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谈情怀,讲几个城中村小故事给你听!

2016-08-06 SCD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城中村, 有人看到它的人情味、有人看到它的脏乱差, 还有人看到它的高回报。身处城市却被冠以“村”的名字, 身为“村”却生活在城市之中。第12期“设计与生活”聚焦“城中村和我们的城市生活”,通过专家解读、实地观察和切身体验, 去认识和思考城中村对于城市的价值和意义。


本周日(8月7日)下午两点半,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主讲嘉宾李津逵、冯果川,城中村公开课等你来!公开免费、无需报名,欢迎围观!


来不了现场的童鞋,我们将全程直播,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或者在bilibili上搜房间号849645就可以看直播并和我们互动。来了现场的童鞋,我们有准备原创小礼物哦!




洪老先生的白石洲


洪老先生住在白石洲,守着一班又老又旧的小店。洪老先生很孤独,但他不愿意回家。1958年的时候,洪老先生的家乡——福建南安市诗山镇梧埔村到处在撤房开田,现在家乡虽然密密麻麻盖了许多小楼,但那里没有店铺、没有工厂、没有公司,大家都出来打工了。


留在家里没事干的洪老先生在1994年到深圳投奔侄子,那一年他64岁。年轻时的他在福州、德化等地打工,当过伐木工、搬运工和维修工,后来都因为没有正式推荐信被辞退了。洪老先生的侄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赴深圳闯荡的拓荒牛之一,打过工,与人在南山区合资办过企业,后来又转到宝安区开塑胶厂。侄子虽为人积极进取,事业却多有不顺,洪老先生过来之后,就与侄子一同在白石洲开了间小杂货店。


对洪老先生来说白石洲是一条狭窄的小路,以前小路上有许多像自己小店一样的矮房子,高的楼也不过六七层。以前还有一个给猪肉档看猪肉的老人常陪着洪老先生说话,但去年老人连续遭到一伙人的抢劫,后来就再没出现过。


清晨早早打开门,数着上班一族匆忙而凌乱的脚步,默默地静坐在又老又旧的小店里,洪老先生说这就是他一天的生活。


——整理自《三十年城事》  南翔,若雪(著)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0.12






叶老先生的九街


年约六十五岁的叶先生身体健硕,他和父亲在南头古城生活。古城以前是一个县城,各式各样的商业都聚集于此,后来大跃进,商业就慢慢没有那么多了。令叶老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原来这里还有几家茶楼可以喝早茶,有些还是两层的酒家。现在村里的老人还有部分保留和早茶的习惯。


叶老先生在村内号称 “南头村小绿洲” 的小绿地旁拥有两块地,均盖有五层居住用房。除了打理自己出租房屋,叶先生还替邻居村民照料出租屋,还有打理“南头村小绿洲”。“小绿洲”的绿地是文物局以文物保护的名义向村集体征回的,这里以前是一个衙门遗迹,在文物抢建时期文物局由于没有钱在所有征收的地上抢建,便将此地让村委代其管理。几经周转,管理权落在了退休的叶先生等人手上。现在庭院内种植了一些园林植物,也有附近村民中的果树,但除了管理员一般人不准入内。


叶先生喜欢称南头古城为“九街”,近来他很是担忧九街的未来。前几年九街管理得还不错,每家都要门前 “三包”。东门外的菜市场被人承包之后,承诺的超市却没建起来,卖菜的小摊小贩沿街摆卖搞得周围环境很糟糕。九街会怎么样呢?九街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一直挂在叶老先生的心头上。


——整理自





卖凉拖的小女孩


来到南头古城四个多月了,四百多元月租的房间和满地花花绿绿的凉拖鞋是小女孩生活的全部。尽管脸上有着细细的纹,时常赤着脚、一双手也说不出的粗糙,但她的内心依然还是一个小女孩、一个爱看书的小女孩。看到大学生她会忍不住眼泛泪光,小女孩好想读书,但是家境贫,她不得不早早地辍学打工。


小女孩的QQ名叫做“迁徙的鸟儿”,从家乡四川绵阳飞到深圳。现在在南头古城栖身的她,眼睛里映着许多许多的人、花花绿绿的凉拖鞋、别家的摊位,还有巡警的狗。等到下一次迁徙,她的眼里又会映出哪些东西呢?

——整理自






*以上文字的配图由摄影师黄剑提供,配图与文字没有直接关系。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设计与生活12】“城中村和我们的城市生活”系列活动最新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