不超过15%。


睡眠相关疾病可分为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三大类,共90多种,任何一种都可能要命。因此,要实现前述目标,韩芳教授提出两点解决方案。首先要进行学科建设。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睡眠医学逐渐形成,其主要任务是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一个新兴学科要适应全国30%人群的睡眠服务需求,就亟需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正如王辰院士提出了“群医学”概念,医学的发展终究要从关注患者群体转变为关注全人群的健康。韩教授表示,谈到睡眠健康,也是要关注整个社会的睡眠健康问题。睡得好是健康的征象,希望通过“健康中国,你我同行”活动把健康快车开进社区、开到群众生活中、开进大家的心里。


叶京英:健康始于睡眠


今年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专科部部长叶京英教授从事医疗工作的第39年。而这39年中的25年时光,叶京英教授都献给了睡眠医学领域。


基于多年对睡眠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叶京英教授总结了睡眠疾病的两大特点。一是睡眠疾病发现得晚。为什么会晚?是因为睡眠疾病发生的时间的特殊性。晚上睡眠时,人没有意识,患者压根意识不到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因此去医院看病就无从说起。


另一大特点是,睡眠疾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功能有关,与人体机能的睡眠和醒觉的调节有关。睡眠疾病的干预和治疗仰仗着业内诊疗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关于睡眠疾病的诊疗,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应对挑战,我们要做什么?叶京英教授认为,首先要给有各种各样睡眠问题的人群提供保健支撑,要大力宣传睡眠健康知识,让公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其次,要将睡眠疾病的诊疗技术下沉到基层。让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能够得到有效的、准确的治疗。作为本届和上一届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近年来叶京英教授带领专委会一直在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当下,睡眠疾病领域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是挑战,也是创新的机会。”值此医师节之际,叶京英教授祝愿国家的睡眠医疗事业能够蓬勃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


解立新:内外胸科重组起航

三大变革力促呼吸病诊疗飞跃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立新教授作了“内外胸科 重组启航”的海报故事分享,从三个方面的变化介绍了学部建设在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的意义。


首先是格局的改变。解教授表示,从2016年宣布军队改革以来,到2021年,军队的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告一段落,驻京部队的解放军医疗系统在以解放军总医院为旗帜下进行了全新的重组和整合。驻京部队大部分医院的呼吸科整合成立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并加入了ICU、胸外科、血管介入等,建立了大胸科格局。


“对于呼吸内科医生来说,随着分科越来越细,呼吸内科又分成专注于感染、肿瘤、介入、重症、慢阻肺、哮喘等各个亚专科点,而由此可能失去了更多的面,必然导致对一个疾病系统的人为割裂。解放军总医院成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在国内首次从医院层面把相关学科以器官系统进行分割和整合,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对患者达到最优化的诊疗。”解教授表示,军队医疗系统率先在全国迈出了第一步,以器官系统重新分科,尤其是对像肺脏这样重要脏器的诊疗重新设立一个大的专业,以学部命名,对未来疾病诊疗格局的变化和影响非常深远。


第二是理念的变化。解教授表示,如今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多,肺癌、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肺炎、肺结核,甚至睡眠疾病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睡眠呼吸暂停。从国家十三五以后,呼吸系统疾病已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政策。“古时候说的百脉朝肺,一吸一呼之间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在目前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可能关注的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呼吸系统疾病包括预、筛、诊、疗、康、养6个环节。如何结合国家健康2030年规划,在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过程的诊疗和处理中有所为,除了住院期间的诊、疗,对于患者院前的预防、筛查,出院后的康复和养护也能有所作为需要全新的理念转变,我们也会预、筛、诊、疗、康、养全方位开展探索实践。


第三是行为的改变。理念的改变、格局的改变必将引导行为的改变。目前学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呼吸系统疾病命名的学科,拥有500张床位,未来将发展到800张床位,涉及多个医疗基地、多个院区,如何整合与发展,需要全新的设计和思考,包括老中青人才梯队的布局,在更好地服务于军队卫生系统的同时,为百姓的预、筛、诊、疗、康、养去布局,这都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与行动的革新和改变。


唐熠达:医患同行动

健康共守护




“医生的成才离不开医院的培养,我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一个心脏专科医院来到三甲综合医院,我们就要利用好综合医院的优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表示,以我们海报口号中提到的“微创换瓣、妙手护心”为例,我们的心脏瓣膜团队中,除了心内科医生,还有心外科、重症ICU、麻醉科和影像科的医生,在每一例手术前,团队成员会进行手术方案讨论,力求给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安全的医疗救护。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健康中国,你我同行”。“健康中国”涵盖宏大的内涵,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医生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大众的健康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你是患者,我是医者,“你我同行”需要医患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唐熠达教授提出,疾病早诊早治可实现心血管疾病关口前移,因此早期筛查是必须要做的。感谢医师报在医师节到来之际,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患者或大众了解到真正的医生工作;希望通过医患在公众平台的互动、科普力度的加强,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有到医院就医的意识,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医者也更加了解患者的需求,然后共同携手护卫心脏。


现场


end




排版:昕亚、李慧

编辑:裘佳

审核:裘佳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关注|年轻人也成心梗高危人群?到底因为啥?

观点 | 卫健委主任成高危职业,是弊是利?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