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高安这座古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安寻古 Author 华平 宁中 增强

    


时至今日,高安经过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的寺院还有位于大城镇下斜村的南山寺。据说南山寺由大城镇居士廖桂秀等信众自筹资金开创,始建三栋二层简易楼房,作南山寺临时道场,东面一栋为三圣殿,南北二栋为居士楼。当2013年南山寺重建获得批准后,廖桂秀等信众即发心礼聘释持愿法师住持南山寺重建工作。


寺名“南山”,是暗寓该寺遵行的是佛法律宗南山派。关于律宗南山派的来历,按有关资料解释,“律宗”是佛教流派中的一种,源起佛教戒律。据说在佛教创立之初,僧众是没有戒律可言的。为了约束僧众行为,规范佛界制度,佛陀便根据僧众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况下出现的问题随时制定相应的戒律。当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由于戒律还无人翻译传播开来,以致僧人与俗人除了在剃发染衣方面有所区别外,行为上并没有归戒之举。

 


曹魏黄初三年(222年),有印度僧侣昙摩迦罗尊者开始来中国翻译戒律,到嘉平二年(250年)才译完一部《僧祇戒心》,并组织十名梵僧负责传戒。此后到唐初,又陆续翻译引进了多部戒律,其中《四分律》最时兴,由此出现研究传承该律的三大学派,其中有一派就是长安终南山道宣创立的南山宗。
 
“南山宗”因创立者道宣久居终南山而得名。道宣(596-667),俗姓钱,字法便,浙江吴兴人。当时印度传入了五部戒律,但道宣认为其中的《四分律》最适合中国国情,遂对此作了通俗易懂的改编,先后编撰了五部重要律著,从而为佛教徒生活奠定了规约仪范。五代后,律宗三大派的两宗均衰微无传,只有南山宗得以流传后世。因而后世所说的律宗皆指南山宗,所以道宣也被后世尊为律宗(南山宗)的鼻祖。道宣的三传弟子鉴真和尚还将南山律宗传至日本。

 


在古代高安,佛寺的命名也是有点由头的,要么以寺院所在的山岭为名,如荷山寺、米山寺、建山寺、团山寺、愿山寺、灵山寺等;要么以寺院所处的环境为名,如碧莲寺、青莲寺、金峰寺、祥云寺、淡云寺、青云寺等;有的以吉祥寄语为名,如广福寺、崇福寺、资福寺、资寿寺、宝福寺、万善寺等;有的以佛教术语为名,如真如寺、圆明寺、超果寺、普会寺、禅那寺、禅定寺等;也有以人物名号为名的,如观音寺、罗佛寺、大愚寺等;再就是以修习宗派为名的,如定林寺、净居寺、戒香寺、云门寺、洞山寺等。南山寺正是以律宗南山派为名的。
 
古代高安,以“南山”为名的禅寺有三座,一座在高安城南的高明门内(今城南胜利社区范围),始建于唐代,具体年号不详。据传唐王曾赐名“一论道场”。所谓“一论道场”,源出佛教鸠摩罗什的六部经典,其中有一部经典《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简称《往生论》,其它五部皆称“经”,故有“五经一论”之称。唐王之所以赐名“一论道场”,大概南山寺当时的众僧所修行的就是《往生论》吧。

 


宋代时,南山寺改名“观音院”。观音院原本规模很大,正殿额为“圣师殿”,所属建筑共有二十四寮。院里院外松柏密集,还有钦赐宝塔二座。宋代有皇帝的外戚出家来这里住持,改寺名“兴国寺”。又名“太平兰若”(俗称“太平寺”)。宋神宗登基后,将自己的一位叔叔分派到筠州当太守。筠州人孙德崇与奉新僧人守净向众人募集资金,在观音寺里建造佛塔一座,以祈皇帝长寿,国运长久。
 
皇帝的从祖父回赠守净“尚书令”的衔号,并赠佛祖舍利一枚,其它各地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高僧大师、信徒居士、也纷纷敬献各自珍藏的舍利,合计起来将近千枚。还有人捐献金函、银函,金瓶、银瓶、铜瓶等物,有的还捐献银塔二座。所有这些宝物都集中埋藏在宝塔的地宫里。

 


元朝末年,红巾军攻占瑞州城,听说观音寺里的佛塔底下有宝藏,便掘地三尺,妄想大发横财,孰料挖倒了佛塔竟然一无所获,一气之下,放火烧毁了观音院。结果,一座偌大的寺院,烧得只剩观音院与圆明院二寮。明代时有高僧俱胝和尚将观音院修复,改名观音寺。圆明院到清康熙八年才由僧人冰若募资修复,名圆明寺。
 
明万历三十四年,卢县令召僧募资新建无量殿,铸造铜佛。知府鲁史爱其僻静,为其题匾“城曲落迦”,又题柱联二幅:“灌木障红尘,日丽风清,俨是西方佛国;平沙开绿野,雨香云淡,居然东土人天。”“三界是大戏场,傀儡灯前,欲被谁掺线索;一心乃真觉海,苇航脚下,莫教自起波涛。”高安名士刘九凝也作接引佛像联:“世间有佛从心出,天下何人到手援。”

