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育川:为什么拜登无法复制中国的基建奇迹?



今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计划,准备投资逾2万亿美元,用于修缮和新建美国的基础设施。然而,拜登在介绍这项表面上的国内政策时却援引了一个外交政策挑战——“与中国展开全球竞争”。他这么做自有道理;在华盛顿,两党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焦虑,夸大中国霸权的威胁可能会为他的倡议赢得国内支持。
“中国焦虑”并非华盛顿所独有。印度、巴西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梦想着能赶上中国,但他们的野心受困于不堪重负的城市服务、过时老旧的交通系统和力所不逮的电力网络。对他们来说,与中国竞争可能就意味着要投资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但华盛顿与这些国家还都面临同一个难题:此类投资的钱从何而来。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质疑拜登的计划能否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据拜登所说,他可能通过提高资本利得税率、征收新的遗产税和改善税收征管措施来筹款;然而,所有这些措施要么被人坚决反对,要么难以施行。
拜登宣布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融资机制与美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对比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经验,只会突显出美国要在这些方面与中国展开实际竞争将会非常困难。
中国的人均收入接近美国的七分之一,其财政和金融体系也远没有美国先进。然而,中国仍然能够筹集到所需资源来改变其经济格局。现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中国的高速铁路和公路网已覆盖全国,其世界领先的公司正与它们的国际对手展开竞争。
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是因为它能够筹集到资金、维持高水平投资。事实上,在过去30年中,这些支出平均占GDP的40%左右。相比之下,美国的占比一直在20%左右徘徊。即使是处于追赶过程中的中等收入国家也只占到了25%到30%。
所有这些都引发了一场争论,即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拜登的计划到底有没有可比性。但这也引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疑问:即使是规模不大的项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无法通过增加税收或向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筹集到建设资金,中国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国的解决办法来自于一个鲜为人知的现象:在中国从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土地成了可供开发的资源,而中国政府则成功挖掘出了这些土地的潜在价值。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时代,由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国家,土地的商业价值是有限的。住宅和商业地产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在199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当时政府将住房私有化,并开始拍卖商业用地。
这导致土地资产价格飙升,因为市场试图确认这些土地到底具有多大的商业价值。那些名义上拥有土地的家庭、公司和地方政府突然发现自己幸运地拥有了快速升值的资产。中国住宅地价指数显示,从2004年至2017年底,中国土地的平均价值增长了8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住房私有化后的几年里,房地产市场也出现类似趋势。1990年至1996年间,莫斯科的房地产价格飙升了12倍。)
不断上涨的地价也使得地区和市政府有机会建立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s),以筹集资金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作为正式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以利用其主管政府先行赠予的土地资产作抵押来进行贷款或发行新债券。这使他们筹集到资金来建造从电网到地铁的一切基础设施。
只要土地升值速度快于银行或企业债券市场的利率上涨速度,借款人就可以继续借新债还旧债。但这个游戏不能一直玩下去。土地可能会继续升值,但随着地价接近均衡水平,土地升值速度不太可能永远超过利率水平。随着年轻一代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他们不会再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大量储蓄。这就会推动利率上涨。
此外,许多政府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正在下降,出于资产净值和国家战略方面的考虑,新建项目会越来越多地向内陆省份倾斜,这使得项目偿付能力边际变得更小。因此,鉴于中国政府已开始担忧债务水平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热情已有所减弱。未来几年,基础设施投资的步伐可能会放缓。
在世界其他地方,强劲的房地产市场通常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这意味着,中国政府目前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获得的“意外之财”是不会落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府头上的。
对拜登来说,这意味着如果不能提高税收,他将不得不靠举债来支付大部分新开销。在此情况下,拜登将无法以有形资产作抵押去借债,而只能凭借美国财政部的信誉去借款。这也可能意味着,美国地方政府获得了建设和修缮其基础设施的机会,或许可以缩小美国与中国的差距,因为中国现在也与西方国家一样,面临着相同的财政束缚。
抛开具有潜在破坏性的通胀压力不谈,美国政府可以借助美国国债近乎万无一失的可靠性去融资,这可能和中国的土地财政一样是个好游戏。但除非美元能一直保持它事实上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否则这个游戏也有玩到头的时候。

文章选自观察者网,2021年5月14日





CCG 纵览



⊙  视频 | 王辉耀与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 谈全球化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  哈佛大学“中国通”托尼·赛奇对话王辉耀:中美竞争会在某些领域发生,但互惠领域仍会持续发展


⊙  哈佛大学“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对话王辉耀:中美之间发生新冷战的说法,是对历史的误读


⊙  气候峰会之际,CCG举办会议探讨“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挑战


⊙  双语视频+文字实录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对话王辉耀


⊙  《世界是平的》作者对话CCG创始人王辉耀:世界比以往更快、更深、更融合、更开放,更脆弱


⊙  CCG举办开放日活动,四十多国大使与使节参加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


⊙  慕安会第一问!CCG秘书长对话联合国秘书长


⊙  CCG在2020年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中再上升12位


⊙  国际形势风云变换,近期CCG与各国驻华使节交流记


⊙  视频 | 《焦点访谈》——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  CCG报告 |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


⊙  全球化智库CPTPP报告入选CTTI来源智库年度精品成果


⊙  送上一本有声日历,请您注意查收


⊙   CCG新年贺信 | 告别不平凡的2020  凝聚希冀 开放前行


⊙   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启动!


⊙   六十国代表出席CCG大使圆桌 


⊙   2020 第五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   2020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发起成立


⊙   社会智库协同网络发起 加强社会智库合作 发挥更大作用


⊙   CCG主任王辉耀在雅典民主论坛上接受纽约时报专访


⊙   CCG主任王辉耀与25国驻华大使谈疫情后的中国经济


⊙   中国服贸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   【完整视频】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75周年线上专题论坛举行


⊙  三次亮相,为何这个舞台的辩论和对话如此重要


⊙  CCG30余场线上研讨集中展示


全球化智库(CCG)报告/期刊在线阅读


百位官产学精英集聚 解析大变局下的企业 “引进来”与“走出去”


CCG十年磨一剑,只争世界100强


CCG访美“民间外交”开展二十余场活动:关键时点发出智库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