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俗语名言在中国屡遭误读?

2015-03-30 神州日知 日知录

中国人是最讲究正统的人种,老祖宗告诉我们“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野孩子找父亲,暴发户造谱牒,总要找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才可以光明正大,义正词严。谁都害怕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是中国人很不喜欢的。

历史就这样鲜活的挂在眼前:卖草鞋的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小混混刘邦自称小时候斩杀过一条龙蛇,所以最有资格坐龙椅;北大的孔庆东,据说是孔子的72代后人,现在是北大醉侠……

反正吹牛是不上税的,一张虎照就可以给你鼓捣出一个活蹦乱跳的华南虎来,现在正在开掘的“曹操墓”也让人疑窦丛生,一方面言之凿凿说是曹操无疑,另一方面又拒绝做DNA检测;还有的地方据说发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墓地,人家不早就“两只蝴蝶”了嘛!而孙悟空的花果山干脆就在连云港,而且还是老人家亲自考证出来的,花果山瓜果遍地,水帘洞别有洞天。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得很傻,很天真。可是孙悟空不是神话人物么,怎么真的出现了呢?

正是这些诸多纠葛,锅碗瓢盆一起上,一些俗语和名言在中国屡遭误读,也就一点不奇怪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教育意义

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什么名言,也不论什么警句,只要哄得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大笔一挥,照改不误。

比如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款款道来,发人深省,犹如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人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时不我待,我们如何能不珍惜时间,头悬梁、锥刺骨,发奋苦读?

被这句话毒害最严重的就是雷锋叔叔,雷叔叔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然而,我们都被骗了。庄子从来没有这么装过,庄子其实是被高尚了。

《庄子·养生主》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一刀下去,后半句被阉割了,于是庄子面目模糊,像雾像雨又像风。

庄子本来是想说:知识是浩瀚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和认知能力却是有限的。当知识的探求超出极限范围以外,便应适可而止,对于我们能力所不能达到的事物,亦应安于无知。所以庄子说:“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这才是庄子的本意。

善于学习的老祖宗,还把洋人拉来垫背,以满足中国人崇洋媚外的优良传统。比如,我们就把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抓过来,搞起了家教。

我们唾沫纷飞的教育学生:“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啊,连鲁迅都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了。”

其实,我们也不想想,普通人喝一个鸟咖啡啊,也就是说,普通人都把不喝咖啡的时间节省下来了,那么,如果用来学习,是不是他们都能成为天才呢?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其实,伟大的爱迪生也被我们临时性“处理”了。所有的人不约而同漏掉了爱迪生最后的那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后句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出现的,这样一说,所有的孩子都要去寻找灵感,哪个孩子还愿意付出汗水呢?而只有付出汗水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才适合于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需要。中国所有吃苦教育的传统,概莫能外。

第二种:以讹传讹

可能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刻意加工,只是口耳相传,难免有出入。中国又不是一个刨根究底的民族,错就错,对就对,凡是不可认真,如胡适所言“差不多”。但总是“差不多”下去,差得就多了,以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来自于山区方言,“孩子”乃“鞋子”的谐音。“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为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古语中就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说。如果是用孩子去套狼,这也太不符合生活常理了,何况用孩子如何去套狼,这也难以想象。

还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者,“副将”也。原意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否则,修鞋子的皮匠和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何关?皮匠倒是和那个大耳朵的刘备有点关系,刘皇叔曾经卖过草鞋呢。

最有趣的是“王八蛋”,这句骂人话很有特点,而且形象生动,本来“王八”就不好了,何况是“王八的蛋”,那就更加等而下之了,因为连王八还没有长周全嘛。

很偶然的一次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看到的居然是“王八端”,这才弄明白“王八蛋”的前世今生。“八端”原意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简直是“非我族类”,所以“忘八端”是很严重的批评,这种严重的批评本来是对君子而言,但沦落到民间,作为很严重的批评和辱骂,自然而然就讹变成“王八蛋”了。

第三种:有意愚弄

孔夫子可谓圣人矣。但所谓的圣人也不过是工具,好用的工具而已。孔夫子成为木偶人,他的话被统治者篡改了很多,何曾把他看成是“上大人孔乙己”?

