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牛90后”聚“四力”,勇担使命再出发
3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浦东积极承载国家战略,以“四力”托举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党建合力
在大规模、高强度、快速度的开发建设中,在区域的大开放、社会的大转型、体制的大转轨、观念的大碰撞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政府条块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企业、居民与居民等多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和协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形成合力?
就上海地方层面而言,市委、市政府从一开始就把浦东开发开放与加快振兴上海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全力以赴、全市聚焦。同时,经由全国招聘和全市抽调,把大批业务骨干和人才充实加强到浦东开发开放一线;连续多年把“头号工程”放在浦东,组织实施两轮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动员大企业集团总部、大机构东迁,等等。
此外,及时提出占领制高点、拓展增长点、强化立足点的党建思路,坚持“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放动力
一方面,通过开放向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看齐,全面拉高浦东开发开放的对标要求和品位。
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引进全球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产业、人才、标准等要素,为实现高要求和高品位提供支撑。
比如,通过“聚焦张江”战略,抓住欧美高科技产业转移契机;通过因势利导,承接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商贸服务业转移;通过承接世博会和后世博开发,放大海外客流、商流效应;通过率先开展自贸试验区试点并积极承担“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进一步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
创新活力
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气质持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是浦东开发开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
以理念创新为引领。理念创新首先表现为“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和“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注重协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气质。以此为引领,浦东诞生了“小政府、大社会”“廉政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干部队伍五湖四海”“社会社区社工三社联动”等理念,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制度创新求突破。浦东的制度创新不是“走捷径”“闯红灯”,而是创设一套“新的信号灯系统”,在构建各类要素市场、引进更多领域和更高质量的外商投资、构建国际通行规则贸易体制、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出了诸多关键性制度创新。
新形势下,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城市管理决策与风险防控,拓宽公众参与和协商渠道,是浦东城市开发开放的又一个探索。
比如,在全区层面建立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实现平台架构全区统一、功能体系上下协同、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整体同步智能提升,让“城市大脑”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不断增强。
又如,通过对住户水电煤和外卖动态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很快确定非法群租的具体情况,使城市治理获得更有效的技术支撑。
干事能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机遇、意志、目标、战略、政策、资源、激情、勇气等必须依靠科学理性的执行,才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才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打通战略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浦东开发开放取得非凡成就的关键。
浦东在开发开放之初,就明确了“规划先导、法规先导、政策先导”的原则,强调谋定而后动,强调诚实守信,强调于法有据。
比如,分门别类地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城市形态和小区规划;在全社会强化规划意识、树立规划权威,坚持以高标准、系统化的规划指导高起点开发。
又如,为应对资金不足等挑战,浦东在初期探索“资金空转、批租实转”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本与国内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实现了大规模筹集资金的目标。
再如,落实“滚动开发、缩短战线、扩大战果”思路,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收效一片,继而放大先发效应和增值效应,避免了投资分散、拉长战线而导致的经济效益低、投资周期长的粗放型开发。
所有的战略、思路、模式等,最后都需要人来操作实施。它需要法理与情理、速度与温度、实干与巧干相结合、相平衡。实践一再证明,营造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干事创业氛围,是浦东落实战略、落细思路、落地项目的关键一环。
往期推荐
(来源:“浦东党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