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聚豫福里,精治老城厢
2月20日下午,黄浦区豫园街道举行“情聚豫福里,精治老城厢”——豫园街道老城厢街区治理专题研讨会。
会议开始前,各位嘉宾参观了豫园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零距离家园·豫福里”老城厢便民生活服务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3229ryda86
豫园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豫园街道坚持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情味生活”,在老城厢街区创新治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会上,豫园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以《情聚豫福里精治老城厢——构建“豫福街区”老城厢治理共同体》为题介绍了豫福街区治理情况,提出强化“1个引领”、打造“1个阵地”、做实“1个平台”的治理路径,夯实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治理的区域化大党建平台,建成运营盛家街65号“零距离家园·豫福里”老城厢便民生活服务站,做实街区治理促进平台“豫福荟”,把硬治理空间重塑与软治理平台搭建有效衔接,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红色街区、富有老城厢内涵的文化街区、综合治理整洁有序的美丽街区、民主协商自治共治的法治街区、自助互助温暖人心的温度街区,以人性化社区、人情味生活为导向,进一步构建街区治理共同体,塑造老城厢馨家园。
现场进行了治理案例分享↓↓↓
议事协商类:豫福街区路管会
上海有邻社区治理服务中心理事长夏志慧分享了“豫福街区路管会街区自治共治平台构建项目”。
豫福街区路管会,前身为“四牌楼路路管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豫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秉持着党建引领、平台自治、街区共治、社会参与的原则,联合光启、学院、四新三个居民区志愿者、相关职能部门辅助力量,以及街区单位与服务阵地,广泛收集豫福街区多方主体需求,聚焦街区共同关注的议题,搭建“邻·聚豫园”街区对话协商平台,逐渐成为街区内多方主体建言献策、议事协商、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
街区融合类:情聚“可爱里”
四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小平分享了“情聚可爱里”街区融合类自治项目。
街区服务类:“阳光心畔”读书会
光启的“阳光心畔”自治项目聚焦社区残疾人需求,发挥残疾人自强互助的精神,在项目骨干章老师带领下,目前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自治运营,突出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同时,也主动参与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形成了良好成效。
互助共享类:“半平米阳台”
根据“我们有能人、居民有空间、街区有资源”理念,学院居委会社工策划了“半平米阳台”项目,目前已经逐渐走出学院,深受周边社区居民的喜爱,通过小小绿植,串联起整个社区“绿盟”交际圈,目前已经形成了“街区绿植医院”“小区绿角”以及众多漂亮的居民家“半平米阳台”的美丽网,熟络居民间邻里亲情的同时,也使得很多沉积多年的社区“心墙”得以融解。
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老城厢街区创新治理实践进行了研讨交流,为下阶段豫园街道老城厢街区治理创新了工作思维,开拓了工作路径。
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何海兵表示,要基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街区的开放性,多样性,松散型等特点,不仅从市容层面,还有从文化层面深入到美好的生活中去,引导老百姓从关注小家空间到公共空间的需求变化,让老百姓认为这个空间是他们的,最终提升空间认同感和归属感。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韩福国表示,在街区治理中,要了解街区中的活动单元,包括居民、商户、商铺、企业等,准确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要做好社区生活空间的民主自治、做好街区共治空间的协商治理、做好市场物质空间的更新,以及政府的政治空间的党建引领和精准管理。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俞祖成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出要新创建100个美丽街区,俞教授提出街区治理聚焦的是“围墙外”的空间,包括商业区及消费者流动区域,马路上行人往来空间等市容市貌管理,要实现“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美丽街区打造。在治理思路上要实现街区的融合交叉治理,努力将居民区的自治共治理念带入到街区治理中来,探索实施互相协商、群防群治、参与式治理。
市委研究室地区处负责同志表示,只有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愿意参与的自治才是有生命力的,参与的群众越多、参与得越积极,这样的自治越有生命力。豫园老城厢街区治理的实践到了由分散到综合、由单向到融合的阶段,已经到了新的爆发点,在这样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必将成为老城厢基层治理的典范。
往期精彩
(来源:“黄浦党建”微信号,文中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