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 | 五看上海负重抗疫:迎大考 打硬仗

3月12日,上海市卫健委最新通报,前一天,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8例,新增感染者人数再创新高。同日,上海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入园,培训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服务。

当晚,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市民非必要不离沪,确需离沪的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来沪返沪的人员须持有抵沪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面临新冠疫情防控两年多来的历史峰值,被誉为抗疫“模范生”的上海,面对新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精准抗疫、社会面清零的前路该怎么走?

一看基本面:警醒的“老虎”也打盹,让重压中的上海破“防”

3月1日,1+1;
3月2日,3+5;
3月3日,2+14;
3月4日,3+16;
3月5日,0+28;
3月6日,3+45;
3月7日,4+51;
3月8日,3+62;
3月9日,4+76;
3月10日,11+64;
3月11日,5+78;……

3月以来,上海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日俱增。

截至3月11日24时,上海这一轮累计本土确诊病例3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48例;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358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184例;6个中风险地区。16个区中,除了崇明区外均已发现感染者。

上海流行这个段子:如果你身边连一个被隔离筛查的都没有,说明你没朋友——疫情波及之广,可见一斑。

疫情的异峰突起,偶然有,必然也有。

首先,是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已“飞”遍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传染性极强。上海口岸作为全国最大空海港入境口岸,长期集中全国近40%入境航班,累计收治4000多例境外输入确认病例。出自浦东国际机场的零星病例,一直是上海本土疫情重要源头。

近两个月来,香港疫情来势汹汹。沪港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密切,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月以来,有208架次航班由港飞沪,座位数近6万个。目前上海在院治疗的614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来自香港的达476例。

两年多,不间断运转的出入境口岸“闭环”防控链,哪一环、哪一瞬都不敢有偏差、疏漏、懈怠。然而,“老虎”还是打了个盹儿,让这座城市破“防”。

3月11日,上海坦承: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由于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

上海不“孤独”。截至3月12日下午,不含港澳台在内,国内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93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076例。

当此之际,向以“先行先试”著称的上海,能否闯过这一关,具有某种压力测试的意义。

二看决策层:靠前指挥、坦率公开,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

3月1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刚刚结束全国两会的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飞抵上海,便急召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做出最新判断,“疫情仍处于防控的关键阶段,上海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集中力量抓好关键和重点,全面优化升级疫情防控策略,应急处置进一步提速,闭环管理进一步抓实,重点场所管理进一步从严,服务保障进一步细化。

12日,市委书记李强又来到静安区疾控中心,叮嘱要提升应急能力、提高处置效率,坚决阻断病毒传播蔓延,为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作出更大贡献。

大江东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各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均已靠前指挥,坐镇一线,统筹安排;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做深做细流调溯源和检测筛查工作,科学精准划定密接、次密接、高风险筛查“三层防护圈”;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行业核酸检测力度和频次;阶段性减少聚集性活动,强化疫苗屏障和个人防护屏障,增强对老人、孕产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的主动性。
针对发现“漏洞”,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醒,“集中健康观察点要坚决抓实闭环管理,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到位。要加强自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堵塞漏洞,真正把闭环闭实闭严。”
针对眼前“硬仗”,他语气严峻:这场疫情防控硬仗就是一次大考,既是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检验,更是对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的考验。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以奋斗精神、顽强意志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硬仗。要坚定不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疫情看似猝不及防,上海依然镇定自若。
三看专家意见:反对“躺平”,积小胜可成大胜
“‘躺平’我是不同意的”,在上海疫情防控的胶着时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面对媒体采访,直面焦点话题,表达对绝不“躺平”的认同,疫情来了,怎能让它去蔓延,“我们从周边国家已经看到,可能会付出比较大的死亡代价”。
对此,国内专家已有共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新冠病毒变异的特点是传染性越来越强,毒性没有显著增加,“但不能排除以后它的变异会出现毒性也增强的状况”。他认为,当在精准防控、优化防控措施上下功夫,“我们的大数据、流调溯源、严格隔离、分类救治等政策坚持了两年多,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动态清零,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每次排查协查,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轨迹来判断,分密接、次密接以及外围涉及的风险群体,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反馈排查结果,对不同的场所采取不同的后续管控措施。
张文宏则评价目前抗疫整体策略,是积小胜成大胜。在上海,虽然有非常少的一些人需要居家,但大部分人维持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虽有些单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封闭,但是这种封闭的方式、方法,对于未来而言,还需要一点点去突破。
“希望我们的抗疫,既能做到社会面清零,同时做到最大程度让城市或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受影响小一点、停摆的幅度小一点、管控的人群少一点”,张文宏说,这样一点点的进步,在药物上市、疫苗策略优化后,一定会看到非常好的结果。
“今天我们做到抗疫过程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明天肯定可以再进一步。每一步的努力,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抗疫成功”,张文宏说,虽然今天生活受到部分影响,但相比两年前已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整个上海至少没有恐慌的感觉,“每次一点点的进步,到哪一天积少成多,突然有一天,会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做到了完全开放。”
四看疾控能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经流行病学调查、基因测序比对和专家组综合研判分析,上海这波本土感染病例爆发的源头,都由境外输入病毒引发。
3月1日上海普陀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是本轮疫情肇始。其病原“与国内其它地区的境外输入病例病原高度同源”——是哪里?就如同为了尊重隐私权从不公开新冠感染者详细行踪一样,上海没说。
3月11日,上海第二次公布疫情溯源结果:“松江、嘉定、闵行、黄浦、徐汇、宝山、浦东新区等区疫情中均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病毒基因测序显示高度同源,感染来源聚焦于: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由于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


