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注】陪你一起看若尔盖大草原的另一面......

2017-11-07 微阿坝 微阿坝

若尔盖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交界处,是长江黄河的上游,每年提供给黄河30%左右的水量。这儿是一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当地群众为了片面追求牛羊数量,牲畜过载让草原逐渐沙化,在草原和湿地中开沟放水,严重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和蓄水功能。


如果从2007年《四川省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吹响科学治沙的集结号算起,若尔盖治沙又走过了一个十年。通过工作人员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创造出了高山柳沙障并混播牧草种,外围用细树桩编织沙障,在沙障以内插上高山柳和播种草种的治沙模式,绿地恢复率显著提高。据若尔盖环境保护和林业局统计,从2007年到2016年,若尔盖县共治理各类沙化草原2.9万余公顷。

将小儿手臂粗细的柳枝用锤深钉入沙土,三分之二入地,外露的三分之一作桩成固定架,再将细柳条绕桩编篱笆状形成方格沙障。沙障内在插上适合当地气候、耐干旱、易成活的高山红柳,撒上草种,形成一个口状沙障格,一个个沙障格练成一个个贯通的品字格,交叉相错,提高固沙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沙障能控制沙丘蔓延,减少沙土流动,而且这种经过多次挑选后保留的高山柳,适合当地气候,耐干旱、易成活,可实现一年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行的治理效果。

谈到植被恢复带来的变化,求吉乡甲基村牧民白玛感慨不已,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牧民,放牧一直是靠天吃饭。现在变了,家园变成了游客观光的景点,很多牧民随着草原上生态优化,都在搞旅游业开起了藏家乐,不仅比放牧轻松,挣的钱还多。

11月2日下午一时许,由阿坝州人大城环资委员会牵头的2017年“阿坝环保世纪行”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若尔盖县唐克镇,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是100余名当地农牧民群众正在治理草原沙化的繁忙景象。该地点为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二期)项目第二标段,治理沙化土地1758.56公顷,治理流动沙地166.02公顷,采用沙障+植灌+种草+施肥模式;固定沙地治理1592.54公顷,采用种草+施肥模式。

如今,一个个草方格压下去,一株株草木长出来,一群群牛羊进棚圈,一座座流动沙丘被遏止,肆虐的风沙开始收敛。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正处于沙化形成初期,现在也是治理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相信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若尔盖县沙化治理工程会取得显著成果。一条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记者: 夏姆 杨园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