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努力的最大谎言,叫“1万小时天才定律”

2017-11-14 李小墨 睿信咨询



文 / 李小墨

来源 / 管理之乎(ID:guanlizhihu)


生活中,职场上,总有些人优秀得让你无法忽视,他们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远远甩开同龄人的成就。


人们对此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人家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另一种则是,“1万小时定律啊,人家肯定努力很久了”。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成就,竟然是要靠天赋?花1万小时专注努力,就一定能成为高手吗?


决定一个人平庸还是卓越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 01 -

高估天赋的作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著名篮球运动员雷·阿伦曾创造了NBA三分球历史纪录,当听到有人把他的成就归结为天赋时,他非常生气:

 

“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天。问一问我曾经的队友,哪个人在训练投篮时最刻苦,他们的回答一定是我。”

 

没什么天才,天才不过是训练的产物。这正是《刻意练习》最重要的主张。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根据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写成的。


他发现:


决定一个人在所属领域的能力是平庸还是卓越的关键因素,不是天赋,而是练习。

 

他把在一所顶尖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按照演奏水平高低,分为优秀,优异和最杰出三组,发现决定演奏水平高低的不是天赋,三组学生只有一个重要的差别:练习时间。

 

毕业于同样的音乐学府,但多练习几千个小时,还是少练习几千个小时,会让这些学生的前途有天壤之别,最杰出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明星一般的世界级小提琴家,而最逊色的一组学生,最终只能成为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

 

可真的没有天生的才华吗?那像莫扎特那样的人又如何解释呢?



 

艾利克森对此也进行了破解。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神童之一,莫扎特被认为拥有无法解释的天才。但实际上,莫扎特能在6岁时就在欧洲巡回演出,是因为他在4岁以前就开始接受父亲的高强度训练。


许多现代的幼儿早就已经能通过铃木教学法达到极出色的古典音乐表演水平,只不过在18世纪的欧洲,很少有人对这么小年纪的孩子进行系统训练,所以莫扎特才显得那么突出。

 

许多传记说,莫扎特6岁就开始作曲,更可靠的说法是莫扎特6岁左右开始学习作曲,真正写出第一首原创的曲子大概在十五六岁左右,那时他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了十年的刻苦训练。

 

在《刻意练习》里,艾利克森总结了他的发现:


预先存在的能力,即天生才华,是不存在的,我们通过训练创造以前我们从未拥有的技能。足够长的练习时间和正确的练习方法足以把每个人从新手变成大师。

 

艾利克森认为,在一个人成为杰出人物的过程中,天赋也许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带来一点优势,但作用微乎其微,相反,高估天赋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我们在中学课本里都学过一篇课文叫《伤仲永》 ,仲永五岁就能指物做诗,而且文理可观。可是他没有继续练习,而是被父亲带着四处表演赚钱,因为猎奇的人都想一睹神童风采。


很可惜,如此早慧的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泯然众人了。我们可以想见,如果莫扎特也遇到这么一个贪利短视的父亲,结局一定也差不多。


所以,高估天赋的作用,不管是对于被认定为有天赋的孩子,还是被认定为没天赋的孩子,都可能是一种伤害。



 

- 02 -

比意志力不足更可怕的,是动机不足


现在我们知道了:足够长的练习时间和正确的练习方法足以把每个人从新手变成大师。

 

可是不管在哪个领域,日复一日的训练都是枯燥的,是不是只有那些意志力超强的人才能坚持下来,顺利地从新手变成大师呢?

 

艾利克森却认为,所谓的意志力,根本就不存在。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某个人做到某件事之后,在赋予那个人的优点。




与其强化不存在的意志力,不如强化动机。只要动机充足,再辛苦的事情,人们也能坚持。


比如经济不宽裕又不得不买昂贵机票的人,即使平常早上起不来,如果买了早班飞机,一定会早起赶飞机;学霸女神告诉学渣男生,如果能考上和她一样的大学,就考虑和他在一起,学渣男生突然就有了动机拼命学习。

 

动机包括很多种——


有的是非常实用的外在目的,比如练习公开演讲的能力,成为讲师,就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获得报酬。

有的是社会动机,比如练习跳帅气的街舞,会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崇拜,表演时在观众的掌声中获得极大的愉悦。

 

但真正持久的动机都来自内心。


比如我写作,在做公众号之前,除了工作需要的新闻报道,我还有日记这种不公开的写作。因为把心中所思所想诉诸笔端,对我来说是一件有快感的事情,这是我写作最大的动机。

 

