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单车“下半场”:合并走不通,颜色差太远!

2017-11-03 范特西 腾讯创业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腾讯创业” 选择关注公众号

创投圈大小事,你都能尽在掌握


腾讯创业 | ID:qqchuangye


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一部分竞争实力不足的小玩家只有一个结局:在收购潮到来之前先被死亡潮带走。


文 /  范特西

来源 / 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苦熬数月、深陷押金难退困局,昔日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突然在成都“隐匿”;另有消息称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无视合并传言,目前正在准备新一轮融资……


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此前的预测,共享单车行业收购潮并没有那么容易到来。相反,对于一众中小玩家来说,死亡潮可能正在步步紧逼。


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市场很热闹,两周内就经历了一次冰与火的反转


上周,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引发行业狂欢,中小单车企业被收购的希望似乎由此点燃;而本周,小蓝单车的成都办公室“消失”小鹿单车宣布停止在北京地区运营


关于共享单车并购潮的预言声音还没消失,一大盆冷水就泼了过来。


事实上,永安行与哈罗的合并,的确是抱团取暖,但并不能简单看做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发生的那种合并,更不能因此就断言共享单车行业要发生大规模的并购事件。


另外,从摩拜、ofo的市场表现,以及小蓝、小鹿等共享单车企业的处境来看,行业内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玩家的处境也越发令人担忧。


1

一场并购潮与死亡潮的赛跑



押金滚动发展模式具有的连锁反应,能带动一家企业的扩张,同样也能倾覆一家企业的根基。


而两种结果的关键在于,这家企业的资金链状况是否经得住考验。


显然,小蓝的资金链问题正在成为逐一传导的多米诺骨牌。


这张骨牌先是推倒了小蓝的单车生产订单,代工厂无法交货导致小蓝5月对外宣传的新车一直无法投放市场,单车总量无法进一步增多。


随后,骨牌又推倒了用户押金退还这一环节,全国累计投诉量已经超过2千件。


而现在,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据《成都商报》10月31日报道,小蓝单车在成都的共享办公室已经多日无人上班,并且还拖欠了办公室房租。


另外,小蓝在成都的3个维修点中有2个已经撤走,其余的那个也没有人在工作,现场只留下数以百计正待维修的单车和零件,以及落满灰尘的2000多辆单车。


要知道,小蓝此前已经多次被爆出押金难退、拖欠工资的事情,而这次成都办公地点又人去楼空。


虽然这不能表明小蓝会成为下一个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其公司内部工作人员也对外回应正在加速退款,但也难免会让小蓝的业务关联企业以及仍有押金的用户心生不安。


据我了解,小蓝的融资情况非常不顺利。自从今年2月获得过一次4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之后,小蓝就只在其公司高管的臆想中发生过融资。


相比之下,摩拜和ofo动辄数亿美元融资,也在几个月之后就被烧完,更何况小蓝有且只有4亿,对于一个如此烧钱扩张的行业,资金链很难不出现问题。


对于融资不畅的共享单车企业,利用押金来支持运营也是常见的做法。


基于小蓝目前的情况,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小蓝采取的是押金滚动发展的模式来维持运营,一旦出现用户大规模申请退还押金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等连锁反应,接盘可能是唯一的活路。


事实上,小蓝等待的可能就是被接盘,此前也不止一次传过小蓝被摩拜、永安行收购。


但它没想到的是,被取它而代之的哈罗截了胡。虽然小蓝的梦还没实现,但永安行与哈罗的合并却让更多“小蓝”有了共同的梦。


只不过,它们希望的收购潮还没来,倒闭潮却已在路上。


继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等中小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之后,又不断出现了酷骑单车、小鸣单车等面临运营危机的企业。


日前,小鹿宣布战略调整拓展海外市场,暂停北京地区的运营。


小鹿的说法不由得让我想起,曾在8月信誓旦旦要“远航”海外多国市场的小蓝——出海很可能只是掩饰生存危机、麻痹自己还有希望被收购的一个借口。


而现实的情况已是暴腮龙门,危机四伏。


2

“第一案”并不是中小玩家的

救命稻草



可以说,共享单车行业的膨胀曾令市场狂乱。


我记得,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在今年2月到4月间取得飞速上升,增速在5月开始放缓,后来就开始进入缓慢增长期。


而日前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仍令人惊讶,数据显示共享单车9月MAU同比增长竟高达2536.6%,而且目前仍处于大幅增长阶段。


