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峰会之际,CCG举办会议探讨“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挑战
今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备受期待。美国于4月22日至23日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此次气候峰会以视频形式举行,美方邀请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38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出席会议。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当前,积极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与应对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地球日之际,2021年4月23 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气候变化-人类共同的挑战”圆桌研讨会,邀请来自政商学界人士及国际 NGO 代表,就中美如何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挑战议题,中国向碳达峰、碳中和迈进的主要挑战,政府和企业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可发挥的作用等议题展开研讨。
CCG副秘书长苗绿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峰会受到广泛关注与中美之间大国竞争与合作息息相关。而CCG作为唯一具有联合国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也非常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在完成SDG全球绿色发展目标上,CCG也一直在做相关工作,无论从全球治理,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角度,还是从智库研究,国际政策,地缘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主任柴麒敏表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仅各国政府,全世界人民都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碳中和”成为政府和企业对应气候变化的重要话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加入“碳中和”的队列中,很多城市、地方、企业等等进入其中。按照联合国秘书长的统计,到今年年底,约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会参与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中,总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量2/3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球70%以上。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超过300家大型企业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碳中和,这为进程注入了非常多未来可合作的因素。中美两国气候问题特使的会议上专门提到第三方合作,实际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等问题,更多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实现碳中和)有大量的资金需求。这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也包括市场的开放,有更多国际的资本能够参与到投资过程当中来。
空中客车中国可持续与环境事务负责人崔琳作为唯一来自制造型大企业的嘉宾,分享了空客作为国际企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经验和心得。崔琳表示,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整个交通行业以及全人类比例比较低,但空客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飞机制造企业之一,坚持积极地应对碳中和和气候变化,做出了非常前沿性的国际承诺,这些承诺是刻在了公司的“DNA”里的。根据欧盟以及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减排目标,空客也相应制定了“2030承诺”。此外,空客的碳减排内容涵盖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以及服务领域的二氧化碳的减排。空客不仅是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上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更是对空客的全球供应商、供应链发起倡议,号召他们与空客携手同行,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减排行动。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首席代表方莉表示, WRI希望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国解决可持续发展中面临问题提供务实可靠的解决方案。WRI努力弥合从科学到政策决策,从目标到行动的两大鸿沟。WRI的SBTI项目(科学碳目标平台)旨在为企业提供未来5年,15年的解决方案,目前全球500强企业已经有20%加入了这个项目。WRI目前已经从自身的运营到供应链上下游和供应链的排放的计算,有了14个行业的方法学。因为要实现碳中和,它不是一个增量的变化,是社会全系统的变革。她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因为世界没有国家做到过碳中和,这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并且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很能体现全球视野,中国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有重工业,有轻工业;还有数字信息工业,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也是很大。因此,中国的解决方案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傅莎指出了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她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挑战也是机遇。碳达峰碳中和应该联合起来看待而不应该分开研究。碳达峰不是为了达峰而达峰,达峰的最后目的是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全球花最短时间要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转变的国家,我们需要30年时间就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欧盟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碳达峰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大量的技术迭代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其实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些建议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实现系统性、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变革。她还以“现代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详细说明了碳达峰碳中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为了适应变革,也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中国政府和企业也要积极应对。中国政府要有长期的、明确的政治信号和计划、目标,提前准备应对,还应该引导、创造相应的市场和监管环境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转型。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瑞东介绍道,中华环保联合会是分享了他对“碳中和”之后对人们生活的设想,即“三个改变”——能源结构的变革、家庭电器的低碳环保化和绿色建筑、循环经济。他表示,中华环保联合会最近在讨论成立“碳中和”的专委会,认为应该做碳文化的建设。公益组织的宣传非常重要,能够宣传、引导公众参与开始研究碳文化的建设,比如绿色化的生活方式、绿色包装、绿色建筑。怎么样把文化因素融进去,打造碳中和的目标,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是联合会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工作。他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进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全从能源电力的研究者角度出发,分享了他的想法。他认为,电力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很重,但并不是全部。能源电力行业在未来双碳目标推进当中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因为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就是控制碳排放。我们国家能源活动占到碳排放88%的水平,能源活动占比非常高,电力系统的碳排放也占到40%的水平。电力系统占全国碳排放1/3的比例。所以,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还不是全部,最终推动碳中和还需要各行各业,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电力能源领域共同承担这个责任,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碳达峰之后,其他的行业还会为了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把一些电力需求转移利到电力行业,相当于把他们的能源排放之转移到电力行业,我们还要承担这部分的电力需求。用电需求的达峰可能在2030年之后。虽然碳达峰做到了,但电力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根据我们预算,电力增长到2040年才会进入到相对饱和的状态。他指出风能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未来要充分利用。他认为未来电力体统还需要从发电侧和用户侧上分别发力促进新能源发展。除此之外,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机制也至关重要。从中远期来看,还是要构建跨能源领域碳循环经济,最终不仅仅通过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未来可以通过绿电制氢等方式,火电厂通过安装CCUS(碳捕获、利用和存储技术)捕捉收集到这些二氧化碳,可以去组合,生成甲醇、甲烷,这些气体可以作为未来的工业原料,扩大碳循环经济领域,保证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能源首席研究员左前明认为,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都可归结到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上——人类共同的挑战。从能源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应对这个挑战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发展与控碳的关系。控碳的问题也是发展权的问题,为了维持整个城镇化、工业化继续推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能源活动需求有较大空间,处理好发展和控碳的关系格外重要。第二,安全与控碳的问题,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能源安全。第三,公平与减排的关系。从国际的角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目前已经出现人均用能、总用能逐渐下降趋势过程,但发展中国家还需要空间去发展;从国内角度,存在区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第四是技术和控碳的关系。不能单纯地把控碳限定为不用油、气、火电、煤炭,而是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上,发展技术从多种渠道控碳。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习主席在气候峰会的讲话令人振奋,再次重申了中国2030年和2060年的目标,而且还提出中国逐渐减少碳排放和火力发电以及新的举措,更重要的是我们领导人所具有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我们智库也是在给官产学研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为中国和世界的气候变化发展集思广益,我们也可以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国际碳排放治理和交易的机构。中国的清洁能源包括清洁汽车、光能、风电都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可以输出这些技术,换取碳排放交易。我们也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和世界各国一起来推动。
苹果公司李于辉,京东方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刘雨,保尔森基金会任婷婷、王婧,霍尼韦尔政府事务副总裁王甦、政府事务总监刘东,韩国国际文化交流院北京代表处韩远征,宝马大中华区政府与涉外事务副总裁姚晓蓉,建行国际部Serenah,领英公共政策经理刘雨菡,默克政府事务部何志军,美国驻华使馆高级商务专员曹玥、商务专员William Toerpe等嘉宾出席会议。
⊙ 双语视频+文字实录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对话王辉耀
⊙ 《世界是平的》作者对话CCG创始人王辉耀:世界比以往更快、更深、更融合、更开放,更脆弱
⊙ 全球化智库CPTPP报告入选CTTI来源智库年度精品成果
⊙ CCG新年贺信 | 告别不平凡的2020 凝聚希冀 开放前行
⊙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发起成立
⊙百位官产学精英集聚 解析大变局下的企业 “引进来”与“走出去”
⊙CCG访美“民间外交”开展二十余场活动:关键时点发出智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