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同时代,却高过孔子的10大隐士!
防被封,更多精彩请加个人号:hhff5555。请继续关注日知录(微信号: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新解世间事, 知人,敬人,做人。 重逢神奇,再见惊艳,快乐天天。喜欢,就关注一下呦。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
与孔子同时代,却高过孔子的10大隐士!他们如何看孔子
神州日知 乐儿
子路問津,遇见避世之人:长沮与桀溺。
被称为圣人、祖师、至圣先师,受到两千年来朝野官民的共同膜拜。地位之尊崇,荣耀之久远,古往今来,无人能出其右。
但这种地位和荣耀,是后代帝王臣民出于自身的需要和目的馈赠给孔子的,孔子生前并没有享受到。
孔子的一生,是坎坷落魄的一生。他带着几个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数陷险境。
晚年返回鲁国后,也没有得到实际的任用,赍志而殁。用他自己认同的著名比喻,形同丧家之狗。
孔子同时代的人们,不但不像后人这样仰视、膜拜他。反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孔子的行为持不以为然、不屑的态度,有的还对孔子及其弟子进行了规劝或嘲讽。
当然,也有人能够透过孔子落魄的现状,看到孔子的价值,并加以赞扬。
这部分人,对于时势、人生,往往见识过人,大多采取避世的态度,于山野、市井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如果不是因为机缘巧合,邂逅孔子师徒,肯定或批评过孔子;如果不是孔门弟子多事,把他们跟孔子有关的言行记录在一书中,他们的生命是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丝毫痕迹的。
十贤者孔子说过“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的话(《论语•宪问》),可见,他本人也承认这些人是贤者,心怀敬意。
这样的贤者,《论语》中一共记载了十位。
一、仪封人第一位出场的是“仪封人”。仪,是卫国的地名;封人,掌管修筑王畿、封国、都邑四周疆界上的封土堆和树木的官员。
《论语》没有说出他的名字,只以地理位置、职位相称,可见此人地位并不显赫,也不是名人。当他得知孔子路过,便去求见。
在遭到孔子弟子挡驾时,他自己讲,凡是有道德名望的人路过此地,没有他见不著的。
因此,获得跟孔子见面的机会。跟孔子见面时,他说了些什么话,不得而知,《论语》只记下了他出来时对孔门弟子说的一番话。
他勉励孔门弟子,遇到困难,不要气馁,称孔子是上天为了惊醒那些糊涂的执政者而让其降生人间的。
他把孔子比作金口木舌的铃铛——木铎。此人可以说是孔子的知音。
二、陈司败第二个是陈司败。司败二字,有人说是人名,有人说是官名,即司寇。主张是官名的,有说他是陈国大夫,有说他是齐国大夫。总之,其人其事,都不太清楚。
此人有一次问了孔子一个问题:鲁昭公是否知礼之人。孔子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
他不满意,认为孔子讲私情了。孔子走后,他就对孔子弟子巫马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指出鲁昭公娶了同为姬姓的吴国女子——为防止他人非议,给该女子娶了个吴孟子的名字——违反了同姓不能结婚的礼制,也撒谎了。
他认为,这样的人不能算知礼。巫马期转告孔子后,孔子承认自己说错了,承认陈司败说得对。
三、达巷党人第三个是达巷党人。达,里巷的名字;党人,乡亲。此人说过一句跟孔子有关的话,叫“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这句话可以作截然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赞美孔子博学,有人认为是嘲讽孔子学无所成。
从孔子听到这话后的反应(对弟子说“我应该干什么呢?驾车吗?射箭吗?我应该去驾车。”)看,应该是后者。
冷静思之,达巷党人对孔子的评价——堪称酷评,还是中肯的。有可能,这也是当时很多乡亲对孔子的评价。
四、微生亩第四个是微生亩。有人说,就是那个跟女子相约桥下见面,洪水来了,他因为守信用,不肯离去,于是抱着桥墩淹死的尾生高。但从他说孔子时的傲慢语气看,应该是一位年长的隐者。
此人当面质问孔子:“孔丘你这么忙忙碌碌到处奔走,游说诸侯,是为了表现你出众的口才吗?”
