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凝结了百年乡愁的汕尾古庙
妈祖信仰
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
传统民间信仰
千百年来
无数的船工、旅客、商人和渔民
在踏上茫茫大海之前
都要先拜妈祖
以求顺风顺水,出行平安
因此,数以百计的妈祖庙
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
有些妈祖庙
因其广泛的影响力
成为人们拜谒妈祖
寻根问祖的圣地
这其中就包括
广东久负盛名的
妈祖文化传播中心之一
汕尾凤山祖庙
凤山祖庙
汕尾发展的历史见证
在汕尾,流传着“先有凤山祖庙,后有汕尾港”的民谚,足见凤山祖庙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明崇祯九年(1636),有福建渔民漂泊到凤山一带定居,开创基业,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心中的保护神——妈祖。他们在凤山脚下修筑了一座简易的小庙奉祀妈祖,这便是凤山祖庙的原点。
凤山祖庙内殿
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汕尾港迅速发展,一时舟楫如云,来到凤山祖庙祭拜妈祖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简易小庙已难以满足民间的需求。清乾隆七年(1742),在当地富绅的支持下,凤山祖庙得以扩建。
20世纪初,汕尾埠对外通商,频繁的商贸往来带动了当地发展。1934年,人们在保持原有的清代风格的基础上,对凤山祖庙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各种祭祀、庆典活动持续了大半个月。
1991年,汕尾市城区成立了凤山祖庙文物管理处暨凤山祖庙修建理事会。1994年12月,历经两年多重修,增建了天后阁的凤山祖庙,再次迎来八方信众。
装饰精美的艺术宝库
如今位于汕尾市区东南、品清湖畔的凤山祖庙,总建筑面积1622平方米。
其中,原属清代凤山祖庙古庙的建筑面积840平方米,为三进二院布局,面阔三间,风火山墙,硬山顶,称为“双星抱印,龙虎相护”。嵌瓷、石雕、木雕、泥塑、彩绘,丰富多彩的岭南建筑艺术,遍布庙宇内外。屋脊上精雕细琢的“双龙戏珠”嵌瓷装饰,气势森然,尤为引人注目。整座庙宇肃穆庄严,堪称传统艺术的精品宝库。
精美的嵌瓷
现在的大型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凤山祖庙增建的天后阁举行。
由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捐资,于1993年兴建的天后阁,采用潮汕建筑风格的“重檐插翼歇山型”石木结构,左右分设钟楼、鼓楼,建筑面积782平方米,整个建筑群设计精湛,气势恢宏。其中的“天后阁”匾,由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
天后阁
妈祖文化的传播中心
自清朝起,香火鼎盛的凤山祖庙,便形成了典祭、公祭、民祭、官祭共存的祭祀仪式。
每年,凤山祖庙都要举办多项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而农历三月廿三的妈祖神诞庙会,是其中的重头戏。这一天,除了庄严盛大的祭祀活动,汕尾本土的“稀有剧种”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及潮剧、粤剧等多个剧种也轮番登台,好戏连连,各个地方剧团将能在凤山祖庙戏台演出视作一种荣誉。
凤山妈祖庙会上演正字戏《三英战吕布》
在热闹非凡的庙会上,人们在欣赏文艺表演的同时,还可以遍尝各色地方美食,一睹数千人竞抢彩炮的壮观景象。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能够尽情领略妈祖文化、汕尾文化的丰富多彩。2009年,凤山妈祖庙会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凤山祖庙旁的凤山,素有“金凤展翅”之称,东面有似铁锅倒盖的鼎盖山,东南面屿仔山。山脚之下,有波光粼粼的品清湖,称“三山一湖”。
沿天后阁一侧的山路拾级而上,便可抵达凤山之巅的凤仪台。凤仪台上,由468块来自妈祖家乡福建湄洲的优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妈祖石像,高16.83米,衣袂飘扬,眺望大海,肃穆中透着安详。凤仪台上的“天后圣母”四个大字,由文学家冰心女士亲书。
妈祖石像
2016年,由凤山祖庙、妈祖石像,以及凤山公园内的妈祖圣迹馆、海陆丰戏剧脸谱园、渔家风情馆、妈祖文化广场组成的凤山祖庙旅游区,凭借丰富的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内涵,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山祖庙旅游区
对130多万汕尾籍港澳台同胞来说
凤山祖庙凝结着共同的精神寄托
对众多汕尾籍海外游子来说
这里是寻根问祖的圣地
今天
历经岁月变迁的凤山祖庙
依然维系着桑梓情深
见证着国泰民安
《广东印记》之《凤山祖庙》
将和你一起
走进汕尾
感受妈祖文化的源远流长
推荐阅读
▼
栏目索引 | 广东印记[视频][图文] | 粤故事[视频][图文] | 志鉴览粤 | 走进广东 | 方志月历 | 大湾区漫游 | 舌尖上的岭南四季 | 方志VLOG | 趣味方志 | 广东好物 | 节气 | 广东乡村非遗 | 广东美食地图 | 红棉花照英雄城 | 粤鉴话你知
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