 


清朝康熙八年,全寺不幸遭遇火灾,一丈六尺高的鎏金佛像也毁之一旦。高安名士刘九凝、胡起龙等带头倡议募资复铸铜像,康熙十年知县张文旦捐资,命僧人本愚向众募集资金复兴寺院。乾隆年间又有僧人宣成募资续建。不料咸丰年间太平军又一把火毁之,到清同治九年时观音寺仅存高大银杏树两棵,基址已被民居所占。
 
南山古寺另外两座,据古籍记载,一座在四十二都舍前团乌高山,一座在四十二都赤土陈。其中舍前团就是今天的舍前村,为祥符镇南山村委会辖,村委会因南山寺而得名。赤土陈为大城镇赤土村委会辖。说来,这两地的南山寺还有着一段不解的渊源。


赤土与舍前古时候都属四十二都。早年曾因南山寺问题打了官司。什么原因呢?原来,赤土陈源出九江德安太平义门陈,“义门陈”之称为唐朝皇帝所封。到北宋时义门陈依然得皇帝所宠,敕陈姓官员可在为官之地着便置田。宋天禧三年,有叫陈延赏者来知筠州,将四十二都和高安城郊陈家湖畔大片田地划为官庄。名为高安官庄,实为陈家私产。早在至和甲午年,陈知州就派儿子陈倜一家搬来高安常住,以看守照管四十二都庄田,这便是今日大城镇赤土村委会的大田村。自己则在陈家湖畔安家。


当宋嘉佑七年,朝廷敕令义门陈分家,散布全国各地,昔日筠州知州陈延赏支派的家族就回迁到了高安庄。从此陈姓繁衍壮大,成为高安百姓中最大的姓氏。但是到了清朝时期,陈姓在高安独霸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清康熙年间,二都铿尚村(今蓝坊镇坑上村委会坑上村)的梁奉珊来四十二都乌高山一庙舍对面开基,名舍前村。后来,又陆续迁来朱、胡、汪、张、龚、顾等姓。清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将这一片新建的村庄划为一个团,叫舍前团。



为祈求异地谋生的平安,舍前团的几个村庄联合集资,将乌高山上的小庙舍改建为寺院,估计也是借高安城里有名的南山古寺之名,将此寺命名为南山寺。不料,这让远在十几里之外的赤土陈家人不高兴了。原因是,这乌高山是赤土陈家人的祖坟山,这庙舍是赤土陈家人扫墓祭祖的庙舍,连这里的田地山林都全部属于赤土陈的。为此,两地人不断吵嘴打架,最后还是官司解决问题。据舍前村老会计、今年81岁的梁国光说,官府拍板将乌高山、南山寺和这里的全部田地山林都一并判给了舍前团。


无奈,赤土陈只好作罢,也许是为了心理上的平衡吧,赤土陈也将本村后山上的一座庙宇改名南山寺。这便是高安城乡先后出现三座南山寺的缘由。不过在今天,高安城里的南山寺早就杳无踪迹;祥符舍前的南山寺曾经变成过养猪场,同样没有留下任何寺院的痕迹;唯有大城赤土的南山寺虽然已成为小学,但遗迹还是有一点,那就是一眼被封盖的水井,和“庙场里”的俗名。


 

如今在大城镇下斜村重建的南山寺,其原型是三座古南山寺中的哪一座呢?2021年3月25日,笔者专程前往正在重建且初具规模的南山寺,拜访了住持释持愿法师。据持愿法师介绍,重建的南山寺,正是高安城里的那一座。按照政府批准的设计标准,寺院范围占地约42亩,其中建筑占地总面积为5242.7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6386.96平方米。共有大雄宝殿、祖师殿、弥勒殿、众神护法殿、财宝天王殿、谌母元君殿、大悲观音殿、钟楼、古楼、山门等主体建筑,还有居士楼、风雨廊等附属建筑。
 
抚案回想,笔者略有感触,在国家宗教政策的扶持下,现在的高安城乡,锦河南北,已经拥有六座蜚声古今的禅寺:东有大城镇的南山寺、南有新街镇的普贤寺和八景镇的正佛寺、北有华林山的超果寺和伍桥镇的瑞相寺、中有瑞州街道的大愚寺。这些禅寺的恢复重建,不仅丰富了高安的旅游资源,满足了高安市内外的信众所需,也发掘了高安的佛教历史,弘扬了高安的禅宗文化。这是各级政府顺应潮流,体恤民情,文化自信的现实体现。笔者祝愿高安现有的六座合法禅寺,在中共高安市委统战部、高安市宗教事务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现任高安市佛教协会会长、大愚寺住持心妙法师的带领下,将高安的禅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


来源:高安寻古


end

小编微信:gaoan2019;商务合作联系:18070557045

▼找顺风车|求职招聘|房屋租售|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