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有怎样的不解之缘?最新研究深刻探源
中国共产党素有高度重视精神建设的珍贵基因、优良传统,历来注重精神孕育、精神淬炼、精神传承、精神激励。近来,品读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的新著《孕育与传承——城市成长中的红色精神》(以下简称“《孕育与传承》”),感慨良多。
这部著作既有“显微镜”意蕴,是纵览上海百年城市成长史、横贯各个发展阶段大事件、深刻探源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之作;又具“望远镜”意蕴,是党校工作者肩负使命生动诠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的精品力作,为党校工作者乃至广大理论工作者展现了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上了深入理解与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盛宴。
全域揭示“孕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毛泽东同志称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将中共一大会址喻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党的初心从上海始发,伟大建党精神于上海孕育。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这座光荣城市缔结了不解之缘。红色基因浸润城市血脉,革命精神持续激励城市成长,彰显着上海与生俱来、与时俱进的品格和魅力。伟大建党精神之孕育,源于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体现的抗争精神,源于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近代重要思潮、历史事件的活动舞台,上海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营造了得天独厚的政治场域。江南文化的刚健雄厚底蕴、近代上海的爱国进步取向、辛亥革命先驱的精神引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等,又为其形成提供了重要历史条件。作者在进行大量史料考察基础上,深入透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孕育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而深刻阐发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建党实践中的孕育和展现:在论战中辨明真理、在结合中彰显初心、在夹缝中谋求发展、在去留中考验忠诚。说理透彻、细节生动,读来仿佛往人往事就在昨天,思潮激荡、风云际会、斗争艰险,令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感佩不已。
全程阐释“传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铸就的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精神气象、精神气节、精神气概值得深入挖掘,为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提供有益借鉴。“精神之源”演绎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是演绎、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思想红线,是中国共产党蓬勃兴盛的密钥所在。《孕育与传承》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在一系列革命斗争实践中衍生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形态,也在上海孕育了五卅精神、龙华精神、鲁迅精神、地下斗争精神、国歌精神、国旗精神等精神形态。这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形态,无不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宝贵财富。
伟大精神催生伟大实践
精神具有“内化”与“外化”双重意涵,既包括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主观世界,亦包括表现出来的活力。伟大建党精神外化、推动现代化建设是精神传承的实践表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经历了“三个十年”: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负重前行、艰苦探索;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跻身“前锋”;21世纪前十年,全面提升、率先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发扬光大,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光荣城市的特殊贡献
在上海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影响推动着上海发展,也产生了世界影响。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海一方面保卫城市安全、积极进行社会改造,另一方面广泛动员参军参战、捐款捐物、战场慰问,显示了保护祖国、不畏强敌、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增强了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信心,形成浓厚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氛围,激励各界投身抗美援朝运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全神贯注“学养”: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当代中国学术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恪守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学术立场和价值旨归。《孕育与传承》鲜明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强调只有“见”人,才能更好地见“精神”。从这一坚定立场出发,著作呈现万千气象,立场鲜明、学养丰厚、视野宽广、笔力雄健,可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至简至深的学问追求
真正的学问推崇大道至简,真正的哲思每每直抵人心。《孕育与传承》凸显出作者深厚党史学识的娴熟运用、深入社会现象的细致洞察,以及崇尚大道至简、严谨治学、善于将深刻道理化为简明阐释的为学品格。“绪论”部分,开宗明义阐释 “伟大建党精神”的缘起、“精神”“建党”“建党精神”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研究视角与方法。作者于层层深入之中开拓探究,直至“上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总结与展望”而收笔。其中,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格、实践品格、斗争品格、政治品格四方面概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从“知行意情论”提炼伟大建党精神“四句话”具体内涵的内在关系和至深意蕴,结构严谨、逻辑缜密、顺势而为、顺理成章。
求真求实的学理阐释
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应尽量回到历史场域,“设身处地”考察当时环境以及这种环境中当事人的活动,不能用事后眼光来设想原初状态。伟大建党实践及其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上海,有必要重现建党过程的曲折、艰辛,展示伟大建党精神在当时具体而生动的表现。《孕育与传承》全书约20万字,引用各类文献史料达280种之多,重视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有机贯通,深刻透视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作者对真理哲理道理的融会贯通和执着追求。
清澈清新的学术表达
论著以构成事件的五要素来全面思考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广阔时空、丰富内涵;以“‘精神’变‘物质’”来描绘伟大建党精神对实践的推动;细腻刻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铁道游击队》的插曲作者吕其明、“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蕴含精神品格、串起上海历史的人物与故事,体现出作者匠心独运、沁人心脾的表达功力。
《孕育与传承》的问世,是作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作出的热诚奉献。从这一意义上讲,这部著作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党校工作者乃至理论工作者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朱亮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原副校长、一级巡视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