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从初心之地出发,共学党史忆英烈

上海徐汇 上海基层党建 2022-04-05



3月13日下午,徐汇区2021年首场“汇讲坛”在龙华烈士纪念馆红色讲堂开讲。讲坛以“从初心之地出发”为主题,嘉宾们同线上线下的观众一道,学习百年党史,更好地走向未来。


“共产党的初心要代代传承,讲好爷爷的革命故事,在我们家内部也是一种传承。”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在开场白中讲道。1949年5月7日,李白同志遇害,距离上海解放仅20天。2015年,李白烈士之子李恒胜逝世,李立立接过父亲的接力棒,肩负起“讲述李白”的重要使命。作为烈士孙辈,李立立曾多次重回祖辈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收集史料。在活动现场,他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李白烈士和妻子裘慧英的革命故事,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带领人们重回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


李立立


几十年来,以李白烈士为原型创作的电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不断激发一代代人民的奋斗激情。作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演,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在演绎革命先烈时,也与人物原型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在讲坛上,他将自己在演绎烈士过程中所感悟的革命精神分享给观众。


王佳俊


“这是一部今天的‘80后’‘90后’关注上世纪的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青年人的故事。”王佳俊在舞剧中扮演了以李白烈士为原型的“李侠”。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舞剧从编导、主演,再到音乐设计、服装、舞美,所有主创都是“80后”“90后”。


舞剧筹备阶段,当这群年轻人第一次走进李白烈士故居,看到简单朴素的家具、嘎吱作响的楼梯,还有容纳两个人就难以转身的狭小阁楼,也就是李白牺牲前使用的秘密发报间时,这些年轻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


“阁楼内没有空调,冬冷夏热,我们想象着李白烈士当年是如何在一个个深夜,蹑手蹑脚地上楼,生怕楼梯发出响声引起邻居怀疑,又是如何用布匹包住灯光,在最黯淡的角落发出最重要的情报。”王佳俊说。


这些年轻人同时也有自己的思索。“我们想象,李白烈士每天在外伪装身份,回到家中,是否会有稍稍安心的一刻,与妻子分享当天的见闻,评价晚饭的红烧鱼特别美味……这里应该是烈士生前的回忆中,最美好的地方。”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这些对生活细节的感知,最终被搬上了舞台。主创们决定用最朴素的方式,不夹杂艺术演绎,表现最真实的英雄人物。排练时,导演哭了,演员哭了,又或是大家被革命者的精神感染,哭成了一片。在一遍遍的演绎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年轻主创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真正打动他们的还是红色英雄的故事,这些红色英雄真的是打中他们心里最深最柔软的地方,跟他们精神产生了共鸣。”王佳俊表示,其实主演们也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演员。当舞蹈演员想打动这些观众的时候,其实这些革命英雄早就把他们打动。所以演员们精心打磨、反复推敲,流汗、流血、流泪,希望让这些英雄在舞台上活过来,塑造出平凡却又伟大的形象,“每场演出对观众来说,是走进革命先烈的心灵之旅;对舞蹈演员来说,也是我们的精神洗礼”。


朱晓丽


在现场,龙华烈士陵园副馆长朱晓丽说道,为何当年的革命人会理性赴死?正因为是信仰的力量。“如今丰富的红色资源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我们祖国大地上。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就是这样一个红色资源集中的纪念地。”


李碱


“我们知道英烈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是血肉之躯,更多地了解这些细节和生动的故事,才能知之深爱之切,包括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也是如此。”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海历史文化研究的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碱则通过其对于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历程。包括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烈士的革命事迹,他们的初心与使命,阐述了学习党史的意义。她表示,“上海是一个见证奇迹的城市,有那么多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我们需要将之化为自己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力量,从中寻求力量和勇气。

徐汇龙华地区是英雄荟萃之处、革命精神凝聚之地。去年9月,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整体连通及功能拓展项目竣工,进一步提升了龙华烈士陵园的整体性和瞻仰的庄严性,展现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对革命英烈的崇敬。朱晓丽介绍,近年来,龙陵不断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目前已经有27件国家一级文物实现三维网上观赏,1400多份烈士档案完成数字化采集,供党员群众在线学党史,进一步了解上海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


往期推荐

庆百年华诞,启发展新航,基层党组织共奋进(1)


【一线】“毗邻党建”激活力,打造发展新格局


学雷锋薪火相传,赞巾帼同心向党


“我为群众办实事”,人民至上落实处


(来源:“上海徐汇”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