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壮:天天带孩子打电动才是个好爸爸 |一刻·演讲

有思想的一刻君 一刻talks 2019-09-07



| 叶壮:心理育儿专家,知乎心理学领域大V,《21招,让孩子独立》作者。


这是叶壮在一刻talks第106场演讲局「跨界·未来」上的演讲。父亲、游戏玩家、心理学家,这三个身份让叶壮在教育中另辟蹊径,把普通家长束之高阁的游戏变成了教育利器。他认为孩子如果从小适度玩游戏,将得到更多成长红利和空间。



文章共2703字,阅读需要8分钟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名85后,或者你要比我年长一些,是个70后,或者要比我稍微年轻一点,是个90后,你可能都经历过电子游戏被称之为电子海洛因的时候。


就像到现在我已经30多岁,家里有两个儿子,我爸爸一看见我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依然会长叹一口气跟我说:有这点时间你干点什么不好呢,非要干这个。但是你知道他从我小时候玩超级玛丽的时候就开始长叹一口气,到现在依然长叹一口气。


可是我把他的孙子培养成了我们家最新一个游戏玩家,我们家儿子在四岁的时候电子游戏正式解禁,我并不认为这有任何的负面影响,我觉得只要你作为一个又是父母,又是玩家,同时如果你跟我一样还是一名心理学者的话,这三个身份的加持,会导致你的工作做得非常的到位,孩子可以从心理学以及游戏的结合中,得到大量的红利以及成长的空间。



| 游戏对于学习,对于人的成长可能会产生的好处



第一: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训练人注意力调控的素材


我们家老大三岁的时候该去上幼儿园了,这个时候不得不考虑买一辆车来解决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通勤问题。在这之前我对于拿方向盘是一个比较反感的事情,迫不得已就跑到北京近郊的一个驾校,开始学开车。


学开车的过程中驾校教练不无欣喜,也可能是半拍马屁半逢迎,但是他的确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兄弟看你这个开车不像是第一次摸方向盘。我回想为什么我会给教练留下这样的印象呢?很有可能是我在以往的经历里面,纵然没有开过真的汽车,但是《极品飞车》我从8代一路玩到了12代,我觉得可能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游戏对于人的注意力调控有着极强的培养能力,因为你会发现人在今天调用注意力,涉及到注意广度,选择追踪哪个物体统统都是大量游戏所需要的刚需技能。所以它可以成为一个培养的空间。


第二:游戏可以更好的培养人去良好的面对压力


如果玩过游戏,一定会发现倘若没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压力状态,游戏就会变得非常的无趣。如果你每一关打得都顺遂无比,如果你发现你不需要消耗任何的成本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装备,如果你发现你跟其他人根本没有交流的必要,你们就可以通关通的顺畅无阻。你就发现这个游戏不但不好玩,反而很无趣。


游戏一定伴随着一个比较良性的压力状态,可以刺激你去更好的表现。而它背后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它就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的去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游戏,跟游戏相关的一些压力。你比如说你在游戏里边也面对过一个目标带来的极强的压迫感,那你在生活中产生类似的经验的话,你学习到的东西以及你的技能它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迁移的。


第三:游戏可以带来竞争的经验以及目标规划的经验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玩过像《魔兽世界》的这样的大型游戏,你会发现从第一集练到第80集,然后去打副本,然后去刷装备,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非常漫长的成长历程。



这里边的每一个历程和每一个节点,其实都涉及到你要去做大目标,中目标以及小目标的规划。这些东西都是游戏涉及到的,同时对于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反哺作用。


第四:对同伴社交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回想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有一种特别流行的所谓游戏,有的地方管它叫电子机,有的地方管它叫电子宠物。


基本上就是一个在那个时代拿着一个像素屏幕上,你可以体验一下当铲屎官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但是你会发现这个东西跟今天的很多游戏中间已经产生了天差地别的这种区分化,判若云泥。


以前你拿一个电子机玩得不亦乐乎,今天给你一个你肯定玩不高兴,因为今天很多游戏里面非常强调社交属性,强调你比如说在吃鸡这个过程中四个人的合作属性。


在MOBA类的游戏,比如说《英雄联盟》或者《王者荣耀》里面五个人的合作形,以及在《魔兽世界》里面管理公会里面N多人的合作性,你会发现它都会涉及到社交。




| 大量中国家长在管理孩子玩游戏的上,存在着四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第一:让游戏成为了超越游戏的东西


比如说家长会说你考个一百分,明天爸爸给你买一个游戏机,或者家长会跟他说你天天答应我怎么怎么样,我就让你多玩十分钟游戏。就算到今天它也依然成立,你会发现很多家里面有小宝宝的家庭,可能爸妈在iPad上装一个游戏,在高铁上,在飞机上,有很多家长拿出这个iPad跟孩子说:宝贝你今天给妈妈消停一会,你就玩会游戏吧。


这个过程中,游戏本身已经超越了游戏的属性,游戏成为了工具,游戏成为了利益,游戏成为了钓饵,游戏成为了让孩子以行为参与交易的筹码。这是第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第二:家长根本不了解游戏


家长本身不是游戏玩家,家长对于游戏的了解程度也并不深,回想一下你小时候,如果你的爸妈管你玩游戏,但是他根本都不知道你玩的到底是什么。他管理的唯一手段就是把你电脑的变压器藏起来,或者把你的鼠标藏起来,或者把你电脑的开机键抠下来,然后找个地方放起来。


如果是用这样的方法去管理孩子玩游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手段。如果你需要去管理一个人,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你要理解你管理的这个人以及你管理的东西。各位所在的行当可能都存在着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如果你对于这样的情况嗤之以鼻的话,你就很能理解为什么不懂游戏的家长管孩子玩游戏往往都会起到负面以及反面的效果。


第三:良好的规则设置


包括我在内我相信很多人在自己从小到大玩游戏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管理他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让玩家本身参与规则的制定。我的儿子每天玩游戏,玩什么游戏,玩多长时间,虽然每天依然需要我的管理,但是之前的规则都是他本人参与制定的。你想让一个人守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那个人成为法条的建立者。所以今天如果你的规则不让游戏玩家本身去参与制定,游戏玩家当然不愿意去接受你的管理了。


第四:今天游戏的表现并不在游戏本身


跟游戏有关的攻略,跟游戏有关的直播,跟游戏有关的短视频,跟游戏有关的自媒体,跟游戏有关的新媒体,由游戏衍生出来的亚文化。


你会发现一个孩子他喜欢吃鸡也就罢了,他还缠着他老妈一定要给他买一个98K的钥匙链,这就是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所以实际上今天与游戏相关的媒体也依然需要纳入到我们管理的范畴中来。这四点做到位了,才是今天的家长更好去管理孩子玩游戏的核心手段。


我是一个心理学人,是一个游戏玩家,是一个父亲。前天我带着我们家大儿子玩最新一款游戏,叫做《赏金火车》,Bounty train。以19世纪末期美国为背景,运木材,运石油,运钢铁去整个伴随着美国进步的大图景,来去看火车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我们家孩子很高兴,因为他最早的那个出生地是波特兰,往南走是波士顿,再往南走是纽约,然后一路我们家儿子把铁路修到了底特律,我们家儿子问我说爸爸比底特律更远的地方是什么?我跟我儿子说比底特律更远的地方需要你自己去探索,这个就是游戏以及生活给你最好的回答。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21招,让孩子独立》】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