保持动机的秘诀,就是意义感。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之前,想清楚做这件事的意义,你做这件事的理由。如果一件事能有多重动机、多重理由,那就更好了。如果单独一个人动机不足,那就加入一个能促进共同进步的团体。

 

别被意志力给骗了,大多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强大的动机。


- 03 -

对停止成长的节点保持警惕


有没有发现,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时,很大程度是都遵循相同的模式?首先,一般性地了解我们想做些什么,从老师、教练、书籍或其他渠道获得一些指导,然后开始练习,直到我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让这种技能变成自动地、自然而然的。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只需要我们达到中等水平、能胜任就可以了。比如做菜、开车、唱歌等等。

 

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只要求自己达到“可接受水平”即可,那就注定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


参加工作入职的前三个月,一个人的进步是最快的。可是一旦过了试用期考核,能力达到了岗位要求,并且可以比较得心应手地处理工作,大多数人的成长就停滞了。

 

一个人的能力发育总是会遇到瓶颈期。


瓶颈期的特点就是,似乎看起来你不可能再取得任何进步,或者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提高水平。




平庸的人,就是遇到瓶颈期就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天花板的人,是安于“可接受水平”的人,是更早放弃成长的人。

 

而杰出的人,是所图更大的人,是永远对现状不满意的人,是始终相信还可以更好、还可以继续精进的人,是对自己停止成长的节点十分警惕的人,是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的人。


判断你是走向平庸还是走向卓越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问问自己,最近你有做出什么令人佩服的事情吗?近期你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我小学的时候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那你就真的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最近的状态了。


- 04 -

无差别重复一万小时,一样不会变高手


大家都听过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它是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中提出的理论,即要在大多数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的杰出人物,需要花一万个小时来练习。这正是根据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的研究成果演绎出来的。



 

但艾利克森却对这种演绎很不满,认为它使自己的研究凭白遭受了心理学界的诸多批评。

 

原来,作为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深谙营销之道,他提出一万小时天才定律的方式是相当聪明的。他篡改了实验数据,把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在18岁以前投入练习的平均时间大约为7104小时,估算成他们到20岁之前累积的训练时间需要1万小时。


因为一万刚好是整数,所以这个理论简单、容易记忆、易于传播。

 

格拉德威尔的简化,传播效果显而易见:你可以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什么是一万小时理论,但你要解释清楚艾利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理论,就需要费许多口舌。

 

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对在哪儿呢?


那就是指出:在许多需要人类付出艰辛努力的领域,要想成为世界上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必须经历多年的练习。


它又错在哪儿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第二,并非凑够足够长的练习时间就可以成为专家,这里的练习绝不是一般的练习或无差别的重复,而是刻意练习。你如果无差别重复一万小时,也不会变成高手。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

 

首先,刻意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拿阅读来说,如果兴之所至想起来就看几页,没想起来就不看,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半年时间过去了,却没能读完一本完整的书。你必须列出具体书目并规定阅读进度和目标,才能有进展。

 

其次,刻意练习是专注的。

 

小时候在早读课背课文,如果不走心,就算嘴巴不停重复地念,念上几十遍也依然不会背。不管什么练习,如果不够专注,练习成果必然大打折扣。

 

第三,刻意练习包含反馈。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如一个人摸黑走陌生的道路一般。

 

这种反馈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提出的,比如练习舞蹈的时候对着镜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练字的时候,比对字帖,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字和好看的字差距在哪儿?

 

有时候由有经验的导师来帮你指出,比如英语口语练习,由外教帮你矫正口音。对于容易出错或特别不擅长的部分,可以单独挑出来重点练习并攻克。

 

第四,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比如,那些以嘟嘴、瞪眼、冷漠脸等相同的方式,演绎雷同角色的演员,虽然作品多到霸屏,但依然是个烂演员。

 

第五,刻意练习需要优劣分明的评价标准。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杰出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们又是如何与刚进入该领域的新手明显区分开来的?

 

有了优劣分明的评价标准,你才知道练习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最后,刻意练习需要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简单来说,刻意练习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专注、反馈、修正。

 

亲爱的朋友,不要高估天赋和意志力的作用,在能力发育的过程中,对自己停止成长的节点,保持警惕,然后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让自己优秀到被人无法忽视吧。



推荐阅读

1.融资租赁行业怎么进行薪酬激励?

2.无法上市?企业还有这四种捷径可走

3.阿里巴巴市值突破3600亿,跃升亚洲第一,发生了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