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于丹到贾樟柯,他要把文化名咖全收进园中

2016-10-26 王雷 一刻talks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38dq6x2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一刻讲者王雷(77文创园创始人)@一刻talks 的分享。77是京城最特别的文创园区,如何把最古老的雍和宫和国子监改造成活力四射的文创潮人聚集地,77堪称京城第一造园高手,从从于丹到贾樟柯,王雷这个理工宅男志向要把文化名咖全收进园中,他真实分享了幕后的故事。



东城园10周年,我还是挺有感悟的。


刚刚启动的时候,我是作为园区范围内的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接触了东城园。当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项目加入到园区的范围内,享受园区的政策。机缘巧合就和园区搭上了关系。后来这个事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因为从接触到东城园之后,看到我们园区范围内的众多城市更新的项目,众多文创园区的项目,我就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高级管理人员,转型成为一个进行文创园区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的创始人。这是我和园区10年的渊源。



这10年分成了好几个历程,但是我想先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前不久,有3万人在北京开始了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北京马拉松。我也作为这3万人中的一员,完成了我的第五个全球马拉松。这第五个全球马拉松对我来讲,跑得是成绩最差的,但确实收获的点赞和评论最多的。


为什么这样呢?后来我发现,因为我说了一句话:马拉松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运动,如此享受的42.195公里只有奔跑的人才知道。这句话也是我想分享的一个主题,就是创业它其实也像一场马拉松,创业的历程可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艰辛和快乐。


77文创从成立至今已经6年多的时间了。这6年多的时间我们在东城打造了77文创美术馆、77文创雍和宫、77文创国子监,包括目前在东城以外也做了若干个项目。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为什么把它比喻成一场马拉松呢?这需要再次回到我本身。





我是一个清华理工男。我们入学教育的第一天,就告诉我们清华培养的是又红由又专的,专业工程师,而且你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在创业之前,我在地产公司工作了7年。所以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说那我从现在开始还有43个年头要继续努力地工作。通常跑马拉松是42.195公里,但因为有路线的偏差,有你要弯道超车等等的误差,一般情况下完赛的时候也是43公里。


这样我的心态就释然了。我们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我这个1981出生的80后,已经是一个在目前的85后90后为主导的创业市场上的创业老兵了。但如果放在我给自己界定的43个年头的创业的漫漫的旅程上来讲的话,我现在其实也是刚刚开始。因为跑马拉松,前10公里实际上是一个你逐渐寻找自己配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前6年摸爬滚打的过程,实际上也在寻找77文创如何实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更新之间的结合、找出一条自己的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的一个商业模式。



从当代MOMA这个项目的商业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就想做一个把城市里面的存量的低效运营的文化资产和文化资源之间,通过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的体系来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将人艺旁边的一个老电影院,改造为了东宫影剧院。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文化创业的经营,实际上和文化产业的运营之间是两个概念。我们应该做的还是把产业和空间之间、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做一个紧密的衔接。我们给自己定位是一个桥梁和纽带。


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们给园区整体的定位,整体实施,整体运营的文创园区,新一代的文创园区的模式开展了我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之旅。当时也是77文创这个品牌真正开始实践的一个年头。





我们的战略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周折和坎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做出差异化。有什么差异,理念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直想去坚持的理念:希望更多的是通过一个园区,能形成一种文化的生态和文创的资源的聚集,最终在园区中形成一种不间断的活力的产生。


比如说77文创美术馆的项目,戏剧、影视、当代艺术、音乐等各个领域的知名的文化群体和创作的团队,基本上都会来77文创园进行一些专业的活动或者是分享。通过这样的一种资源的聚集,改变了原有的文创园区是以办公为主要业态的一种状态。一个文创园区影响具有对于社会和对于公共的文化的风格和文化的生活的一种营造,带来整个区域的环境的改变。



我们通过几年的积累,从去年开始,发现了这个行业目前缺乏一个特别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所以很难去把它做成一个具有很大规模的事业。而这个问题是个体化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这种存量都是不标准不确定的。所以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去推进它,也没有一个高效的手段去解决它。


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和清华大学成立了文创产业研究中心,致力于做城市更新和文创产业之间的一个结合。为整个城市更新的一个过程中,将文创产业的植入进行标准化的梳理。


我们把它分为科研、前期、开发和运营的四个阶段,目前这个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件事情不光对于77文创具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一些有创造力和前瞻性的影响。


我非常希望通过努力来带动更多的园区,大家一起来推进标准的成立。因为我相信没有标准的行业,它未来发展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当一个行业能够树立起自己的标准,能够真正通过标准来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能够为这个行业中所有的从业者,形成一种非常规范化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产业的基础的话,这个行业才真正具备一个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空间。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努力,使大家共同参与到这样的一个标准化的进程中。






今年我们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面临着一个非常明确的调整和升级的期间,我们原有的核心区的很多产业都在外迁,新的产业新的四个中心的定位正在形成。包括我们北京周边的一些文化产业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很大的调整和改变,所以我们通过过去几年的积累,希望把这种文化资源的带动力和文化资源的输出,慢慢地做向更多的区域。


所以我们今年也在东西城以外,像在朝阳、亦庄,做很多新的尝试。我的所有的项目都坚持一种理念,就是做整体运营的、业态可控的文化产业,方向明确的综合性的文创园区,而且它具有很鲜明的文化产业的属性。我们过去通过这些年的一些尝试,在文创领域中,也得到了非常多的知名的文化的企业和文化运营的支持。



我们一直在讲做一个文创产业的运营商,他和做一个产业园区或写字楼的租赁,最大的区别就是,园区的运营方他有情怀,愿意为文化产业、文创的群体去降低成本,提高他们空间的品质,提高他们在园区里享受到的一些综合的价值。这个我想也是在我们未来要去更多地深入研究的一件事情。


也就是我们如何把这些通过文创园区它的一种价值的发现,通过对于文创园区内的不同产业类别的文创的核心资源的发掘,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最初所坚持的,将有形的文化空间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文化品牌之间实现联动,建立文化资产的运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的进程,进而激发一个城市的文创的活力,这是我们77文创矢志不渝所坚持的。


文字有部分删改,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