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颜色 | 布鲁诺·巴贝

中国的颜色 影艺家 2020-09-12

小学生准备在天安门广场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

北京,1973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1973年,巴贝跟随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来到北京。学生们排着队站在从机场到天安门广场的路上,在十公里长的长安街上。为了迎接二十二辆豪华轿车组成的总统车队,小学生们不停地跳着舞,一边欢乐地高喊“热烈欢迎”,一边手上热烈地摇动丝巾和纸花。


在天安门广场前面,巴贝看到一队戴着少先队红领巾、穿着白衬衫的小礼仪队走过,她们花花绿绿的裙子显然是临时定制的。这些小女生边走边转过头来,好奇地盯着在拍照的外国人。


她们在记忆隧道的另一端,就这么看着我们。这便是巴贝的独特风格之一。也正如在虹桥机场雨中欢送法国总统的人群中,巴贝的镜头抓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2006年6月17日出版的《旧闻周刊》对布鲁诺·巴贝的报道配图里,认出了自己。而2016年在巴黎,巴贝亲手向她签赠了这张照片。


Wang Xiaoya with Bruno May 26 2016


欢送法国总统时场景,至今另她难忘。而过去46年时间里中国发生的好多故事,都在巴贝的镜头下凝聚,唤醒着那个无数中国人对过去时代的记忆。



中国的颜色

摄影:布鲁诺·巴贝

编者:尚陆

页数:456页

尺寸:285毫米×285毫米

装帧:精装

售价:528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从中国红到中国蓝



1973年9月,当时中国还处于WengGe的第八个年头,天安门广场和机场上迎宾女生的花裙子与全国整体的严肃朴素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革命标语和海报仍然随处可见,巴贝背着装有柯达克罗姆反转片的一架尼康相机和一架徕卡相机,一路不断地录制墙上的海报和口号。


事实上,当年这些无所不在的宣传海报替代了以前和后来的户外广告,没有这些海报,城市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沉闷和单调乏味。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和成都,它们在最困难的时代不可否认的起到了敦促和鼓励大众的作用。



“女民兵要做《红灯记》女英雄这样的人”

上海,1973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还有一张巴贝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展示了排在路旁等待总统车队的上海工人队伍。他们站在一幅庆祝《鞍钢宪法》的巨大的宣传画下面,红色和金黄色的炼钢火焰象征着革命的激情,与穿着蓝布制服、脸上毫无表情的工人的冷色调的安静,产生出一种想象不到的强烈反差。



工人们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车队 

上海,1973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第一次来到中国,巴贝免不了要去长城和天安门广场。因此有天凌晨,巴贝离开了喧嚣的国事访问,去寻找天安门广场的宁静。在毛主席画像中的温和目光下,只有几辆自行车随意地在没有车流的街道上驶过。



安门的破晓时分 

北京 1973 拍摄/布鲁诺·巴贝



从北京到上海,巴贝的镜头记录了北方天空微妙的秋光、前朝的红色土门以及紫禁城墙上的混合物反映出来的色彩。红色和蓝色也可以在那张三个吃冰棒的男人的照片里看到:他们坐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布袋子上,头上顶着一个巨大的桃红色的“香”字,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他们的冰棒——形成一张构图微妙的经典竖幅图像。


 三个男人在“香”字下吃冰棍 

北京,1973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1980年在成都,巴贝拍到了经典的中国红,就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草堂里一千多年前留下来的红墙。杜甫的诗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最爱吟咏的中国诗,1999年他在巴黎接待中国领导人时,引用了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作为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冒险使用彩色胶片做报道的马格南摄影师之一,巴贝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街道上群众的衣着都是深色单调的:工人的深蓝色工服、军人的卡其绿色军装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无性别的灰色中山装。在巴贝的视觉日记中,上海豫园湖心亭茶馆里的一片蓝色的老茶客,大多手抱着一壶茶来取暖,蓝色的空气中飘散着一条条白烟雾,有一种时间凝固的平静。外滩的蓝色清晨中,巴贝看到了慢悠悠打拳的太极拳学员,可惜他看不懂背景的中文标语,不然一定能理解那句“争分夺秒奔向2000 !”的口号与慢悠悠的太极拳形成的反差中所蕴含的幽默感。




“争分夺秒奔向2000” 

上海 1980 拍摄/布鲁诺·巴贝



他们所穿的“中国蓝”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发生后开始成为法国的流行服装。这种从中国进口的非常便宜的蓝染棉布中山装,法语叫“bleu du Chine”,其实在中国就是农民和工人穿的一种蓝色的劳动工作制服。来自大自然的靛蓝染料还有防蚊虫的功效,对农民很有用。


在豫园,巴贝还拍到了一个神奇景观——画面左边是一个端着禄来相机为他的模特拍照的专业摄影师,右边是一位倚在“S”形门洞的穿着黄色毛衣的女子,她左手臂挽着一个红色手提包,摆出一个炫耀的姿势。画面左边的摄影师身后还有个正在抽烟的旁观者,这两人也形成了一种黑白影调的皮影戏效果,而在画面右边就是柯达胶卷包装上的标准颜色:黄色与红色。


