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批评家是干什么的? | 海杰
© Edward Weston
独立策展人、影像批评家海杰的新书《追逐图像的人》已经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合了作者近十年来立足于摄影、并延展至其他当代艺术领域的观察分析,内容涉及对摄影现象、媒介、图像学、展览现场、策展观念、摄影个案与专题等方面的研究与梳理。此书是其批评写作的脉络展示,也是对摄影新样貌及其语境的深入思考。
本次推送书中《影像批评家是干什么的?》一文,感谢作者与出版社授权发表,以飨读者。书名:《追逐图像的人》
作者:海杰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开本:32开
定价:99元
新书首发优惠:72元
扫码直接购买
影像批评家是干什么的?
文 | 海杰我们得尽快把摄影批评家从麻烦制造者的误区中摘出来,以便更准确地认识批评家及其所从事的相关工作。
当我们同时面对一张照片和一段摄影批评文字时,视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只有当那张图片晦涩难解时,我们才会扭头求助于摄影批评家。显然,对于照片来说,批评家拥有一个次要却无法被替代的位置,这使得他们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面前,总能找到入口,并因此获取认同。另外一个存在的事实是,在当下,似乎人人皆为批评家,人们都在表达自己对于观看对象的看法,但返回去衡量一个摄影批评家是否优秀时,往往会变得棘手。更多的人会疑惑:摄影批评家是干什么的?他依赖于什么标准对作品或摄影现象进行评判?这些问题往往会令“摄影批评家”变成冷若冰霜的投枪手,尤其是在问题井喷的当下中国,冷酷的批评家和其干练、具有进攻性和直指现实的文字更易迅速被大众接受。综观中国摄影界,我们长时间以来对批评家的认识被“评论家”所替代,评论家的文字不是随感,就是理论迷宫,或者是对于作品表象的描摹,抑或是力不从心的才情炫技。总之,成为评论家大致不会有什么风险。而批评家被公众的期待挟持为执意要将影像拉出去,与现实决斗的人。这几乎左右了我们对批评家的基本看法。随着影像艺术市场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受画廊和拍卖机构雇佣,在利益诱导下成为代理作品的市场推手,为这些艺术作品及销售行为鼓噪。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权力,进入了市场输送的严密链条之中,难以重返最初的独立。这很大程度上损毁了批评家的整体形象。所以,与之有关的影像批评,就难得为公众所接受。因此,为了让人们知道优秀的摄影批评家们都干些什么,怎么去操作与之相关的摄影批评工作,以使我们在谈到这一角色时,不至于陷入对批评家的揶揄中去,我们不妨从特里·巴雷特的《看照片看什么:摄影批评方法》里寻找解惑之道。《 看照片看什么:摄影批评方法》 书影
特里·巴雷特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2012年曾经受邀来中国,在北京三影堂影像艺术中心讲授策展学,由于高昂的学费门槛,很多摄影人没机会现场聆听。但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和他的文字相遇。
在这本书里,特里·巴雷特条分缕析,对摄影批评家作出定义,对影像批评所涉及的各种理念进行分解说明,最后不无周到地给出了摄影批评范本。简直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授读者如何进行一个影像批评家的所有工作。三年前初读此书的较早版本,对于从事摄影批评工作的我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比如针对前文所说的批评家的尴尬境遇,特里·巴雷特援引为《乡村之声》撰写戏剧评论的迈克尔·范戈德的观点:“批评理应赞美艺术中的善,而不该沉湎于对其恶的愤慨。”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及时雨。事实上,衡量一个优秀的批评家,需要看他处理“冷与热”的能力,这一点,从他后面选择的其他批评家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通常意义上,决心成为一个批评家的冲动有时候是出于一种心理窥伺,他得绕过艺术品所承载的重重疑团,通过体会和解读,来确信自己能掐中艺术家那根游移不定的神经,最后昂首挺胸地将这个过程诉诸文字。在这本书里,特里·巴雷特运用庞杂的素材,试图厘清影像的各种事件脉络和摄影批评路径,并提交多方意见,哪怕是水火不容的意见,他也予以全部呈现。特里·巴雷特在这本作为美国艺术学教材的书里显示了他的勤读、博学与宽广,他是一个畅通灵活又谦卑节制的观点材料组织者,他调动那些著名论调和经典作品来为其所用,生产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借此标出问题居住的洞穴,以便于读者进行选择和认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于此反思中国高校的摄影教育(尤其是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编写)。摄影批评正在成为目前愈发重要和急迫的摄影认知和评判的学术行为,尤其是在摄影媒介日益普及的今天,严谨的摄影批评家需要紧密关注作品、艺术发生、公众接受心理、伦理考量、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的走向、媒介应用等艺术链条,坚持跨学科的开放视野,并做出思考和表态。我们期待中国的摄影批评家能像特里·巴雷特所列举的那些批评家一般敏锐、理性、熟练且充满魅力地驾驭语言,唤醒人们通过摄影批评去认识艺术的热情。当然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中国摄影批评家们动不动拉出来溜溜的苏珊·桑塔格、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批评家,这个名单会显得很长:约翰·沙柯夫斯基、A·D·科尔曼、格雷斯·格卢克、詹姆斯·休古宁、伍特沃德、比尔·杰伊、露西·利帕德、马克·史蒂文斯、希尔顿·克拉默、尼古拉斯·卡拉斯……本文是作者为《 看照片看什么》 一书写的序
海杰
从事独立策展和影像批评工作。受邀担任2011、2013“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推荐委员会委员;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评委;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学术主持;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摄影组初评委;第三届成都纵目摄影双年展学术主持;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提名人;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评委;第六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终评评委;瑞士Vontobel Art Collection“新凝视”奖(A New Gaze)亚洲区提名人;2019第11届三影堂摄影奖评委;2019首届金熊猫摄影奖评委;2019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评委;2019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评委;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评委;2021丽水摄影节评委等国内外多个重要影展的评委及学术委员。
作为策展人,曾参与策划了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4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15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7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18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首届AMNUA摄影展“刷屏/劳作”、2020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分层与合成:中国当代摄影的两个动作及其实践”、2021年南京美术馆“回首向来萧瑟处”“图像—关系:第三届1839摄影奖获奖作品展”等多个重要大型学术展览。出版有《照镜子的人:16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访谈录》(2012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表态:与十四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对话》(2013年6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屏幕生存: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切面》(2016年6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分层与合成:中国当代摄影的两个动作及其实践》(2020年5月,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等多部著作。曾受聘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为燕京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欧亚学院、歌德学院(北京)、成都A4美术馆、南艺美术馆、深圳华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成都当代影像馆等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近40场学术讲座。主持微信公众平台“海杰视界观”。亦是全球华语摄影奖项“1839摄影奖”联合发起人兼学术总监。新 书 推 荐
书名:《追逐图像的人》
作者:海杰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99元
新书首发优惠:72元
扫码直接购买
内页预览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追逐图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