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人力资源强国报告》发布——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上升至全球第13位,总量优势向人均优势转变




  2018年9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发布《2018人力资源强国报告--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本报告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长、研究员高书国和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主编。报告指出: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部分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明显下降;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上升至第13位,接近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总量优势正在向人均优势转变,人力资源开发贡献水平升至全球第5位,成为全球这一指标进步最快的国家。



  本报告由中国教育学会、全球化智库(CCG)、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对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进行第三次评估与联合研究而形成。CCG主任王辉耀在发布会上致辞,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长高书国对报告进行了发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高兵,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晓明,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董事王咏生等人才领域专家学者就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特点、开发模式和发展短板等进行充分探讨与交流,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出战略建议与政策措施。


  人力资源强国是指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开发充分、结构合理、效能发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包涵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开发能力及利用效率等方面重要因素。人力资源强国是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次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报告是在“中国梦”大背景下展开的新一轮评价,紧密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2018-2022年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工作,重点考察和评估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程度、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本报告分为2018年人力资源竞争力总体情况、课题研究的技术路径与数据来源和2018年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分项指标分析三大部分。通过指标评价与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出以下重要结论。第一,新一轮人力资源强国竞争力指标排名显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规模世界第一,开发能力持续提升,开发质量不断提高,开发贡献举世瞩目,更加接近人力资源强国门槛。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将有可能成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唯一的发展中大国;第二,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总量优势正在向人均优势转变,开发质量持续提升,专利申请量处于世界第一位,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第三,中国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条人力资源“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模式,人力资源开发贡献水平从2000年的第26位,大幅提升为第5位,成为全球这一指标进步最快的国家。


以下为《2018年人力资源强国报告》部分主要内容:



全球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结构性变化正在显现


  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是反映不同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质量与竞争能力方面的重要工具,伴随国家与国家间的不同发展水平与质量竞争情况,它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对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同,总体而言,发达国家依然处于战略优势和领先地位,但同时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增强,部分发达国家整体实力下滑,导致发达国家在资源开发能力、水平与质量方面出现分化。


  2018年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2018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延续,此消彼长。处于全球竞争力前10位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中国紧随其后,居于第13位,是唯一一个进入前20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同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排名提升,部分发达国家排名显现下降趋势。具体而言,美国、德国、哥伦比亚、捷克、保加利亚属于位次没有变化的国家。中国(+19)、土耳其(+16)、哈萨克斯坦(+7)处于排名提升的前三位;瑞士(-10),匈牙利、日本、南非、芬兰(-6),意大利、乌克兰、罗马尼亚、阿根廷(-5)排名下降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从2000年的第2名后退为第8名,下降幅度居于前列。瑞典、法国、葡萄牙等一批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也呈现下降特点--发达国家出现分化趋势,许多传统的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绝对优势仿佛开始出现“动摇”。


  根据报告数据,美国教育、科技和人力资源开发综合实力最强,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长期保持第一,其特点是各项指标排名均衡,始终保持比较领先地位,综合排名长期处于第1位。澳大利亚以其高起点后发优势,从第3名上升为第2名。第3名至第7名的德国、韩国、英国、丹麦、挪威互有消长,变化较大的是日本,从2000年的第2名下降为第8名,其主要原因是老龄化、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下滑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排在第10位的荷兰,竞争力指数为0.651,仅比中国(0.629)高出0.22个百分点。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不断上升,凸显了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水平、质量与贡献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世界性贡献。


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成长最快,总量优势正向人均优势转变,中美差距缩小


  2018年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变化表明,中国竞争力明显提升,从2000年的全球排名32位提升到2018年的13位,比2000年的32位上升了19个位次,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一大步,是所有被评估国家提升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人力资源强国竞争力评价一级指标来看,中国在人力资源结构、开发质量、开发能力和贡献能力这四个维度的竞争力增强呈现多样形态。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中国持续保持第一的优势地位;开发质量、开发能力、开发贡献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开发贡献上升幅度明显。从中国的位次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形成以规模结构为基础优势、以开发贡献为效率优势、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开发质量有待提高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从十八项三级指标的变化看,中国在人口规模、劳动力比例、在校大学生规划、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专利申请量、GDP规模等多数以规模为基础的指标评价中长期均处于绝对地位,这奠定了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要优势。开发与贡献能力的持续变化提升,得益于教育与人力资源投入能力不断增强。数据表明,中国变化最为明显的除了整体竞争力排名提升19个位次,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从排名第36位到第4位--提升32个位次。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人口中位数指标上从17位下降到20位,说明老龄化程度在缓慢上升,影响人口结构和后续劳动力规模与结构。