作为一个摄影师,他特别对上海的照相馆有兴趣。1973年他在照相馆外拍橱窗,1980年他干脆大胆地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摄影工作室。


今天的婚纱照已不在照相馆里拍了,巴贝也看到,在上海外滩和外白渡桥上天天都有浪漫的布景。80年代婚纱照的这种味道只能从巴贝的“老”照片里闻到了。




婚纱照 

上海,1980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婚纱照 

成都,1980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1980年少年宫里的手风琴班的照片呈现了巴贝的摄影构图手法。他利用教室里随意分散的乐器和乐谱架子,重新组织了由黑白手风琴键盘构成的错落分布的矩形,创造出富有几何感的构图。


上海少年宫手风琴班 

上海,1980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我们好像还可以听到这些小琴手拉琴箱时发出的音响,还可以欣赏到这些年轻音乐家脸上表现出的高度专注力,包括左上角一个正在专心演奏的小女孩。在巴贝拍完这张照片三十几年后,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张照片,并认出了她的女儿。最终她们成功地联系到巴贝。通过他们往来的邮件,我了解到当年的小手风琴家现在已安居美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冬夏两季之间,在纽约和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之间像候鸟似的迁徙来回。这再次证明了摄影可以抵御时间流逝的力量,以及摄影师作为记忆的守护者的作用。




奇妙的美丽绿蓝色


在《中国的颜色》广西部分中,就可看到巴贝镜头下的桂林真的有“奇妙的美丽绿蓝色的风景”。巴贝把田里的小麦、水稻的色彩,和耕田、播种、插秧、施肥、收割、打谷整个过程基本上全都拍到了。



小麦丰收 

四川,1980  拍摄/布鲁诺·巴贝

 


巴贝对农民的观察特别有趣,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在他的镜头下是从人力车到高速跑车的一个过程。1980年他在成都城乡接合部见到的都是一系列人拉板车,车上有拉到市场去卖的猪、坐得稳稳的小孩、生病的农民,也有拉去给庄稼囤肥的粪便。



桂林 1980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1973年离开上海往无锡去时,巴贝已经看到在轰轰烈烈的彩色革命电影《奇袭白虎团》和革命戏剧《煤田战歌》的海报下有三架人拉着的人力车。最精彩的是,在成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宣传画下面有几个骑着传统三轮车送货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身后墙上的潜水艇、导弹、战斗机、高速铁路等等今天已纷纷变成现实了。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成都,1980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事实上,这个时空旅行者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


从杂技团表演者到川剧演员,从上海音乐学院的琵琶学生和小提琴手到深圳的吉他手、滑板爱好者,从桂林漓江用鸬鹚捕鱼的渔民到长江上的纤夫,从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到传统水墨书法家,从世博会的红色李小龙当代艺术雕像到内蒙古沙漠中身穿白色运动服练瑜伽的女演员,从成都的茶馆到青岛啤酒节的霓虹灯电子派对狂欢者,从桂林乡间的送葬队伍到喀什的阿巴和加麻扎墓的红土——巴贝在往返中国的时空旅程中累积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获,都是他自己持续专注的成果。他在按下快门之前的自我克制和对光圈速度的优先选择是基于他对观看和感受的敏锐渴望。




在议价杂粮店排队 

上海,1980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愤怒声讨林彪”

无锡,1973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前往乐山附近梯田的农民 

四川,1980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青岛啤酒节 

青岛,2015 年8 月8 日 拍摄/布鲁诺·巴贝 



2016年,在蓬皮杜总统国事访问的四十三年后,在山西平遥摄影节的开幕式上,巴贝再次看到了载歌载舞的小女生。巴贝心中带着激动,因为这些小女孩让他想起了几十年前北京机场、天安门广场和上海机场欢迎欢送法国总统的热情。在现而今的孩子们的歌舞表演结束后,那些不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女生们背对观众,冲向舞台后方,仿佛想表达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正在引领世界,是中国的小女生带领我们走向未来,而不是她们跟着西方摄影人走“过去”。



平遥,2016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在总结回顾这个丰富的视觉交响曲时,我们发现巴贝的真实国度之旅的确穿越了一个多彩的国度。巴贝不仅看到改革开放前(1973年)的中国,还有改革开放关键时刻(1980年)的中国,然后他又等到上海举办世博会时(2010年)才回来拍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繁荣、现代化、小康的社会。


这样一本书是布鲁诺·巴贝从未出版过的——《中国的颜色》是对这个国度和她的老百姓跨越四十多年的观察和关注,是他耐心熬熟的拍摄结果。



世博会期间外滩上一对情侣 

上海,2010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当然他还没有说出他的最后一句话,或者说拍完他的最后一幅画面,因为他着迷的是一直令他吃惊的中国的持续改变。布鲁诺·巴贝在中国到底一直追寻的是什么?是一个精神?一个灵魂?一个国情?



重磅推荐

用颜色的变化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编辑 → DA


▼▼ 进入阅读原文即可购买画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