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竟来自皇帝养的这只猴子,也曾大闹皇宫伤皇帝
关注日知录(ID: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 知人,敬人,做人。合作: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神州日知 乐儿
《西游记》最精彩的桥段莫过于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之下了。
这段故事也把孙悟空的通天本领、嫉恶如仇的性格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
吴承恩的《西游记》成书至今已有很漫长的历史,但是,其书中主角原型究竟是谁,争论至今仍没有结果。
公认的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并非完全虚构出来的,它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
无支祁
一说源自中国神话中的水怪无支祁,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
哈奴曼
一说源自印度神猴哈奴曼。
鲁迅认为,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有意或无意中使用,于是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
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而胡适对此看法不同,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
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但是,也有人认为它就是唐昭宗驯养的一只猴子。因为这只猴子后来的所作所为,跟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几乎一模一样。
唐昭宗名叫李晔,是唐朝第19个皇帝。
当时,唐朝已日薄西山,由大臣朱温把持朝政,唐昭宗就是个傀儡皇帝,活得很窝囊。
据说,黄巢起义时,唐昭宗逃难,遇到一耍猴者驯技有方,竟能让猴子随朝站班,很是稀奇。
一高兴,唐昭宗就赐一红袍(五品官职)给驯猴者,猴子被称为孙朝奉。
这来自宋代笔记小说集《幕府燕闲录》记载:“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
这样,唐昭宗就和这只猴子有了情分,苦闷的时候就作为消遣。每天把猴子带在身边,上朝、回宫都形影不离。
在他的调教之下,“孙供奉”很快就学会了各种人类动作,能像人一样行礼,还能穿官服上朝。
公元904年,朱温发动宫廷事变,把昭宗的嫔妃、家人杀得片甲不留。
后来,为避免夜长梦多,朱温派人手下100多人,深夜冲入皇之中,把唐昭宗也给做了。
这样,朱温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便是后梁太祖。
朱温做了皇帝后,朝中大臣为了保命,竟然没人敢反对他。
登基之后,有一天,朱温突然想起唐昭宗的那只猴子,便叫人把“孙供奉”牵过来,并让它像人一样行礼,这些以前它都学过的。
不料,这只猴子来到朱温面前,不仅没有行礼,反而突然跃起扑向朱温,发出几声恐怖的尖叫,不仅把朱温龙袍抓破了,还把朱温的大腿也划伤了
当然,这只猴子自然难逃一死,当场就被侍卫们乱刀砍死了。
朝中大臣看到猴子的作为,很是惭愧,感叹他们的气节还不如一只猴子。
后来,吴承恩写《西游记》时,正是为了纪念这只很有骨气的猴子,就把小说中的猴子叫做“孙悟空”,这名字就是从“孙供奉”衍变而来的,还给他安上了“齐天大圣”的名头。
晚唐著名诗人罗隐为纪念此猴,写下诗歌《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
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孙悟空这个形象也不外如是。
对于影视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的孙悟空形象,人们往往是非常挑剔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富有反抗性的,最自由的,最隐忍的,最富有禅机的那部分。
这种情感,难以用一个形象表达清楚,更不适合频繁地一再表达。
毕竟,经典,有一个就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