是什么地方的“疏漏”?“上海发布”在留言区直白回复网友:“据了解,是中风险地区漕溪北路1200号(华亭宾馆)”。

坦诚公开,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自始至终坚持的“法宝”。
从3月1日3月10日,11天里,连开9场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在第一场发布会就额角冒汗多次提到:“我们压力很大!”他还提到,“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两年来没有一天是休息的”,很多市民为之动容。
“上海的新增病例都及时向市民公布,大家可以了解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一起努力守护城市!”邬惊雷这样承诺。
仔细分析,这波疫情除少数病例是因出现发热自行就诊而被发现,绝大多数是在集中隔离管控或对重点人群筛查中发现。这样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海疫情防控网络依然高效、严密。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上海近期更加强调“早、快、准、全”策略,主动筛查发现“潜伏者”。
“早”指的是主动筛查要及时,被动反应要灵敏——对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和接到相关省市协查通报的反应,两手都要做好;“快”是指“2+2+24”,接报后立即响应,流调队伍2小时内抵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24小时做到轨迹“应查尽查”、人员“应管尽管”、场所“应消尽消”;“准”和“全”,用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的话,就是“少一个不行,多一个不要”——流调到哪里,管控措施落实到哪里,划定相应区域,对区域中的人进行筛查。要基层防控方面则要求切实落实“四方责任”,各方都要承担起自身防疫职责,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做实做细没有漏洞。
上海宣布从3月12日起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服务。市教委很快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教学方案,发布“空中课堂”观看途径、方式和客服渠道,帮助教师、家长、学生了解教学活动安排。居家照护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到学校上网课,一样有午餐和课后服务。
五看社区管理:相互体谅,医、食保障全面跟进
如同张文宏所说,这座城市生产生活依然基本如常。
这些天,在不少社区、核酸检测点,从各医疗机构调集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大白”们快手快脚搭好检测台、防栏、指示牌,连续作战、不眠不休;等候核酸检测的人群安静排队,熟练打开预约二维码、脱下口罩接受采样,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有时要等上一两个小时,也很少有人烦躁吵闹,倒常常听到对“大白“的叮嘱:“你们太辛苦了,一定要保重哦!”
3月10日晚,3400余名白领人手一只“出入平安”香囊,走出刚刚解除封控的位于闹市中心静安寺地区的越洋广场。依托区域党建平台,街道与强生交通集团联手,调度938辆出租车,在100分钟内护送2091人安全回家。“离开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温馨的提示话语、红色的车灯、帮助搬运行李的工作人员、街道贴心准备的雷允上香囊,这些都让我感觉特别暖心!”一位白领员工说。
少数小区、办公楼被“封控”,意味着新工作的开始,尤其是市民的就医、物资保障问题。
邬惊雷介绍,上海一直坚持危急重症患者医疗服务优先的原则,在社区实行管控后,落实以社区居(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120急救中心联动定点医院的机制,保障好管控区内居民就医需求,特别是危急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
加强管控区域内居民健康管理,由社区居(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点工作人员,梳理管控封控区域内居民,特别是重急症患者的就医需求,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楚、信息通畅、服务主动;
做好管控区域内居民闭环诊治,加强定点医院救治力量……一切都有条不紊。不是没有过捉襟见肘,但竭力保持“人民城市”的精度和温度。
在食品保障方面,上海市商委副主任刘敏表示,上海批发市场与产地、各类市场渠道对接通畅,可根据消费需求及时调运货源,保障市场供应。各区制定了生活物资保供预案,有序组织各类市场渠道保障供应,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眼下,上海主副食品供应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可以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对市民的服务还在延伸——在此轮疫情最早出现的普陀区,“居家管控证明”服务已经上线“随申办”,封控小区的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在手机上开具证明,一键领取,盖着红章的证明就可直接提供给单位,“一次不用出门”。
有沪媒制作了承诺“共同战疫,守住上海”融媒体产品,推出不久,就已经有500多万人签下承诺——众志成城,这依然是那个“优等生”上海。在严峻挑战面前凸显的防疫力度、精度和温度,方是这座城市的真正软实力所在。

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
全力守护城市安全市民健康!李强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提示!上海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居民可购买试剂自测新冠病毒抗原
(来源: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