共享单车行业的增长是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奇迹,却也成了很多人的“囹圄”。


我们都知道,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已经被最早入局的摩拜和ofo分食,留给其他玩家的空间已经很小。


但一些中小玩家被困在这个巨大流量的行业里,活得煎熬却又不舍离去,它们中不乏一些正在等待被收购的。


尤其是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9月提出了“合并论”之后,引发了共享单车行业的热议,也让那些中小玩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其实,按照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惯例,同一行业内的两个巨头烧钱竞争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合并,就像此前的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


但我认为,共享单车不同于其他行业,大规模并购很难发生。从目前两大巨头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它们本身对合并不太热情。


日前,更有媒体爆出两家都在准备新一轮融资的消息,而巨头收购长尾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综合各方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困阻:


第一,共享单车的用户重叠率很高,并购不能给共享单车企业带来很大的用户增长。


多项数据表明,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手机里都不只一个单车类APP,摩拜和ofo是用户安装率最高的两个,很多用户会同时使用多个共享单车品牌,而不是专情于某一个品牌。


因此,共享单车用户存在大量重叠。


第二,共享单车行业内的企业估值过高,收购金额较大。


一位出行领域的投资人士告诉我,共享单车行业内估值虚高,即使排名靠后的企业也存在估值虚高的问题,这一点对收购很不利。


有一份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摩拜、ofo的估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而市场份额较小的小鸣还曾有过2亿美元以上的估值。


如此的估值数额,对于一个处于发展期的行业来说,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难免会犹豫再三。


第三,各个共享单车企业所拥有的单车形象千差万别,收购后对品牌形象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以摩拜和ofo为例,这两家企业的单车从外形到技术,都有很大的差别,用户辨识度很高,已经成为两个企业的名片。


合并之后车辆混淆,不仅影响品牌形象,还不便管理。同样,其他共享单车企业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共享单车大规模并购有很多难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拿出永安行和哈罗的例子,这可是共享单车行业合并“第一案”,甚至被舆论说成是并购潮的开始。



但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永安行和哈罗的合并原因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永安行作为上市企业,自行车和有桩单车是它的主营业务,扩大共享单车比重有利于它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哈罗作为新晋老三,虽然市场投放量比较大,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大量车闲置在城市中无法获得收益,合并可以缓解它的资金压力。


最主要的是,永安行的重要股东是蚂蚁金服,而哈罗的几位创始人都与蚂蚁金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于此次合并案蚂蚁金服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我不好妄言。


永安行与哈罗的抱团取暖,并不代表其他中小玩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


独立互联网分析师张旭对我表示:“未来巨头收购长尾或小的共享单车企业的情况,很可能不会出现,合并只会发生在巨头和巨头之间,小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可能会发生合并。”


但小企业之间的合并,也是问题重重。


这种预测不难理解,对于巨头来说,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被收购的条件,它们的规模小到可以忽略。


即便是市场投放量70万的小蓝,其单车质量和用户体验,都是行业内的领先者,但它的体量对于700多万辆单车的摩拜来说,意义并不大。


另外,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合并最难解决的一点,就是多数共享单车企业都是亏损运营,甚至存在债务,收购或合并之后债务问题很难厘清。


上述投资人士对我透露,行业内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在赔钱,甚至有一些已经欠下不少外债,之前有个别企业之间谈合并就是因为债务问题存在分歧而不了了之。


多位共享单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大的共享单车企业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收购小平台,而小平台之间合并的必要性也并不充分。


当然,我不会断言未来共享单车行业内肯定不会发生个别收购或合并,不排除有一些特殊因素去推动。


总体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内的收购潮不会很快到来。


想要依靠被收购来改变命运的场内玩家可能要从梦中清醒一下,因为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一部分竞争实力不足的小玩家只有一个结局:在收购潮到来之前先被死亡潮带走。



共享单车“下半场”要如何继续?中小玩家真的已经逼近死亡边缘了吗?


如果你有更多看法

欢迎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创投行业的趣事、干货

欢迎首发至腾讯创业!

投稿邮箱:startup@tencent.com



麦当劳滴滴打人张向东
日本零售现金贷

摩拜单车

共享经济互联网彩票无人货架
雷军的思考
趣店外卖小哥

彩蛋:

企鹅数钱小程序已上线!

用最洋气的姿势扫遍国内外融资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