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吉大人逆天了,竟打开了“南极之心”!

吉林日报 2019-06-18
新朋友戳 蓝字关注我们哦!


3月13日下午,吉林大学参加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张楠、范晓鹏、武威、刘昀忱、李星辰、鲁思宇等6名师生,搭乘中国南方航空CZ6542次航班,从上海抵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建设工程学院和极地中心的师生等到机场迎接队员们完成科考任务顺利凯旋。


本次科考任务中,由吉林大学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钻探装备钻穿近200米厚的南极冰盖,成功钻取南极冰下基岩,首次获取了连续的冰芯样品和冰下岩心样品。为我国深入开展极地钻探工程、获取更多南极深冰下的岩心样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研究南极冰盖运动和演化以及东南极冰下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后续更好地进行南极冰盖考察与研究奠定基础。

14日下午,吉林大学主校区会议室内,张楠、范晓鹏、武威、刘昀忱、李星辰、鲁思宇6名师生穿着带有“中国南极考察队”字样的红色队服接受记者采访,他们多数人脸色黝黑,典型的从极地归来的特征,向记者讲述了此次南极考察行的点滴和不易。

进入南极地区,成功钻取冰下基岩

“第一次看到企鹅,非常好奇,但不能触摸,只能远远看着。”武威的第一次南极考察之旅,各种艰辛被兴奋所代替。“之前常听老师描述极地的极光、冰山是多么壮美,但是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到底有多不同。”李星辰回忆说。

钻探营地

张楠是吉大建筑工程学院极地研究中心的老师,这是他第五次带队参加南极考察任务。让他自豪的是,这是第一次把吉林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极地深冰下无钻杆取芯钻探装备”在南极应用。

领队教师张楠介绍科考相关情况


钻探日程


1

2018年11月2日向南极出发;

2

12月中旬,在南极完成可移动式钻探舱、工作舱的组装和调试后,开始试钻;

3

2019年1月23日正式钻探;

4

5天后突破浅冰层,开始钻进深部冰层;

5

2月10日,钻探取得突破,钻到191米时进入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和冰下基岩。


海冰冰山


克服恶劣条件,取得新突破

为了保证工作时效,6名师生在南极24小时不停地两班倒。当地的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每天在零下30几摄氏度的低温中工作,暴风雪不断,多数人的手脚都被冻伤。

组装钻探舱雪橇

值夜班时,为保证采冰的质量,值班人员需要在夜风中站立,最后张楠的脚已肿得穿不上鞋。

风雪中燃油加注

第二次到南极考察的鲁思宇告诉记者,“通宵采样对意志力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每天到凌晨四五点时,身体的热量已经散尽,站着都能睡着。”

海冰卸货

敢打敢拼、一丝不苟,就是在这样的南极精神激励下,他们成功获取了连续冰芯和冰下基岩。

PIC15 钻进获取冰芯

“当打穿200米冰芯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抱在一起欢呼跳跃,那种激动的心情根本无法形容。”刘昀忱说,在南极的土地上取得这样的成果,可以说是一生当中值得回味的美好瞬间,用伟大壮举来形容也不过分。他在出发时,爱人已怀孕四个多月,如今归来时即将迎来他们爱的结晶,大家在祝福他的同时更为他对事业的奉献精神点赞。

考察亮点及成果

冰芯被称为“时间的容器”。南极大陆鲜有人迹,非常纯净,通过历年的降雪、降水,保留了古老的历史气候信息。

冰下基岩钻钻头与岩心

“采集冰芯后,通过分析可以重塑地球古气候变化,从而推演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张楠说,采集冰下基岩,将为南极冰下的地质构造、水环境等研究带来佐证,很有可能发现新的微生物等,为研究南极冰盖运动和演化以及东南极冰下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后续更好地进行南极冰盖考察与研究奠定基础。“南极的冰盖下被人们称之为另外一个世界,通过钻探取样,就相当于找到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冰芯

本次钻探成功验证了钻探设备的可靠性,更为我国深入开展极地钻探工程、获取更多南极深冰下的岩心样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也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能掌握此项技术获得冰下基岩岩心样品的国家。”张楠说。

这些吉大人

在雪白无垠的南极

为中国科考事业

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是真正的南极勇士

为他们点赞!


来源 | 综合自掌上长春、吉林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 | 裴晶莹


猜你喜欢


今年两会,将这样改变你的生活!


气温过山车即将发动!5℃→19℃→2℃,吉林人将一周过四季


点这里,看有多少个好友“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