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魏建国:建设具中国特色的新大湾区

2017-07-03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7月1日上午在香港签署,习近平主席出席签署仪式。按照习主席的指示,粤港澳合作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一流的城市群。这是粤港澳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历史性机遇。


专家简介

魏建国,CCG顾问,商务原副部长,国经中心副理事长。





港湾经济是全球经济引擎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告诉我们,世界经济最初从绿洲走向江河,又从江河走向路桥,再从路桥走向海洋,而海洋经济的实质是港湾经济。


  在历史上,港湾经济哺育和催化了几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以伯明翰和考文垂为代表的英格兰中部地区,并很快向以伦敦为代表的湾区辐射。


  19世纪中叶,爱迪生发明电灯,开启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纽约、新泽西和加利福尼亚,美国从东到西迅速发展起来。


  在以原子能、航天、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旧金山湾区经济所引领的创新优势显露无遗,斯坦福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西海岸引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孕育出英特尔、思科、苹果等企业。


  从全球经济版图看,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目前的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具有开放型经济结构的湾区,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港湾经济也是经济不发达的小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途径。韩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崛起的根本动力就是从湾区经济开始。从我们这个星球上看,一片片滨海城市构建的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亮点就是在地理上的港湾附近。因此,全球港湾时代来临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现实。




粤港澳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战场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和香港、澳门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布在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是我国人口聚集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区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是全国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经济辐射带动了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的发展龙头。深圳、香港目前为全球第三、第四大互惠港,广州为全球第六大货运港。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总GDP已达1.36万亿美元,超过旧金山湾区。


  在优厚的硬件条件之上,我们可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高速开放的自贸区。港湾经济靠港而生,依湾而兴,具备天然的对外开放属性。港湾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优势是开放。相较于其他自贸区,粤港澳应率先打造与国际规则相结合、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


  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应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银河带”。港湾城市汇聚了信息和人才资源,激发了创新活力,也提升了创新结构的发展,涌现出大批创新成果。我们可将港、深、莞、惠、佛规划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带,使这些明星城市都能成为科技创新花冠上的明珠。


  粤港澳大湾区还应成为内地区域合作的示范区。港湾城市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发展壮大。我们一定要参照世界级港湾区经验,协同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珠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撑,为大湾区提供劳动力、人才、市场和原材料,大湾区一定要从泛珠区域各省市获得技术溢出、产业转移、人才和技术合作等全面提升,使粤港澳这个龙头带动泛珠区域一体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该区域内文化多元,有以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有以港澳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要打造中华文化输出的新平台,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文化融合问题,也是习主席说的“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打造国际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形成高品质世界级城市群,让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比如深圳、东莞带动强劲消费需求;让古老城市,比如广州、香港,能够扩大自己的青春活力,引领各项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也建议在这个区域多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旅游节、时装周,使更多中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时尚品牌。



香港,大湾区的“龙眼”



  当然,在大湾区发展过程中,以下两点需要密切留意:


  第一,过去我们也搞过泛珠区域联合,但每个城市发展是竞争性的。城市和城市间是鸡蛋,引领城市是蛋黄,周围城市是蛋白,引领城市不愿把外溢服务效应让给“蛋白”,而“蛋白”地区的领导也不甘心做“蛋白”,而要做“蛋黄”,形成“混浊”区域,孵不出小鸡。建立世界级城市群,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形成竞争性、排他性、独占鳌头式的发展,而是互补、错位发展,同心协力、目标一致的发展。应形成以中央为首的指挥层级,汇集新的资源、资本,形成统一方案和规划。


  第二,香港在国际金融、物流领域地位举足轻重。若把大湾区比作一条腾飞的巨龙,香港就是这条巨龙的“龙眼”。


  我们须参照国际经验,摒弃其不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大湾区。



文章选自环球网,2017年7月3日





CCG 纵览



《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 CCG 在多项榜单中位列中国智库第一

20国70余家智库齐聚青岛 新旧动能转换看智库如何“出招”

“那三届”考生共话恢复高考四十年的个体与时代

中美智库碰撞交流“百日计划”后经贸走向

王辉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开放创新的过程

CCG报告 | “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

王辉耀:提高新型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 人民日报

⊙ CCG新著 《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7)》发布

  王辉耀:选才基数,从“13亿”变“70亿”

⊙  CCG报告:抓住美国移民收紧机遇 更加开放国际人才政策

⊙  王辉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社会智库

⊙  CCG发布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海南三亚盛大开幕

⊙  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