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医师报》+《令人心动的Offer3》:开启医疗现象级综艺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陈惠王瑞苏恒昕亚胡海燕
随着节目的热播,浙大二院“大佬级”带教老师陆续出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民、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严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樑、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用他们特点鲜明的带教方式,第一次让观众近距离了解到医生成长背后的故事;“博士后学霸”刘畅,“神外三子”李不言、张洽、冯琛,“暖心小王子”谢旭超……一众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从手足无措到处之泰然的“进化”过程,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孟非、张纯烨、胡海泉、周深、毛不易、易立竞、陶勇组成的加油团,通过跨领域“问诊式”的加油,共同开启了这档医疗现象级综艺。
据了解,offer3在腾讯视频播出,全网热搜热榜700+,微博主话题讨论量2000万+。
《医师报》作为支持媒体也始终关注着节目的进展,与节目达成合作。张艳萍执行总编辑看完节目后表示,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在医术上不断精进,对患者、对家属的医学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其强项,体现了医学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而让社会大众对未来的医疗队伍更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她希望,所有医学生在以后从医的道路上,能始终怀有一颗崇敬之心、真诚之心、仁爱之心、进取之心,用青春砥砺梦想,成人民之大医。
近日,《医师报》特别邀请节目中的几位带教老师和医学生,就他们对医学、医生职业的认识和参加节目的感受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和观众一起近距离感受不一样的医学与医学生。
解锁“温柔大咖”的多重身份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民在医学生眼中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在观众心中是一位博学的医学大咖,而他自己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多重身份的解锁,令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他说,医生除了需要掌握熟练的医学技能,更需要拥有一颗仁慈关爱的心、渊博的知识,三者相辅相成,都需要医生用一生去学习。带教老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还应对医学生们的医生道路选择或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建议解惑,让医学生们少走弯路。
在offer3节目录制过程中,张建民也发现,与传统的医学院教学方式不同,节目大多数教学都是通过情景入手。这种带教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临床知识和患者需求,对助力医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体能对于一个临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在做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多个小时,没有很好的体能就无法承受高强度工作。”张建民说,好的体能源于平时的积累,读书时期的他就是一名运动健将,喜欢长跑、游泳、体操。即便是现在,只要有时间,他依然会坚持游泳,让自己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充沛的体能。
张建民还提到“小医治有病,大医治未病”,他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大众可以学到一些真正的医学科普知识,更多了解医生真实的工作场景,拉近医患距离。让大众清楚地认识到,疾病是医患共同的“敌人”,只有医患目标一致,协同配合,才能战胜疾病。
介入的价值远超“诺奖”
一位介入医生一年大概会进行500台手术,而每一次介入治疗的辐射量,相当于要拍500-1500次X线片,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樑从事介入工作已有10多年,做了不下5000台介入手术,其所经历的累计辐射量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想象。
但无论工作有多辛苦,职业有多危险,他依然热爱自己的岗位。董樑在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笑谈,虽然到目前为止,介入治疗领域还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在他们心中,价值远远超过‘诺贝尔奖’!它为几乎绝望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扇新窗,让他们看到生命的阳光、生的希望。“介入医生所面临的职业风险我们都知道,但只要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一切都值得,我只是众多介入医生中的一个。”
现在冠心病发病趋势不断年轻化,除了年龄、遗传原因,还与大众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董樑说,他最大的心愿不是为了给患者看病,而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大家远离疾病,健康平安。
严师或慈师出高徒?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严盛,在节目中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属于典型的“嘴硬心软”。严盛谈到,很多外科医生的成长过程都是如此,因为医生在手术台上,每个操作都不容出错。所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养都必须非常完美,必须严格。但就事论事之后,大家仍是很好的朋友。如此也就形成了外科医生相对“分裂”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对于网友热议的“严师出高徒还是慈师出高徒”两种方式、方法的比较,严盛更认同“严师出高徒”的观点。他认为好的团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就像一支军队、一支野战军、一支特种兵,要有非常好的战斗力,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而医生团队亦是如此,一个团队要由不同专业医生成员组成,成员能力一定要非常强大,这都需要经历非常严格的训练。
在整个节目过程中,严盛最大的感受是:大众能够近距离、毫无保留地从各个角度、各个维度看到医学和医学生的生活,了解医学。他谈到,医学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和妥协的一个“产物”,面对自然界,我们必须心怀敬畏。
沉着冷静展现完美急诊科医生形象
不少网友认识浙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可能是他支援武汉抗疫见诸报端。他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以及专业,几乎完美展现了一个急诊医生在观众、患者心中的形象。
卢骁谈到,急诊科每天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而且随时有突发情况。因此,一名急诊医生应该具备高标准的职业素养:
第一,胆大心细。敢于判断、敢于立即采取措施,同时把握好指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第二,规范操作。保持沉着冷静,因为每时每刻都会碰到意外发生,包括病情突变等。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就处理不了突发情况。
“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卢骁说,必须能够辨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医学生有话说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瑕,总会有好的坏的,以平常心去看待就行。介入治疗虽有辐射,但错开备孕期做好防护,问题不大,大家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在医生领域里,患者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也是如此。”
——刘畅 浙江大学学科博士后
“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需要保持严谨、客观的态度。尽量不要带有主观意识情绪,客观讲解每种方案的利弊,要让患者了解真实情况,让患者根据他自己的价值观去做抉择。”
——李不言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认真工作,更好地融入集体
“无论作为插班生,还是初入职场的新人,面对新环境都会有压力,我能做的第一是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其次是真诚对待别人,认真工作,更好地融入集体。”
——金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
我愿意多花三年时间做实验
“学硕型研究生有三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这三年可能会与临床工作脱离,再次进入临床工作后,需要适应。
但选择学硕,能让我对医学背后的奥妙理解得更深,在医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踏实,所以我愿意多花三年时间做实验,做自己喜欢的事,给未来临床工作打基础。”
——谢旭超 西南交大在读硕士
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比安慰的话管用
“作为一名刚步入临床工作的新人,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比任何安慰的话都管用。因为知识和技能让我们心里有底、上岗不慌,也能让患者更放心把自己交给我们。”
团结协作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作用
“现在的医疗工作,绝不是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尤其一台外科手术,需要配合人员非常多。并不是一个人有非常高超的手术技艺,就可以扛下所有。因此,在一支医疗团队中,良好的领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收治患者,还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把资源协调利用最大化,就是一种领导能力的体现。”
——张洽 浙江大学在读硕士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用到拼天赋的程度。如果每天1000个的打结(训练),我完成不了,那就承担不起马上要来的考验。所以,我感谢严老师能够给我布置那么大的量。”
——汪苇杭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医师报》2022年01月13日A3版
排版:昕亚
视频:潘晓健
编辑:陈惠 王瑞 苏恒 昕亚 胡海燕
审核:陈惠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荣誉报名倒计时开启!
更多内容请点击: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