有人曾经问过老人家,如果鲁迅还在新中国,会有怎样的命运?老人家先是笑而不答,问得紧了,老人家就说,那要看他听不听话。此言非虚,鲁迅的得意门生们在新中国的可都是放在砧板上的。

其中影响最恶劣的就是“以德报怨”。

平常的理解是:孔夫子告诉我们,别人欺负我了,打我了,但我们依然要感恩别人,报答别人,让别人羞愧死。但如果别人不羞愧,而且还继续打我们,又该如何呢?所有这一切老夫子又语焉不详。

其实儒家的精神以积极康健为主,明知不可而为之,何等的昂扬向上?何等的激越慷慨?如何会这样窝囊废呢?

原来我们又被断章取义了。《论语宪问》原句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回答很清楚,旗帜鲜明,决不和稀泥。先是反问:如果别人欺负我们,我们还要报之以恩德,那么,如果别人给我们恩惠,我们又该如何报答呢?这岂不是是否颠倒,恩怨不分?接着,很少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的孔子,忍不住又说:“对施暴于我们的,我们要狠狠回击,对有恩于我们的,我们要好好报答。”

恩怨分明,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圣人说得如此明白,何以还会弄错?这背后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统治者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享尽荣华富贵,这一切都来自于剥削所得,两个阶层的对立非常严重,矛盾异常突出。那么,统治者是希望到处是大批“以德报怨”的老百姓,还是希望到处是“以直报怨”的老百姓。答案不言而喻。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就抬出孔老夫子,循循善诱的教导百姓,要以德报怨,打碎牙齿往肚子咽。

但是统治者忘记了一个事实,一旦一个习惯积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民族心理。这种民族心理和气质,使得我们在近百年来对外的历史上,缺少了阳刚之气和铁血风范。只能被动,只能挨打,只能做顺民,只能做奴才,做汉奸,因为我们要以德报怨,不但要学会做奴才,还要从奴才中寻找出美来,用阿Q精神狠狠的麻醉自己,权当被儿子打了,或者是被狗咬了,然后就会欣欣然,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

还有一句话也被挂在孔夫子的头上,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驱使他们做事情,无需告诉他们这么做的原因。”这句话一直历代被统治者视为至宝,一直到今天小百姓还没有知情权,活得浑浑噩噩,真理和创造性都被抹杀得一干二净。

孔子就这样成了愚民教育的最大代表,何其冤枉也。

其实孔子作为社会底层,一个提倡教化的伟大教育家。虽然有忠君思想,但同样有要求国君行仁政的思想因子,不大可能做愚民的急先锋,这一定又是统治者的颠倒黑白的伎俩。

查《论语·秦伯》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们都知道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朗诵时要分句读。恰恰是在这个上面,统治者作了手脚。前面的句读没有问题,关键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确的句读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样一来,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好,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另一种断句的意思是说:诗礼乐这些教化,可以让老百姓自由发挥吗?这是不可以的,还是要我们来教化他们,使他们知道和明白。

这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代圣人风范啊。

第四种:无意识改写

这种错误毫无理由,只是无意识的改写,但久而久之,反而从字面上改变了原来的含义。

比如民间有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很奇怪,难道大丈夫就一定要心狠手辣,歹毒无比吗?这也太不符合大丈夫的定义了。关于大丈夫,我们常常这样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才是掷地有声、敢作敢为的大丈夫的英雄本色嘛。

原来这个谚语本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气量小的难称君子,没有度量的不是大丈夫。

可能是受到了坏人行事的肆无忌惮影响,也有可能是李宗吾《厚黑学》的喧嚣尘上,这个俗语不知不觉的被改写。

还有,中国人常常劝告女孩子要安于结婚的现状,有一句名言一定要说的,那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很奇怪,一个鲜活鲜艳的女人,怎么可能嫁给鸡,嫁给狗呢?难道是隐喻。但那也不对啊,要说嫁给鸭子,还有一点像。

原来,这句话本意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一个乞丐或者是老头子,哪怕是杨老令公——杨振宁,你也要跟着他一辈子,从一而终。

第五种:民族情节

中国人少有爱国之心,但却不乏民族意识。可是,这些民族意识又是狭隘的民族意识,总喜欢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夜郎自大。为此,我们不惜在浩如烟海的外国人话语中,寻找对我们有利的一星半点的评价,斩头去尾,拿来给我们的脸拼命贴金。

