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花样迎新,开启温暖奋斗年
这个春节就地过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他们为爱坚守,传递出别样温暖,每个人都了不起。浓浓中国年里每一个就地过年背后都有一份朴实令人动容的深沉情感。和小编一起看看沪上高校的温暖新春~~~
上海交大留校学生为大家拜年
为让同学“在校如家”吃好年夜饭,每所高校都动足脑筋,食堂装饰红火喜庆,推出多款特色菜式,都免费“请客”,让同学们一饱口福,欢度春节。
大吉大利、步步高升、笑口常开、幸福美满、凤鸣朝阳……复旦大学的菜单好口彩,重点来了,每份只要1分钱!橘子、瓜子、饮料随便拿。不只年夜饭,从除夕到初一的早中晚三餐,复旦师生们都只需凭卡消费1分钱,就可享用。
不光有“一分钱年夜饭”,留校学生还收到来自校学工部、学院、班级三个“大礼包”,有窗花、小牛玩偶、口罩、洗手液,以及零食,非常贴心。
华东理工大学提前线上征集“年味家乡菜”,根据生源地和投票、留言,制作了特色家乡菜,让学生吃出“家的味道”。“还有‘特供年味生日面’,寒冬腊月,一碗热乎乎的生日面,加料又加情,这是祝福面、温暖面。”华理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说。
同济大学有3000多名学生留校。为了防疫,年夜饭分时、分班、分批次,300多后勤员工坚守岗位。从除夕到初六,一天三餐免费,每日菜谱不重样。仅小年夜这天,“普通菜单”就有清炒河虾仁、干煎鲳鱼、咖喱烩牛腩、酒酿汤团、八宝饭、水饺等多个地方菜品;“清真菜单”则有西域风情烤羊排、黑胡椒牛柳、新疆芦花鸡、醪糟汤、馕、奶油麻花、纸包羊肉串等。
2800多名学生留校的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年夜饭”从除夕夜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三,包括午晚餐。“腰果炒虾仁、脆椒牦牛肉、金丝柚子骨、孜然焗羊肉、三鲜鱼面筋、菜胆炒香菇、鲜滑罗宋汤、鲜肉水饺、雪碧一杯”——看了其中一份,就让人流口水……
上海大学原本就有春节为留校生免费提供十餐的传统。今年留校过年近2000人,“东南西北中,年味在其中”。采用半自助,让同学们错峰用餐,既保安全,又享美味。
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掌勺年夜饭12年的食堂主管和20多名师傅早早精心筹划,“要让留校生从舌尖上感受学校的独特年味”。大年夜,他们大展身手,每半小时稳定出品约100份菜肴。菜品分装进一个个圆形餐盒,还贴着大红菜单,学子们凭着设计感十足的牛年“饭票”领取。
原地过年的学生多了,春节前,很多高校快递点堆满了各地寄来的年货,一个个爱的包裹,将亲人的牵挂提前送到孩子们手中。
“我天天和爸妈、双胞胎妹妹手机直播我的生活,也没那么想家了。”家在河北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高同学说,妈妈寄来两大罐她亲手剥的核桃仁,“每一瓣都很完整。我爱吃坚果,妈妈经常给我剥,是剥核桃高手啦!”
