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当我们谈论子宫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6-06-08 裴晨昕 SYSU彩虹小组
谈及子宫,你会想到什么?是生物课上直白粗糙的人体构造绘图,还是生理期来临时周期性的阵阵疼痛?问题是,你真的会想到甚至去谈论子宫吗?
如果说本场艺术展——「会思考的子宫Uterus Pensant」以光影色彩构造了关于子宫的虚拟实境,那艺术家吴达立、教授柯倩婷、媒体人兼赞助人骆兰,这三位背景、身份各不相同的女性的主题对谈,结合了其个人感性经验与专业领域的分析,进一步地为我们剖析阐释了关于子宫的种种话语。
对谈:当我们谈论子宫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嘉宾:吴达立、柯倩婷、骆兰




从「对子宫的思考」到「用子宫思考」再到「子宫式的思考」

一场关于子宫的展览,走进被精心布置、充斥着相关元素的空间,作为观者,会有怎样的体验?



母亲的子宫曾经温暖、安全、悄无杂音,是生命与母体最初、最本质的关联。我们来自子宫却又忽视了她,无形象、无色彩、无幻想性。‍
为何人类对生命的源头缺乏思考?如果子宫会思考,那又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从原始智人对脑的开发、手的使用,到如今对眼的依赖。依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习惯于用眼去看,一切都要是可视的:不去思考,屏蔽一切,看,只是看。而艺术家试图去调动我们更多的感官。
“每个器官都有其能动性”,柯老师如是说道。
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世纪之战引发了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展望与重重争论。李世石之败似乎证明了人类理性之败,男性引以为傲的理性终不敌机器人严密的算法逻辑,但值得庆幸的是:机器人没有子宫,更不会用子宫来思考。
“子宫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份礼物”。在骆女士看来,子宫藏污纳垢、孕育生命,正如女性,有着一种厚德载物、包容、阴柔的力量。女性的坚忍与勇敢未尝不是一种子宫所赋予的特性。
“当滚滚工业化浪潮侵袭自然世界,子宫式的思考让我们潜心体验,回归自然本源”,吴达立如是表达。子宫式的思考是一种被忽视的能量,提醒我们人类的有限性。人是非机械般恒存的,生命终有尽头。向死而生,敬畏而不狂妄。


女性与艺术创作,女性的视角与思考。


这可谓是一次属于女人的展览——女性艺术家、女性资助者与充满女性视角的作品。


怎样的人才会赞助艺术作品?

要具有三要素:“情怀、鉴赏能力与经济条件”,柯老师如是说道。




尤其是实验艺术,具有先锋性与探索性,市场暂时无法接受,便更需要鼓励与呵护。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女性间的理解,通过艺术的联合,使得一切具有了无限的可能。
纵观艺术史,女性的发声也只不过是近百年来才有的事。艺术圈中,从策展人到艺术家,女性创作者的缺失亦是常态。在加拿大研读艺术研究与实践的博士生吴达立作为女性艺术家,对此深有感触。
“在西方艺术史上甚至是今天的流行文化里,女性等同于她的身体,唯有被表现和考量的用途,就算是女性艺术家表现自身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时,也不免客体化自身,用男性凝视来审视自己。”——吴达立

而通过早期对大量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著作的研读与敏感深入的思考,吴达立积极尝试以完全个人化的感悟、女性视角来进行创作。
在骆女士看来:
“人是带着问题完成生命历程的,这个问题即是TA的使命感,如何完成即是选择一种个人表达、呈现的方式。”

对于吴达立来说,从接受女性身份到超越自身局限性的女性视角,这或许就是她的使命与表达。
关于创作:选材与表达「超图像」与「后人类」


长条型布局展览,混合多种媒介,声音、灯光、数码3D打印材质……大幅透明塑纸上拼凑交融着各种元素:从西方古典艺术到传统佛教元素。模糊交错的图片加载产生迷幻的故障感。




“出错使人体悟到真正的存在感。”吴达立解释道,“硅谷的程序员有那么一种说法:故障是天使在死神家门口的歌唱。”
错误是种间隙,犯错让创作成为可能。艺术家在现代的作用即是打破固式,创造可能性。
选用材料亦有深意:巧克力、红糖、树脂、牛油……,在她看来,这些易腐化、过期的材料,正能带入人们关于存在性的思考。此外,这些物质又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对于女性来说,结合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与对周围亲友苦乐的敏感体验关照,这些展品赋予日常以意义,对女性来说亦是一种充权,让她意识到:“我的日常工作很重要”。
关于超图像,这是吴达立的博士研究课题,关乎普遍存在的后人类生存状态。所谓后人类,即「各种边界模糊的新型智人,如今广泛利用数码通讯科技实现神交的当代人即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人类似乎企图通过科技的发展,弥补所有瑕疵,改造自我达到完美状态,但吴达立希望如今忙碌的、被工具理性占据身心的人们能停下来去感悟去思考。
“艺术作品能够给予我们反思和停顿的间隙”,我想这已超越某场特定展览的主题意义。


【观众提问】生育:方式选择与主体变化,「身体的革命」及其他。

从观众的提问可看出,显然,大家对子宫的关注多集中于其生殖意义上。

首先,对生育方式的选择上,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这是子宫思考的结果吗?谁有选择的话语权?医学权威还是丈夫或孕妇本人?

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相信女性的生理力量,多持有“瓜熟蒂落”、顺产至上的观念。近几十年,医疗体系出于对效率、技术的衡量,多引导产妇选择剖腹产。孕妇个人的意志未得到充分体现。

经历过剖腹产的骆女士对此感悟颇深:
“剖腹产给予孕妇多一种选择,两代平安就好,可忍受顺产的痛苦并不意味着非得去承受。”

柯老师从身体革命的角度进一步延伸了这个问题。
吴达立提及美国女性水中分娩的形式,实则是种自然主义的体现:
“这是对科技的反思。主动做出这种提议,亦是女性医疗知识增加、自我意识提升的表现。”
 “掌控我们身体的权力不可掌握在对我们身体毫不关心的人手里。”

但前提是女性对医学信息的有效获取。自古以来,女性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医学经验就赋予了其“望闻问切”的基本技能。
此外,关于女性身体的革命,亦包含对女性美丑的审视评判标准的制定选择、及对女性私处公开谈论的话语空间的争取。 
 当男性可以生育,女性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是一种权力的剥夺还是一种责任的释放?

柯老师指出:

“生育不是女性的特权,亦不是女性的唯一荣耀。”“既然人人都歌颂母性生育的伟大,那么好的东西大家一起来体验。”

当男性可以生育,医疗条件、产假制度都会随之优化,实为一种多赢。
此外,吴达立站在艺术家的角度指出:

“当女性从生育中解放,她可以进行更多的思想创造,还可以从他者的眼光赞美生育,不失为一种新的孕育、创造。”


当女人走进美术馆、当我们开始谈论子宫;当我们反思理性,当我们归于自然。子宫充满思想,延展无限可能……



作者:裴晨昕

责编:韭叶





BTW,彩虹小组微店上线啦!

(戳开链接看看我们有什么精美周边吧~!)

Are you LGBT Friendly? 一大波彩虹周边来袭!



微信号:SYSU_rainbow倡导性别多元
拥抱彩虹校园支持中山大学彩虹小组支付宝捐助:chsysu@163.com微信捐助: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