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公益慈善|“翼行天下 一生守护”慈善项目捐赠仪式圆满举行!
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毒杀丈夫,回旋镖能否让美国“血流成河”
比国产光刻机更重要的IPO要来了!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当“大语文”重回焦点
Original
董雅婷
中国青年杂志
2023-10-15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23期
@文/ 董雅婷
好像突然之间,大家又开始郑重地探讨“语文”。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还会发现,当下各平台的教育类博主中,语文老师、文学教授正变得炙手可热。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授戴建业是瞩目的学术男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文系年轻讲师杨宁把聱牙佶屈的《文学理论》讲得开阔生动;深圳中学语文老师高盛元只在B站上公开过10个《唐诗导读》的课堂视频,总播放量却已经逼近400万。他的评论区像是一本接力完成的回忆录,散落在课堂内外的人,静静分享着自己记忆深处那个也曾给予他们心灵滋养的中学语文老师……
在这些课堂上,语文的范围变得很“大”,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不以教导为目的,不以考试为导向,学生们尽情汲取着一种非功利的快乐和浪漫。
2020年10月中旬,两家媒体先后刊发了关于两位中学语文老师的长报道,试图通过追溯个体的教书经历和跌宕起伏的命运,探讨什么是好的语文教育,以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这样严肃又动情的诘问好像把人重新带回了新世纪之交那场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社会大讨论中。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在不断增减修订,人们对于善良、可亲、博学、善思的语文老师,以及语文教育带来的“独立的人格、丰沛的精神生活、无功利的阅读习惯、遵从内心的勇气”的期许却从未改变。
以上这些讨论和追逐都建立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背景上。自2019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语文开始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增大学生阅读量和增强理性思考能力成为培养共识。以语文为核心,涵盖文学、文化、艺术、历史等广阔领域的“大语文教育”成为改革的方向。
但在现实生活中,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并不是每位一线语文老师都拥有成为“民间思想者”的能力和潜力。当“90后”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中流砥柱,语文教育又在自下而上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年轻的老师偶尔会因为年龄、阅历、智识上的局限性感到难以承担起语文的广袤深刻,却也凭借着崭新的生活态度和职业认知为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格调,继而深刻影响着“Z世代”的文学素养、审美和视野。
尽可能辽阔的课堂
“大语文”一词最早由已故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老师提出,与传统语文学习对于“背诵”的重视不同,“大语文”跳出了死记硬背的小圈子,致力于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实践运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改革者从顶层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建议,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采取“1+x”办法,一篇课文要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依靠大量格言警句、历史掌故撑起来的华丽作文也要变革,要注重与内心的关联。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认为,语文课应该是“辽阔的课堂”,“上得慢一点儿,让学生内心深处的很多触角向四处去探,吸纳和交流,心灵活泼起来。”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虽然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从未停步,素质教育、“大语文”以及今日的“双减”都在为语文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只是考核方式决定了,中小学语文要抵达的终点之一,依然是标准答案。
这些曾在高校中文系接受富有弹性的、多元的、复杂的文学教育的“90后”,在成为中小学语文老师后,既要兼顾“提分”,又情不自禁地想让学生们享受“语文的尊严”——对未知的向往、探索的热情以及浪漫主义精神。
在这样的双重目标下,“90后”的语文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想要打造一个“尽可能辽阔的课堂”。
在南方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刘琪告诉班上学生,人文学科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理解,在课外阅读中,要去尽可能地体会美,而不是追问是非对错。在她看来,语文教育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美的认识。因此,她从不直接否定学生喜欢的搞笑漫画和故事类书籍,而是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后再分别介入引导,比如给爱看科学漫画的学生推荐类型相近的《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给情感细腻的学生推荐《小王子》等等。
但是,她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因为在考场上,阅读不仅是文学,更是一道题目。所以还是要扎实地教点干货,解题思路、答题方法以及脱离主观解读的客观技能,能让学生在求学路上走得更远。”
毕业后的第五年,汉语言文学硕士小雷辞掉了北京的工作,选择去甘肃的一所高中担任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与北京的中学完全不同的学校,没有丰富的课外拓展,也没人重视校园文化。学生们每周放假半天,多数时间都泡在严肃统一、方方正正的校园里。
今年是梁思成一百二十周年诞辰,小雷特意挤出了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并非教材重点篇目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她在课堂上轻轻地告诉学生,清华大学有一座漂亮的艺术博物馆,刚刚举办了“梁思成一百二十周年诞辰文献展”,展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大量的照片、图纸、模型、手稿。“那是一个与学校氛围不太一样的地方,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应该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最有可能成为朋友的人