吃着“妈妈的味道”,和亲人视频“云拜年”,直播留校生活,是很多游子的春节日常。
初一一早,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张灯结彩,挂灯笼、贴福字、拉彩花,入馆读者拿到新春福袋,还有逾期费免除的惊喜。学校请来曾登上“百家讲坛”的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高有鹏,线上线下同步开出《春天的节日·伟大的中国传统》讲座,奉上牛年第一道“文化大餐”。
“春节是曲‘交响乐’,腊八节旋律骤起,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腊月三十除夕守岁等重音符接续响起,除夕夜子时达到高潮,年初一、初二、初三……曲调渐弱。这是一年中跨度最长的一场狂欢。”高教授说,“年”承载了太多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全球化和商业化等新的文化语境下,要“保卫”传统节日,不能因“洋节”而淡化之。
像上海交大这样,利用留校过年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学习,打造思政味、年味、文化味的高校,不在少数。
同济大学的迎新春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上,校领导与师生同系“同济红”围巾,师生一起捏面人、制脸谱、写书法、做香包、剪纸、做中国结……学生党建“百+”专项行动中,“红色济忆”寒假城市徒步活动,带学生走进申报馆旧址、公共租界工部局旧址、陈毅广场等上海红色地标,结合“四史”教育,浸润式体验红色文化。
华东政法大学举办“春联窗花送祝福 传统文化迎新年”主题文化活动,留校过年的维吾尔族学生、留学生,还有70多名正在新加坡等地交流的学生线上同聚,剪窗花、写春联,互赠祝福、高歌告白,其乐融融。
剪窗花、做灯笼、印年画,上海师范大学学生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创造年味。
小年夜,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组织留校师生包饺子,和面、调馅 、擀皮、包饺子,“业务生疏”的同学们努力回忆长辈的方法,互帮互助,欢乐满满。
“收获的不仅是自己写的春联,也能了解春联文化,学到一点书法技巧。”在上海理工大学留沪师生同写春联活动中,学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郑静这样叮嘱学生。
除了写春联、红色观影,上理工还组织留校师生前往青浦区白鹤镇赵屯村,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留沪国际学生前往三林镇君玲山堂体验传统文化。
“疫情防控不松懈、教育引导不断线、服务保障不缺位”,原地过年师生增多,千头万绪,上海市教委就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师生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工作下发通知,要求各校做好安全教育、关爱服务和基本保障、应急和防疫物资保障。仅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就包括疫情防控、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生产。有备无患,不少学校节前开展寒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为留校学子发放防疫物资。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家在中风险地区的学生小刘的父母,对第一次他乡过年的孩子不放心,辅导员和小刘一起与家长连线,一一介绍学校活动、设施,小刘向父母保证,合理利用时间,过好寒假。不少老师在做“云家访”,还开展“爸妈,我在学校挺好的”拜年短视频拍摄活动,表达感恩,让父母安心。
华东理工大学10余位宿管阿姨编织了100多件围巾、帽子、手套送给学生,化身“体贴妈妈”,帮助学生整理内务,送去水果和牛奶。
每所大学的文体休闲活动都很丰富。上海财经大学的云健身、云点歌、云悦读、云连线年夜饭;华东师范大学的线上师生同乐会、线上观影和线下留校生迎新春,还有心理关爱活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组织48名留校生组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日站岗守护校园平安,为社区疫情防控做贡献;上海杉达学院设置暖心零食、共享运动器材及图书漂流等平台;上海建桥学院开起家书分享会……
最令人感佩的,还是大学主旋律——学习与科研。
同济医学院原本按规定春节关闭的学校公共仪器平台照常开放,管理人员放弃休息,让许多留沪的学生们得以在实验室争分夺秒地萃取试剂、撰写实验报告。
2月初的上海交大,还有8500余名学生在校,“原年人”约有2400人,大多为研究生。因疫情影响,很多同学科研实验进度受影响,许多人想过个“学术年”。这个春节,交大的实验、学习场馆和公共科研平台分析测试中心都照常运营,学生科研没有后顾之忧。
华东师范大学绝大多数同学留下都带着科研攻关、科创项目、社会实践、撰写论文等任务。
图书馆灯火通明,实验室连轴运转,沉在学术研究领域钻研打磨……这群“原年人”,要过一个最充实激昂的“奋斗年”!
往期精彩春风送暖入屠苏,党群服务任您挑~~~暖心活动迎新春 欢声笑语过大年这些组工干部唱响新年......【点赞】守“沪”东大门,TA们的春节这么过
(来源:人民日报、市教委、上海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