  报告认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总量优势正在向人均优势转变,开发质量持续提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未来前景广阔。报告指出,中国专利申请量处于世界第一位,人均申请量上升为第4位。中国每十万人口中工程师与科学家的数量变化发生积极变化,从2000年的第43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5名,提升38个位次,为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在各项指标中,全球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变化最为明显。发达国家中除美国2000年至2015年持续保持第一,澳大利亚2015年位于第7和韩国处于第10位外,居于前10位的国家有7个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从2000年的第43位升至2015年的第5位。良好的成长性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优势,对于未来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供了可预期的美好前景。


  中国长期实施人才追赶战略,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中,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力变化也引人高度关注。2000年,中国相当于美国竞争能力的62.17%,2018年相当于美国的79.82%,“成长系数”为17.65个百分点。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规模效益比较高,面临不平衡、不充分、水平不高等短板,开发能力建设有待提高


  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指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三项短板。


  报告指出第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明显。中国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数量优势。在18项指标评价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表现的非常突出:一方面,中国有7名列前茅,其中5项排名第一,一项第二,一项第四,强有力地奠定了中国人力资源“大”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包括人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公共卫生经费、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劳动生产率等6项指标均排名在40位之后。两个“板块”形成鲜明对比,总量优势与人均劣势之间矛盾十分明显,人均指标发展“不充分”,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不高是中国长久之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以来,中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由于教育普及水平与人力资源存量水平过低,人口规模超大,新增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对于整体人力资源存量改善速度缓慢;加之世界各国人均受教育年龄持续提升,导致中国教育普及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在全球各国排名仅从第30位提升到第28位,不及及其各项指标提升速度。人力资源开发增量改善水平,传导到存量方面有一个迟滞的过程。比如,中国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排名从2000年的第51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40名,上升了11名。中国人口规模太大,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改善十分缓慢,高中及高中以上劳动者的比例不到30%。对于中国来说,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依然是中国的短板。人力资源强国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能力不足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短板。尽管近五年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做出巨大努力,但是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公共卫生占GDP比例和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四大能力指标上的排名依然落后。中国每十万人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人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2个样本国家人数的平均值为3598人,中国仅为1113.07人,不及三分之一。


  报告指出,中国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条人力资源“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模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受到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能力不是太高。公共教育经费和公共卫生经费指标,在52个国家中位列39-45位之间。但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人均指标不高的情况下,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比较高。人力资源开发贡献水平从2000年的第26位,大幅提升为第5位,成为全球这一指标进步最快的国家。


报告对未来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战略建议


  《2018人力资源强国报告--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对未来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出了战略建议。报告指出,从2018-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入冲刺阶段。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总体思路是,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为引领,未来三年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总体战略是以速度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突破关键节点和薄弱指标,通过人力资源增量的快速增长,加快改善人力资源的存量,到2020年基本人力资源的规模增长向人力资源的质量开发转变,稳步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报告建议,第一,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规划任务,提速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第二,克服长期存在的“二元现象”,加快补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发展短板。第三,以提升开发能力为核心,构建与人力资源强国相适应的资源配置体系。第四,高度重要在职人员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全面提升存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本报告的发布方全球化智库(CCG)长期致力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连续多年出版《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海外华人华侨专业人士报告》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蓝皮书和数十部人才研究著作,奠定了在人才研究领域的领先定位。CCG曾参与和推动中关村人才新政21条等多个国际人才政策出台,提出的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成立国家移民局等智库建言受到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CCG 纵览


第13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成功举办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出炉

全球化智库(CCG)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

CCG报告全文 | 理解与破局: 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度分析和智库建议

各界人士寄语CCG十周年:见证中国新型社会智库的成长

CCG 峥嵘十年,再启航

CCG十周年招待会圆满举办,求索不息再起航

一个时间轴带你走进CCG十年征程

全球最具权威性智库榜单发布  CCG成为首个入选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

CCG蝉联中国社会智库第一 《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7发展报告》发布

2018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举办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这家智库的2017成绩单请您查收

从2017到2018,一个全球时间轴带你了解国际形势与中国建言

这10个CCG研究成果帮你解读2017发生了什么

成立十年,CCG不忘初心

CCG公共外交美国行系列活动完美收官:深入交流 硕果累累

CCG香港委员会启动!梁振英与会致辞,董建华致贺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