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iuo】周末,推荐一部提高审美的电影。

服装搭配师miuo 服装搭配师miuo 2021-11-23

有同学要我推荐一些“能提高审美”的书籍。

我说句大实话,其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的美术课本,如果能好好看看的话,就已经能了解到很多构图知识、色彩搭配的知识、以及美术史、艺术史。只不过我们读书时,美术课都被语数外都占去了而已。

直到大学,我学了服装设计,但第一批课本里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本书,我们学了整整一个学期。

但说实话,这三本书实在是太“理论化”了,虽然作业每周都有,但我并没有感到对“审美”有什么启迪,没有什么感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拿高分。

真正让我突然感到“触动”的,是我大学里第一次跟着父母去欧洲旅游。行程安排中有很多教堂、著名建筑、博物馆,有些我在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里,看到过图片,稍微有点印象,更多的完全是一脸懵逼,不知道教堂有什么好看的、卢浮宫里那么多东西,不知道看个毛线。

回来后继续上学,第二个学期的课本里,有《西方美术史》、《中外服装史》之类的,上着课,我才意识到上一次的欧洲之旅,我看到的都是什么?那些教堂、建筑、博物馆里的作品,都意味着什么。

但这些也只是让我有了个大致的印象。

我觉得“审美”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而且,不仅仅只是对艺术,背后还牵扯到文化和历史。如果不了解艺术背后的历史,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精髓。

而说来有趣,我真正比较深刻的了解西方文化,竟然是从“背英语单词”开始的。在我系统的学习“词根词缀”时,为了记忆深刻,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个词根的来源,然后就莫名被科普了很多希腊神话、罗马神话、西方历史、甚至是圣经典故、以及一些拉丁文的知识。。。

在此期间,我又产生了很多疑惑、“种草”了很多书籍电影,从历史看到神话,看到纪录片,什么都看。了解了中外文化、智慧、审美、集体无意识的同异之处,再把这些东西,和我印象里的大学课程、欧洲之旅的道听途说相结合,慢慢的似乎有点明白“艺术”是怎么回事了。

我认认真真的、不再是为了应试地,重看了我大一时的几本课本,又去欧洲走了一圈,终于能够欣赏我之前不明所以的建筑和教堂、能够在博物馆里抱着崇敬去欣赏几件作品,由衷的感叹它们背后的故事,百感交集。

所以我觉得,“提高审美”必须是建立在了解历史和文化上的,不然只能是“别人告诉你什么是美”,你就去“追潮流”,而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与渊源。而这个过程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究的。

比如最近热播的《知否知否》,我在看剧的时候,就觉得剧中不仅服装美而精致,连屋中的装饰、庭院的格调也赏心悦目,因此我就对宋朝审美有了很大兴趣,就去查这方面的资料、去看这方面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间又了解到一些古代日本与唐宋交流的历史,再结合以前去日本旅游的印象,顺便又看了一些日本美学和历史的书籍。。。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很上进”。但真的没有,我觉得我一直都是个比较懒散的人,东看西看,全靠“兴趣”发电,在这过程中,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结果”,纯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是一年又一年,时间多了,慢慢形成了累积而已,直到有人问我“要如何提高审美?”我才回过头去,认真想了想这些年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才发现看了不少书、去了不少地方。

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感触,就是在脑子一片空白时期、和脑子里“有点东西”后,去看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所能get的信息,截然不同。

终于要说到今天的正题了,今天是周五,我想推荐给大家一部我看了很多遍、非常喜欢的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主演是斯嘉丽.约翰逊和 科林•费尔斯 ,讲述的是荷兰画家维梅尔的故事。 (B站有现成的资源)

这幅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我相信在你的中小学课本上,多多少少都见到过,只是你从没注意过。

这部电影就像一部“动态的油画”,每一帧的色调都极致质感,在视觉上绝对是心旷神怡,大家可以来感受下:

但是,这些美轮美奂的画面,并不是最触动我的,当年给我莫大启示的,是下面这三段台词:

作为画家家中女佣的少女葛利叶,小心翼翼地问画家的妻子:窗户要擦吗?

妻子傲慢的说:这种问题你不用来问我。

葛利叶鼓起勇气、焦急地说:

因为,(擦了窗子)可能会改变房间的亮度!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画了很多年画,看到这一段时,突然就明白了她想表达的意思: 改变房间的亮度,就是改变光线强度、改变“环境”、从而影响到物体的光影色泽。

是的,色彩、光影,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后来在学摄影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被强化了,以至于再后来,每当有同学问我:XX肤色适合什么颜色的衣服、适合什么颜色的口红时,我都不敢乱下定论,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多多去试色、去感觉,因为,当你处于不同环境下时,颜色都会有变化,根本没有绝对。

当葛利叶说出这句话时,下图中的黑衣妇人(她是画家的丈母娘兼“经纪人”) 惊讶地打量了这个卑微的小女佣一番。

第二处值得标注的,是关于“基调”的解说。

葛利叶观察着维梅尔刚刚开始创作的画,这幅画画也非常有名,叫《手持水壶的女子》。

她说:“颜色都不对”,这里她的意思应该是,画中的颜色,和实物的颜色,完全不一样。

然后,维梅尔就跟葛利叶解释,告诉她这是基准色,定下基调。

其实就是“大色调”的意思,色彩画作中,和谐的配色都有个“大色调”作为基础,更多光影都是在“大色调”上细节化——这一点,我年少时画色彩,一直都不得要领,那时的老师可能也表达匮乏、讲不清楚, 一个人又要带一群学生,顾不到个人,我在作画过程中也一直处于“背公式”的阶段,是在第二遍看这部电影时,才猛然被这段台词,点醒了,顿时醍醐灌顶。

后来在写服装的色彩搭配时,我也一直跟大家强调“大色调”,身上大面积的色块,有很多经典的配色组合,抓住大色调,再加一些配件配饰做“提色”、打理发型、适当妆容,这些都是为了丰富细节感,整体就不会太差,如果还能加强单品质感,那么在人群中绝对是脱颖而出。

第三段,就是下面这场对话。

如果问你,云是什么颜色的?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白色或者灰色?

但事实上,如果你去感受光影,去观察,你会发现,云是白色,是灰色,却又不是。它是有深浅明暗的,是有美妙的色彩变化的,每一时、每一刻都不同。

在我写了几篇色彩搭配的文章后,很多同学问我,要如何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方法就是这样,去观察、去感受,云是什么颜色?水真的就是透明无色吗?皮肤真是只是“肉色”吗?黑色真的只是“纯粹”的黑吗?

今天是周五,周末有空,看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吧,有关于艺术,有情感的张力,有直白,有隐喻,也有欧洲历史上那段时期服装、街景、生活的再现,真的是一部值得一遍又一遍品味的电影。

B站有现成的资源。

-

希望今天的内容,给你灵感和启发。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