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受、生长、相处:李松蔚育儿关键词|一刻·专访

有思想的一刻君 一刻talks 2019-09-12

👆点击「一刻talks」,选择「设为星标」




李松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大V。


这是一刻talks对知名心理师李松蔚的专访。作为心理咨询师,他这次从父亲的身份重新看待亲子关系,用三个词来概括了他的亲子教育理念:接受、生长、相处。如何接受一个人本来的样子?怎样让孩子健康生长?用怎样的方式相处更能让孩子愉快成长?且听李松蔚谈谈他的观点。



文章共3743字,阅读需要8分钟

这是李松蔚@一刻talks专访的完整视频




我一直在想,用三个词来概括我的教育理念,我觉得第一个词,是接受。



接受



接受什么呢?完整的说就是接受一个人本来的样子,接受一个人本来的样子。



这个听起来好像是废话,可是在我熟悉的环境里,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做到这一点。



我自己其实小时候,我也觉得我的父母没有完全能够接受我是什么样子,当然我觉得他们也比很多其他父母做的好一些。


 

可是在某些时候,比如说如果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然后我一个人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父母就会说,你为什么不跟小朋友在一起呢,你应该学会跟他们一起玩。然后他们会拽着我,当然是出于好意,拽着我说要加入到小朋友的这个游戏里。然后他们就会说弟弟很想跟你们一起,然后我心里边就在想我不想,我不想,但我知道我妈妈是一片好意,所以我什么也不说。


   

可是我会在心里很清楚地知道,在那一刻,我的本性,我想要自己一个人玩的这个本性是不被接受的。



因为也许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将来会吃亏,你不合群,你将来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就轮不到你。



我不知道现在的这个孩子还会不会有这个部分,但是确实在做咨询的时候,我会接触很多成年人,然后他们会,可能已经二十多岁了,三十多岁了,可是他们还是会在心里边有一部分觉得我的本性是不可以暴露出来的,因为它们可能是错的。而有的本性其实非常的,在一个外人,在一个旁观者看来,它根本就没有什么错,有的人他就是不想跟别人说话,或者一个人他可能就是不喜欢学习。



我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有的学生来找我,然后很费劲,告诉我说,“我一直有一个秘密,可是我不敢告诉我父母,我也不敢告诉别人。”


我当时问你是不是要出柜了?他说不是,他的秘密是什么,他说我不喜欢我现在的这个专业。我说你不喜欢你就换专业呀,你就去听别的专业的课,你喜欢什么。他有很明确的喜欢的东西,可是他不敢跟他父母讲,因为他觉得这东西不能被接受。



所以接受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有一些家庭里边它其实很奢侈。你本来的样子,你本来的样子,它是不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东西,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

 


包括,再稍微说的延伸一点,现在其实在教育这一块,特别是上了学以后,很多孩子其实活的很苦,父母有的时候对这个孩子的比如说理解能力,学习的热情,其实也不接受。



这个孩子其实可能在某一些方面有特长,在另外一些方面他可能接受起来会比较慢,但是父母有的时候就会用一种很一刀切的方式去要求他。在父母的概念里边,可能比如说一百分或者九十五以上,是一个所谓可以被接受的情况,那么如果这个孩子考了八十分,父母首先不会去想说我们家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首先想的是说你怎么可以考这么低的分,你这样让我怎么出去跟别人讲,或者你让我心里边怎么去消化这件事。所以我觉得接受是一个,有的时候蛮重要的一个议题。

    


那我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大家不敢接受呢,或者不能够接受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关键词。



那很多人会理解说,如果我接受了这个孩子他本来的样子,特别是接受了他的一些缺陷,他会不会就永远只能这样了,会不会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就堕落了,或者我就堕落了,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母,我就放着这个孩子的缺点不管。

 

 

所以他们很少去想这么一个事情:说孩子是可以生长的。在什么情况下生长呢?在接受的情况下生长?所以我的第二个关键词叫做生长。



生长

 


生长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把他的注意力,没有把他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自责,放在跟自己的某些特点较劲上边,那么他就自然而然的会去做他喜欢的事情,会去丰富他的经验,会去发展提高他的能力,这个孩子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种现象就是,当我们接受说OK,他是这个样子的,可能过段时间他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说他可能只有八十分,他的确没有达到我对他的一个很高的期待。可是当我接受说OK,他能够做掉80%的问题,他能够回答对80%的问题的时候,他感受到自己被接受了,他就有可能会把时间继续花在学习上,说不定下次就是八十五分,说不定下次就是九十分。

