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满分作文遭疯狂吐槽,我们的教育到底在鼓励些什么?

有思想的talk君 一刻talks 2021-01-13
这些天,最火的话题莫过于高考了,前两天浙江考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网友热议,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

网友们对满分作文似乎并不认可:
而昨天,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争议称,“这篇文章的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我们在质疑满分作文标准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等等。今天talk君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XSCHOOL创始人兼CEOAngel Lin的演讲。

Angel Lin,XSCHOOL创始人兼CEO
  01  为什么国际化教育下的孩子依然备受打击?
我们做了二十年的教育,到底中国的教育,在中国出生的孩子,或者在国外出生的孩子,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最适合他的?
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套数据。第一个数字60万,就是在中国每一年都有五六十万的学生陆续出国,到最好的国际学校去上学。这里面49%是有抑郁倾向的孩子们,29%是有严重焦虑症的孩子,另外8.8%是有自杀倾向的孩子们。
我在国外看到了太多亚裔,从中国到国外,用很高的分数,落地到国外大学、国外高中、国外初中,甚至国外小学之后,持续受到严重的打击。我也看到了,从国外的学校回到中国来创业、来就业这样的国际人,这样所说镀了金的这些孩子们,在中国持续受到的这样的打击,全世界其实都是一样的。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我们教育的本质到底在哪里,我们的方向错在了哪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句话“人类文明的延续是一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竞赛”,这个是H·G·Wells,在120年前特别有名的一位科幻作家提出的。我们现在很多高科技,都是他在120年前已经预言的。
这里面我们真的要去思考的是,当很多孩子们以为去了名校就能确保自己人生无恙时,离开了大学,他同样面临,甚至还没有离开大学就面临辍学,甚至被退学,这样的命运。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教育的体制,当它和文明的发展一起赛跑的时候,当它落后了,我们被教育的孩子们就面临被淘汰的厄运。所以毕业就失业,不仅在中国在亚洲很多国家,在目前很多全世界的国家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但是当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教育的体系超越并意识到,它按照未来需要的人才来培养我们现在的孩子们的时候,教育便是跑赢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当全世界我们都有这样焦虑的时候,我们教育的方向到底应该是什么?其实结果已经在那里了。

  02  教育要打破年龄之墙
所有人都知道教育的这两个字,“教”,是我们学习知识;“育”是养子始做善也,这是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是培育。 在2500年前孔子那时候的教育,教育还被在局限于很多王公贵族的小范围,知识是珍贵的,并不是所有人能获得的。人的文明发展,工业革命直接带来2.0的打破。
第一层的打破就是让所有人进到学校,所有人学到同样的知识,但我们从现在的眼光看来,200年前的教室和现在的课堂、教室没有任何的改变,依然是老师坐在这,学生坐在那,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但我们的赛跑已经严重落后了。 当孩子们百度一下的时候,知识已经在那了,两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在前面唠叨吗?当人工智能逐步替代很多工作时,我们孩子未来十年十五年,他们的工作选择在哪里?他们还是去学会计,还是去学律师,还是去学什么吗?真正的课堂,我们要考虑的是,到底我们要打破的课堂都包含了什么?
我先跟大家分享我们首先要打破的是年龄的墙。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曾经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人,包括我自己。我记得在我的同龄人里,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之后,每个人的领域,即便我学了什么,但是我不一定从事什么。甚至上了大学我才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在工业革命的那个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他们要培养一样的人,像流水线一样,他们要拿出同样的产品,能更大范围的找到更多的同样的工种,甚至同样技能的人,来去扩大再生产,那个是200年前的需求。 而所有网络的这种发达,人工智能的变化,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它需要的是深度个性化,让每个人能够彰显出自己、自我,独特的自我这样一个未来的社会。即便是不同年龄,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在他自己喜爱的这个专业,或者领域里去深耕。
所以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年龄只有4岁的孩子和一个7岁的孩子,他们在谈一个项目的时候,能够连续讨论一个小时以上,边谈边做边讨论,边跟老师很好的辩论,很难想象。
所以,我认为未来教育需求是打破年龄的界限,让不同年龄的人,但是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好兴趣的这样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