面对他的质问,孔子只能老老实实回答说,不是为了表现口才,是因为自己讨厌那些冥顽不化的人。
五、石门晨门第五个是石门晨门。说白了,就是主管早晨开启鲁国外城城门的守门人。
有一次,子路因故未能于城门关闭前赶回城里,只好在城外住了一宿。次日一早,第一个进城。
这个守门人问他从哪里来,子路告诉他从孔子那里来。这个守门人显然对孔子有所了解,反问道:“就是那个知其
为而为之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八个字,生动、准确地概括出了孔子的性格和一生命运。六、荷蒉过孔子之门者荷蒉过孔子之门者,即是指挑着土筐路过孔子门前的人。这是发生在卫国的事情,可见,这是个卫国人。
从他当时所干的事情看,像是普通百姓,体力劳动者。但是,他竟然能根据孔子击打磬这种乐器的声音,听出击磬者有心事,对其磬艺进行了批评,对击磬者的人生态度提出了劝告——既然没有人理解自己,那就随他去吧,不必固执。
他的批评与劝告,孔子本人并不认同。但以我们旁观的眼光看,这是个内行、有见识之人。孔子口不服,内心却恐怕是被触动到了。
七、楚狂接舆第七个是楚狂接舆。所谓接舆,就是靠在孔子的车子上。《高士传》上说,此人姓陆名通。这个被孔门师徒称为狂人(疯子)的人,应该是个隐士。他以唱歌的方式,点拨孔子:凤鸟不见,道德衰歇时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指出当时从政,是没有意义且危险的事情。孔子听出了这疯子不是寻常之人,想要跟他说话。但是,他跑着避开了。
因为,这个悲观而洒脱的人,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耐烦再跟孔子啰嗦了。
八、长沮、桀溺是,陷在泥沼中的高个子,双脚占满了泥浆的魁梧汉子。显然,这是两个正在水田里干活(耕田)的人。
孔子师徒乘车走到那里,迷路了,找不到渡口,派子路下车去向他们打听。这两人弄清楚问路人是孔子师徒后,就有不屑搭理的意思,告诉子路,不如跟他们一起隐居,逃避乱世。见子路没有隐居的意思,便继续耕田。
这两个隐者,对一般人心目中的隐士形象,是一种颠覆,居然是壮汉,而不是鹤发童颜的长者和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之人。
九、荷蓧丈人最后一个是荷蓧丈人,即用手杖挑着耘田农具的
一天,大概是傍晚时分,子路跟孔子走散了,向老人打听。老人认为孔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把手杖插在土里,开始耘田,不愿搭理子路。但是,子路的耐心和礼貌打动了他,他将子路留家里住宿,杀鸡煮饭予以款待,并且引他见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第二天,子路见到孔子时,报告了这些经历。孔子认为老人是隐居的贤人,让子路再去见一面,表示谢意。
但是,子路到那一看,老人已经出门了。子路于是发表了一通君臣道义的感慨,意思是,隐遁行为不可取。
猜想孔子当时只能一笑了之,他的内心,应该是非常敬重荷蓧丈人的。不然,他不会让子路返回去致谢。
文献的漫漶,散失,人类记忆的局限,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绝大部分贤人都被遗忘了。
评议历史,思考人生时,我们知悉,像孔子这样的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即所谓流芳百世,然而,在孔子这般名人的美誉、事蹟之外,还有更多不知名的贤者。我们不能忽略这些曾经
过的贤人,他们的智慧,不在孔子之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也发挥过一定的影响,这影响未必比孔子小;他们之所以没能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主动放弃了话语权,放弃了垂名后世的机会。至少,可以肯定地说,了解这些高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孔子。
本号所发文章除特别署名外,均为原创,注明出处,欢迎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本号内容及商务合作热线:18911155596,邮箱:1115557898@qq.com。欢迎投稿,开展商务合作。喜欢这篇文章,点赞一下。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关注本号,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