 


我们的接受并不代表着给他定型,我们的接受只是为了给特提供一个土壤,而这个土壤真正的意义在于,这个孩子他会在里边充分的去滋养自己,去发展自己,所以他会生长,他像是一朵花。



我们种花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接受这个花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想让它长多快就长多快,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想要去把这个花让它长的快一点,那个在成语里边叫揠苗助长,那是会毁掉这个花的。所以我们只能把手收起来,我们说OK,我接受它有它自己成长的速度,我盯着它看了两个小时它好像都没动,然后我接受,我接受它有它自己的速度。

 


然后我做什么呢,我给它阳光,我给水分,我给它时间,我去做我自己的事情,然后说不定,说不定明天我再去看它的时候,发现它长了一段,它比昨天要成长了,说不定过一个月花开了,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把这个花给它揪开了,而是因为它自己到那个时候了,所以它就变了。


    

我觉得每一个孩子他作为一个生命体,他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然后这一点是你永远不用去怀疑的事情。



只要你给他阳光,给他空间,给他雨露,他就会成长。但也会有人说万一呢,万一我们家孩子他就是不成长怎么办,他就是有些缺点,他可能这辈子都会带着一些缺点,怎么办。

 

 

所以这是第三个关键词,我觉得第三个关键词我把它命名为相处,相处。



 


相处是什么意思,就是我接受他是这样一个人,他可能会有一些他的缺陷。



可能有的时候他也未必是那么的完美,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能够好好活下去,也不代表着他不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也不代表着说将来我们好像是必须得你死我活。

 


我大概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有人把它当作笑话来转。




说有一次开家长会,有一个校长跟他们讲说: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那么他将来就会去美国,去英国,去加拿大。


如果你们家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那这些孩子将来是来报恩的,因为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就会在你身边,然后他们就会开着车今天带你出去吃火锅,然后明天带你出去吃牛丸什么,孩子他也可以跟你过的很好,他不一定是那个要去做那个事情的人。



比如说去做一个科学家,去做一个学者,去做一个专家,去做一个年薪百万、千万的一个,那样的一个人,他也可以有他的生活的一个定位,他也可以在他的那个范围里边去过很好的生活。



 

那这个时候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够在那样的一个条件下过的很愉快,跟他相处的很愉快,并且找到那样的生活里边那些美好的部分,所以我把第三个词命名为相处。相处就是我有我的一些缺陷,我有我的一些问题,但是我并不指望那个东西可以变得不存在,我只是为它找到了一个安放的位置。

 


比如说我刚刚讲我小时候就是一个不怎么跟别人打交道的人,我不爱跟别人说话,然后我妈妈当然她不是太能接受这件事,她总是要把我拎到那个人群里,试着让我去跟别人打交道。但是最后发现也做不到,做不到就算了。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也不是一个很爱跟人打交道的人。

    


但是我发现,我也有我的位置。



那也许我的位置就是在专业能力上,我也可以赚钱,我也可以有自己的家庭。我可能没有办法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有那么热闹的交际,但是我可能会有少数的朋友,然后我们在一起也可以相处的很愉快。



因为我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能力去发展我的社交,去交往那么多的人,所以我当然就没有办法像我妈妈所期待的一样,说你将来有很多的机会,有很多人脉,可以有很多的关系网然后去做事情,我现在不靠这个东西做事情,那我就靠什么呢,就靠我那个时候看的书,靠我那个时候所发展出来的比如说思维,或者专业方面的一些能力,然后我照样会有一个体面的生活,这就是我跟我的那个缺点相处的部分。如果我改变不了它,但我发现它其实也没那么坏。

 


教育理念的三个关键词:接受,生长,最后是相处。





指责与回避:中国家庭最可悲的互动模式 |一刻·专访

汪莹:2020年后,年轻人将驱动“不打扰”成为主流生活态度|一刻·演讲
AI时代来临,积极拥抱科技,才能做好万全准备 |一刻·专访





一刻 talks ・ 全球创见者分享平台



长按下方二维码发现更多未知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