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辛亥元老,曲靖这位护国上将,你个有听说过?

掌上曲靖 2021-02-07


△驾龄三年以上的可以扫码试试哦△



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李曰核、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护国军参议处处长殷承瓛、护国军参谋长罗佩金合影


殷承瓛(1877-1945),陆良县马街人,陆军上将军衔。与蔡锷为日本士官学校同班同学,1909年毕业回国,任第七九镇参谋官兼云南讲武堂教习。曾任晚清新军十九镇参谋官、督练处总办、云南都督府总参谋长、滇军西征军司令、北京政府总统府经界局副局长兼清丈处处长、护国军参议处长、川边镇守使等职,系云南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为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东渡扶桑


殷承瓛6岁左右开始发蒙,喜爱书斋笔文,很受父母、家人的亲睐!见其可教,从此父母和大哥对其更加关爱有加,其也就在这种敦促和关爱下发奋读书不止。16岁时考中秀才。在1902年废科举的新学运动中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03年,殷承瓛考入云南高等学堂。同年,清政府在全国举行大考,选派优秀青年出国留学,殷承瓛因成绩优异入选,次年被派往日本公费留学。1904年,殷承瓛进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初级军事知识,主学测量。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殷承瓛积极参加同盟会,并写了《爱滇篇》《云南少年歌》等文章在《云南》杂志上发表,抒发浓烈的爱国、爱乡之情。



1908年12月,云南总督沈秉坤电召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云南留学生回滇任职,殷承瓛应召回滇。同年,清政府组织全国留日毕业生考试,按成绩委任官职,殷承瓛列全国第6名,因成绩优异,加上云南新军急需军事人才,被任命为陆军第十九镇参谋官兼云南督练处总办。


重九起义


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云南于1899年设立陆军武备学堂。1908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坤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



1909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并开学。讲武堂任用大批留日学生为教官,教官中的革命党人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并派遣讲武堂学员进入十九镇见习,其中包括朱德、朱培德等一百名学员。期间,殷承瓛利用十九镇参谋官职位,积极掩护官兵的革命活动,使新军中的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30日,云南“重九”起义爆发,李根源率三十七协,命七十三标管带李鸿祥率先攻下昆明城北门、围攻军械库,罗佩金率七十四标进攻昆明南门、西门,张开儒率讲武堂学员在城里行动,蔡锷、唐继尧、殷承瓛进攻五华山,攻占都督府。起义胜利后,宣布云南独立,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下设参议院、参谋部、军政部。殷承瓛任参谋部总长,主管军事。


辛亥革命之际,早已对西藏垂涎三尺的英帝国认为时机已到,企图分裂西藏。1912年4月,滇都督蔡锷连续电告北京政府和四川都督尹昌衡,希望“迅为筹处以救危机,云南愿出兵入藏平叛”。北京政府同意云南、四川出兵解决西藏问题。云南任命殷承瓛为司令,组织滇军西征,很大程度上粉碎了英国企图分裂西藏的狼子野心,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殷承瓛临《爨龙颜碑》


护国起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为加强对云南的防范,袁世凯玩弄手段,调蔡锷上京任经界局督办,殷承瓛任副督办兼清丈处处长。


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后,1915年8月15日,蔡锷和殷承瓛从北京乘车赶赴天津,找到梁启超、汤觉顿,四人商量了一夜,决定由蔡锷、殷承瓛到云南联系旧部,发动反袁起义。蔡锷、殷承瓛等人辗转返滇,鼓舞了正在酝酿起义的云南将士。1915年12月25日,云南通电全国宣布起义,建立护国军政府,唐继尧公推为都督,下设三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分兵两路进兵四川叙州、泸州;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出兵广西、广东;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自兼,镇守昆明。


贵州独立后,蔡锷将滇、黔两省护国军合编为“护国军滇黔联军”并任联军总司令。戴戡为滇黔联军右翼军司令。为配合蔡锷入川作战,右翼军向北出发,直扑綦江和重庆,1916年2月17日,护国第三军参议殷承瓛率领华封歌支队抵达松坎,随即投入北路黔军进攻綦江的战斗。滇黔联军右翼军与号称虎狼之师的北洋军刘虎臣部激战綦江一个月,有力打击了袁世凯的北洋军,动摇了袁世凯的统治地位。随后,四川、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等省先后独立。


为了表彰护国起义的有功人员,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任命殷承瓛为川边镇守使,授陆军上将军衔。为了纪念护国战争胜利,在战斗最激烈的“泸纳之战”地点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永宁河畔,蔡锷将军挥毫写了“护国岩”三个大字,并撰写了《护国岩铭》,由殷承瓛书写在永宁河边岩壁上。其文曰:

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士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护国岩铭》下,是序文刻石:

中华民国四年,前总统袁世凯叛国称帝,国人恶之。滇始兴师致讨,是曰护国军,锷实董率之。逾年,师次蜀南,与袁军遇于纳溪,血战弥月,还军大洲驿,盖将休兵以图再举。乃未几而桂粤应,而帝制废。又未几而举国大噪,而袁死,而民国复矣!嗟呼,袁固一世之雄也,挟熏天之势以谋窃国,师武臣力,卒毙于护国军一击之余。余与二三子军书之暇,一叶扁舟,日容与乎兹岩之下。江山如故,顿阅兴亡,乃叹诈力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岂非天哉!世或以踣袁为由吾护国军,护国军何有?吾以归之于天,天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兹岩云尔!

蔡锷 题

殷承瓛 书

民国五年七月 勒石


寂静晚年


护国战争结束后,西南军阀之间的混战连年不断,这和殷承瓛长期追求的民主共和、富国强兵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917年,殷承瓛心灰意冷,决定辞职归省,到昆明西山华亭寺出家修行。从此,殷承瓛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后因历史纠葛等原因,他又离开昆明到上海。初到上海,殷承瓛先开黄包车行,后开书屋,卖些笔墨纸张谋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殷承瓛历经艰辛,离沪返滇。回滇后,龙云对他较为敬重,聘其为参政院参事。晚年的殷承瓛潜心练习书法,对“二王”书法和爨龙颜碑造诣颇深,并潜心修习佛法。

1944年,殷承瓛卧病在床,次年在昆明安然辞世。


2016年秋,辛亥元老,重九起义和护国起义功臣殷承瓛上将在陆良县的故居修缮完毕,正式开放接待各界人士。



▍图文来源:综合整理至云南日报、云南理论网、网络

▍综合编辑:掌上姐13108741116(微信同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视频】曲靖这里出现大量海鸥,太壮观了!
【厉害】没吹牛,曲靖这头牛真的上了屋顶!
【喜讯】不负众望!曲靖创文成功了!
【注意】今年曲靖中心城市共享单车投放将有这些变化!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曲靖房产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