很多年前,我们就听说过一句让我们自豪了很久的话:人类在外太空中,看到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啊,中国长城。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谎言。杨利伟去了外太空,看到我们长城了吗?还有消息说,联合国给周总理去世降半旗致哀。一开始遭到了很多国家元首的反对。结果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的奎利亚尔反问到:“请问,哪个大国的总理终生只有一个夫人?哪个大国的总理在国外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哪个国家的总理最受人民的爱戴?”现场鸦雀无声,于是,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缓缓降下了半旗。

这个故事波澜曲折,意味无穷。后来才知道:联合国为国家重要领导人降半旗只是一种惯例,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可能有人站出来反对,那太没有外交礼仪了,必然要引起外交风波的。所以,这个消息极有可能又是一个谎言。其实,生而无子,死不留灰的周总理,何须要这个谎言来支撑伟大。

还有,我们最喜欢讲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在朝鲜战争后说:“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小布的话说得好有哲理哦!这场战争确实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大灭了美国佬的志气,连人家小布也主动承认错误,中国好厉害哦。

可是,布莱德利的前半句玩失踪了,也就是前提条件不在了。人家说的是:“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条件一加,小布何曾承认过错误?这简直是一个国家的意淫。

有时候,我们还要借助大人物来佐证,比如大名鼎鼎的拿破仑就被我们拿来,做了一回爱国主义宣传的道具。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她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从此,我们经常把自己想像成睡狮,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叫龙。因为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神拿破仑对我们的评价。在《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就用“这睡狮猛已醒”的句子来结尾,让人提气,振奋,高亢,世界正在颤抖,中国正在崛起,睡狮已经高昂起了头。

但拿破仑还有下一句,我们就把它遮蔽了:“睡狮还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她睡下去吧。”

这是拿破仑式的幽默,睡狮等于死尸(死狮),聪明不干,等于笨蛋。老是夸自己地大物博是没有用的,鲁迅说,如果是狮子老虎,夸自己地大物博还不妨,倘是一头大肥猪,老是夸自己膘肥体壮,那就只好等着挨宰了。

第五种:集体无意识

最后是来自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连我们自己也意识不到对名言进行了改写,但实际上已经被改写或正在被改写。

伟大的哲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

正是因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很多名言被我们潜在的意识所筛选,所认同,所提倡,所呈现。

比如“相濡以沫”。我们常常用来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夫妻面临困难,能够互相濡湿,生死不离。这就是人们内心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没有谁平白无辜的希望人家夫妻,大难到来各自飞。

其实这句话,大有来头。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嘴巴,互相扶持,彼此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扶持,不如大家各自找到一条水路,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治,逍遥任性。既然“天下滔滔,所在皆是也。”不如抛却一切,在自然中逍遥游。

很多年之后,女权思想的继承者舒婷才唱出了“与其在山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存在既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简直家喻户晓。虽然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但也并没有深究。伟大的严密的黑格尔,能够说出: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的必要充分条件。如此说来,那么那些存在的恶性犯罪,难道也是合理的吗?

中国人的本性中,就有安于现状,抱残守缺的思想元素,对于黑格尔的这句话,尤其入耳。

实质上,黑格尔的原话翻译过来应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当然误读最大的还是老子。就算在今天的中国,老子依然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人。

于是,当我们读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时候,那些生活得牛马不如的人,自然就发自内心的感慨:天地不仁不义,万物活得如刍狗一样渺小卑微。然而,这样理解虽然击中了现实中人的内心,但却并不是老子的本意。

其实老子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这是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如那个伟大的简·爱说:“有一天,在伟大坟墓前面,在上帝面前,我们才是平等的,平等的。”

神州日知网络教育机构以国内外顶尖专家和软硬件开发等资源为依托,倾力建设以内容为中心的多样化平台,专注于改进改善教育,专注于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学习教育方式,专注为企业政府等组织提供更好的教育学习解决方案,专注于“传播高知识,传递正能量,启迪新智慧,启发真善美,激发新思维,激发真梦想”,极力倡导“快享学习,别有天地”理念,为有志改进改善教育一切人士和组织提供专属平台,凝聚为教育改进改善一切人士和组织提供广阔天地和施展才华舞台。点滴之水,汇聚江河。欢迎投稿并积极参与,并关注我们的微信:

“日知录”(微信号:dirizi001)、

“日知美”(微信号:dirizi002)

“日知语”(微信号:rzy366)、

“日知新”(微信号:rzx365)、

“日知教”(微信号:rzj366)

“碧格蓝调”(微信号:hf-poet)、

“诗画Today”(微信号:shjr366)。

相约智慧女神,相聚神州日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