2020年6月,《教育家》杂志与相关城市教科院对“90后”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调研报告显示,在与学生的相处方式上,80.67%的“90后”教师选择了和学生做朋友。相近的年龄、相似的成长背景打破多年来师生之间的“猫鼠关系”,在“90后”教师眼里,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信任和理解,像朋友一样互助友爱。
在做朋友的问题上,“90后”语文老师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贯穿于一个人的全部学生生涯,并且相对于数理化等学科而言,技术性、工具性的内容较少,有大量艺术性、情感性的东西散布其中。语文的开阔和浪漫,赋予了这门学科奢侈的“停下来的权利”——可以偶尔停下对考试的攻坚,和学生一起聊聊与他人的相处,说说文学和电影,或者只是单纯地欣赏一下“窗外的蒹葭和今晚的月亮”。
翻阅几位语文老师的朋友圈时,常常会感到震惊——震惊于他们朋友圈的“工作浓度”,以及他们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程度。一屏又一屏滑下来,尽是些校服、笑脸、各式各样的大合影、歪歪扭扭的手写信、让人忍俊不禁的作业批示。很多老师尚未结婚,但似乎已经体会了“晒娃”时的傲娇和欣慰。
从评论区的互动以及信件内容来看,这些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别具特色。称呼是千奇百怪的,相比“老师”,学生们似乎更喜欢亲昵地喊他们“某某仙女”“某某大哥”。聊天内容也生动活泼。今年9月,送走毕业班的刘琪接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学第一天,曾经的学生发来微信:“你不会因为想我们,还在办公室哭鼻子吧?”彼时,刘琪还在艰难地摸索与新学生的相处方式,收到微信后鼻子发酸,但“老大”的气势不能丢,霸气地“怼”了回去:“怎么可能!”随即又画风一转,“办公室那么多人……当然要躲起来哭。”
刘琪喜欢拍照,经常记录班级的点点滴滴。她发现小朋友身上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所以从入职开始就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的篇幅不一,有时候满满当当几页纸,有时候只匆匆写下一行。这里面记录了一个年轻的老师和一群调皮的小孩珍珠般的成长岁月:男孩子出门太急以至于忘记了带书包;有学生把“上有天堂”的下一句写成了“下有地狱”;学习《燕子专列》,老师课后提问“你想对贝蒂说什么”,学生高高举起手来说,“你真善良,就像我们刘老师。”刘琪想要尽可能地记录下这些教学碎片,那是她与学生友谊的见证,也是对抗庸常生活的倚仗。她的日记里,藏着语文的诗意和教师的温柔,“关乎时间的这一切,都值得。包括学生长个子,或者换了新发卡。这些微乎其微的变化就是工作中的新鲜感。尽管会上同样的课文,但总有很多收获,让你从不会觉得乏味。”
但最初站在讲台上时,刘琪并不是现在这个游刃有余的刘老师。四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她没什么管理经验,被调皮的三年级学生气到夺门而出。她一出门后就后悔了,可自己回去又有点丢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她逐渐明白,在课后,老师和学生当然可以成为朋友,无话不谈。但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最佳的相处模式,这种关系可以赋予年轻老师一种权威光环,以此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这种亦师亦友的分寸,是年轻老师迫切需要修习的课题。
在两个世界穿梭
初中语文老师杨思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连接着两个世界。一边是想象中的语文教育,自由辽阔,深沉浪漫。身处其中的语文老师,只需要专注于人、教学、知识与美,虔诚地成为一名“灵魂工程师”。
另一个世界里则是一个又一个需要跨过的现实难关。事实上,采访一位中小学语文老师,可能不比采访某位明星或企业家更容易——他们太忙了。在杨思的学校里,有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的传统,除此之外,他们往往还被默认为是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党课、汇报材料的组织者、执笔人。杨思的一天经常是从7点的早读开始,到晚上9点的备课结束,中间夹杂着上课、处理班务、批改作业、教研活动、比赛彩排等等,“像八爪鱼一样什么都要兼顾”。刘琪也因为教学、行政、午托和晚托忙得团团转,有天回到办公室后被隔壁桌的同事笑着调侃:“我感觉咱俩好久没有见过面了。”
“90后”语文老师初入职场,知识储备、授课技能都有待提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充实自身。但这种忙碌的日常让他们常常无暇向内发展。杨思的一位学生曾在课后与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当时我一听名字就心跳加速了,因为我完全不认识,没听过。”那是深圳的一位年轻作家,刚刚凭借处女作拿下“最具潜力新人奖”,杨思不了解她情有可原。但对于她而言,这个小小的风波暴露出的是她在专业上的不足。
让这些“90后”教师略感自卑的,还有自身浅薄的经历和阅历。与他们相比,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期的“00后”,从小到大有更多机会去旅行、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家国大事。八年级上册学习完“新闻单元”后,杨思给学生布置了“人物专访”的作业。批改作业时她发现,学生的采访对象包括非遗文化传承人、疫情期间深圳援鄂医疗队领队、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等等。她既为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感动高兴,因为那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又为日后的授课感到担忧,“这已经远远超过我学生时代和教师时代的人生经验。我怕自己的水平不够,不能提供给学生们好的语文教育,耽误了他们。”
但好在“90后”本就是没有心理包袱、崇尚平等、敢想敢做的一代人。面对知识版图上的缺漏和经历、眼界上的局限,刘琪正在加足马力跟上学生的步伐。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了不少文学、哲学、艺术、法律博主,把这些当作自己的触角,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时效性。杨思坚定地认为年轻的语文老师还是要争取、挤出更多充实自己的时间——但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知的,肯定学生的见解、向学生学习或许能促成更加平等的师生互动。
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在“90后”教师的课堂上进行着广阔的实践。
前段时间,在以中秋为主题的作文课上,一位学生站起来告诉杨思,赏月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即使通过望远镜,我们看到的星星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城市的光污染太严重了。“我们发展了城市,但是失去了星空。”那一刻,杨思想马上拿起手机给那位学生的妈妈发信息,告诉她,这并不是一个不善于写作文的孩子。他拥有语文教育最想要挖掘和培养的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视角和温柔的目光。家长只需要和老师一起,守护好这份礼物。
购买链接(点击封面图片)
2022年《中国青年》正在等你
点击下面图片或扫描二维码一键订阅
扫描微店二维码订阅
(可开电子发票)
扫描中国邮政微商城二维码订阅
投稿邮箱:chinayouth2014@126.com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实习编辑:周恩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