  03  教育要打破目标之墙
所有孩子,当他们在接受未来教育时,我觉得他们不再是为了某一个学科获得高分而学习,他不会为了想去爸爸妈妈想他去的大学而去学习,他会非常自信地找到自己说出来,自己想要在那个领域想要做什么,他具备自己的自驱力。 我们要打破的是场景之墙,不再只局限于一个教室里学习,我们每个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在他刚刚也就当下,不管是3岁、5岁、7岁、12岁还是15岁,只要从传统教育出来,可以选择不同种学科,先放开自己的眼界,体验各种项目各种领域,在体验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最喜爱的那个领域,然后深度深潜下去,全面研究,这时候他内在的动力已经被激发,而这时候我们为他提供的是大量专业的老师和导师。而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孩子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长时间待在我们未来学院不愿意离开,他们甚至希望我们能不能在全日制课程里也能获得这样有兴趣有爱好的课程。 不光是学校需要改变,更需要改变的是老师,老师角色将是成为传播知识的人,转变成为往后退,他是观察者,是促进者。他们真正每一堂课,每一个项目,真正操作起来他都是退到后面观察,去引导,去做真正专业化的导师,他会看着孩子犯错误,他会跟孩子们一起去反思、总结、提问,去批判性地思考,我下一步到底怎么做能够避免这个错误。可能下一个计划并没有完成获得成功,但我们的老师依然会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机会,这才是他需要转变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他是一个Facilitater,他不仅要做到促学,还要更好地做好陪伴。 不仅是老师,更是家长,每一个家长的角色,将在未来教育的土壤和目标中,逐步改变自己的方向,他们真正的融入跟孩子们共同去做项目,跟孩子们共同去做挑战。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时,这才是真正实现了未来教育对每一个家长的需求,就是做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同时与时俱进,做一个终生的学习者。
家长角色的转变,更是带动孩子角色的改变,学习者不光是坐在那里学习,他们动手,边学边做,边玩边感悟,同时边去修改自己,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做事、做人、做资源,自己把人、事、资源在自身这里如何做出改变,这就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角色的重新定位。
跟大家分享两个,一个是批判型的思维、提问,如何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在国外接受过大学教育,或者有这样教育背景的人都知道,能够有良好的高质量的提问,这说明你自己的思考和你自己的心态有多重要。所以我们从3岁一直到15岁,主内核培养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能够很好地去提问。

最后就是Tracking,不再用一纸一考定终生,我们也不再去做公立学校或传统教育的帮凶,去告诉家长,让家长更加焦虑,焦虑在我的孩子分数比其他孩子分数低怎么办?
每个孩子只和自己上一个月比,只和自己上一个季度比,只和之前的自己比。每20次、40次他会看到曲线变化,一定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他有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但我们随时会有非常详尽的分析告诉他,他现在问题在哪里,他的弱势在哪里,他的强项在哪里,弱势方面怎么帮他补充,因为我们整体未来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不仅仅在学业,他会在生活,在真正面对社会,面对真实世界的强力连接的孩子,而且从3岁开始。 我们如何在未来教育里把孩子这样的能力培养出来,而不是在他大学毕业之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重新创业时再燃起这份热情。

  04  能力和品格更重要
能力和品格更加重要,品格它不是12345打分的问题,就是正负的问题。一旦品格为负,他的思维方式再好,他也是走到完全相反的方向。
我们给孩子们定位的是,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领域,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为人类带来什么,能够去解决现在的气侯变化,能够去解决现在的垃圾回收,能够去解决当下社区的很多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体验”。
把孩子们带到真实社会中,让他们真正了解,在做人生选择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后面就没有任何其它的问题了,只要我们去激发他,孩子生来就拥有自己全方位的能力了。

所有孩子出生之后,在出生的那一刻,都是一个小超人,而教育真的不是我们给予孩子什么,而是把他心中的已经拥有的那份能力,他那份热情,他那份思维方式,他的品格,把他点燃出来。所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往期精选


★ 50万颗积木还原“故宫”,乐高有望成为新国潮?

★ 鹿晗解说曼联首秀获赞?真正的热爱是藏不住的……

★ 内向的人不是沉默,是人狠话不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