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赛5 | 福田区•为垃圾分类设计——成果回顾与未来设想
作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 46 个城市之一,深圳是典型的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和环境容量小市,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万吨,给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2019年11月1日起,《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正式实施,按照《办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将获得通报表扬及资金补助的奖励。
借此机会,我们梳理并回顾了9月份结束的小美赛第五期•为垃圾分类设计竞赛的全过程及方案成果。
出题
深圳垃圾分类现阶段发展到了“3.0模式”,主要内容为集中分类投放加定时定点督导,即撤掉各楼层垃圾桶全部集中到楼下投放到分类投放点,并且在分类投放点配备督导员引导教育分类投放。
最终选定“为垃圾分类设计”为题,意在让参赛者不是简单地进行外观样式的设计改造,而是能够对垃圾分类前端及后端内容有较为系统性的研究,如垃圾分类的方式、人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政策、垃圾分类后的处理方法等,同时基于 3.0 模式的设计探讨未来的拓展空间,对 3.0 模式的局限性提出改进及发展的设想。
讨论
整个竞赛持续约一个月,自8月21日启动共有17个团队报名。经资格预审6家设计团队进入工作坊阶段,就初步的概念构想与甲方、专家及后期实施团队进行了讨论及研究。最终的方案评审会于9月20日进行,专家根据工作坊及最后的设计方案确定了获奖及排名情况。
工作坊及评审会上,专家就垃圾分类及各提交作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明确了此次竞赛的评判标准:落地性,系统性和启发前瞻性。专家们一致认为,前瞻性及系统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前瞻性及系统性是指垃圾分类点的设计不仅在空间上有设计及思考,例如考虑基本模块及拓展,在时间维度上也需有思考。现在是垃圾分类点的3.0模式,还需考虑未来的3.1、3.2模式等,考虑模式的更新迭代。此外,政府还应制定一系列措施通过惩罚或奖励的机制逐步培养居民的自律性,开展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教育,同时引入企业参与,完善垃圾分类点的运营机制和维护管理。
垃圾分类点的设计也需考虑在地性,研讨过程中大家希望能看到针对深圳实地情况的调研数据及分析。同时发掘深圳特色,如利用科技及手机终端发达的优势,更智能地落实垃圾分类的一系列操作。垃圾分类点还可以作为城市或社区家具,与周边环境融合,并且可以考虑与其他社会功能的结合。
成果
方案在设计之初,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城市的垃圾分类及投放情况。国内的垃圾分类的情况,以深圳、上海和北京为例,深圳和上海大部分是用传统的桶装容器,上海跟其他两个城市对比多了一个干湿垃圾的分类,北京正在准备开始采用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且传统的人工投放与智能化相结合,包括app扫码和积分的应用。
国外的垃圾分类,其中邻国日本对品种分类列得非常详细;欧洲则更加注重收集容器整体形象的统一及强烈的造型感与标识感,在各种场景下这些容器组合都是很好的城市家具。
设计之初团队把垃圾分类的比重作为设计的依据。做了一些研究调查以后发现居民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中,瓜果皮、菜叶、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的占比是最大的,大约为83.4%。
团队把采访者做了一个类比发现约97.2%的人都是支持垃圾分类的,但是需要政府有效的支持和科普。在不支持垃圾分类的声音中,约36.7%的居民认为辛苦做垃圾分类结果最后由一个垃圾车拉走,这个大大打击了他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所以团队认为如果要做垃圾分类收集点,整个系统前端后端都应该是透明化,让大家对垃圾分类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能有贡献及参与感。
团队对比了收集容器的8种开盖方式,分别是手动、按钮、脚踩、自动感应、刷卡、刷脸、指纹和扫二维码开盖。根据界面清晰度、使用便捷性、洁净度、普及性、是否低成本和是否低维护几个方面组成了评分系统,最终按钮开盖评分最高。方案中最终选择了智能按钮或者是刷卡按钮开盖。
现有垃圾桶大部分投掷方式为顶面投和侧面投,团队做了一些类比分析,顶面投的容量更大,投放的行为也更舒服,所以方案采用顶面投掷的方式;因为大部分垃圾是厨余垃圾,垃圾桶顶面设有盖子,保证气味不进行扩散;同时因为保留了原有的120升中型垃圾筒,建议垃圾桶内胆在外面的侧边取出。
有些小区可能没有空间做廊架,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所有的构件拆分掉,形成新的模块,或者应用到街道,以及一些办公场所或者公寓、酒店等。
基本模块不应该被定性为一个垃圾收集站,而是一个城市家具,这个模块可以穿插在任何的地方,可以为整个城市的街道服务,成为邻里的社交廊道。
垃圾分类的难点,不仅是民众学习分类,背后还需要一个极为庞大且复杂的物流以及垃圾分拣系统,大致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主要是依靠民众,要投入时间成本去培养分类的意识,同时开展一些分类活动。在政府这个层面需要有一些宣传和法规去扶持与鼓励民众。
垃圾分类的行动将进一步释放循环经济的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固废处理产业、垃圾分拣产业、环卫设施产业将迎来红利期。这样的话政府和产业之间可以合作,搭建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同时后端的运输系统可以变得更透明化一些,让前端的民众知道有专门的车运到专门的空间来进行处理,而不是最终由一个车拉走。
二等奖 世建筑设计事务所
左滑查看
左滑查看
三等奖 深圳织地社空间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左滑查看
三等奖 潘宏亮+钟志涛
三等奖 可持续学生TEAM (李博雅等九位学生)
左滑查看
三等奖 Age Design Group
左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