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秀之谊:追寻青年团的起点

张斯絮 中国青年杂志 2023-03-27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编者按: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组织的基础植根于青年。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青团的缔造者、领导者,是中国青年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国青年走上正确与光明之路的引路人。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中国青年》杂志特别推出《百年韶华 青春心向党》系列微视频,聚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红色起点,讲述党领导青年运动的早期故事。
当年,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指派21岁的俞秀松担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在李大钊的介绍下,高君宇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发起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那么在陈独秀与俞秀松,李大钊与高君宇之间,有着怎样的历史交往和革命友谊?
毛泽东在创建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找真同志”;周恩来在漫漫留学路上,参与创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是如何从革命“后浪”中找到最追求进步的青年?
穿越百年,让我们共同追寻那些鲜为人知的先辈情谊,回望属于中国青年的“觉醒年代”。


双秀之谊:追寻青年团的起点
@文/本刊记者 张斯絮


双秀是谁?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俞秀松,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首任书记。

陈独秀(左)、俞秀松(右)

两位革命者,相差20岁,却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携手开天辟地、“领秀”一时——两代人,如何相识、深交?

相识:《新青年》的“小兄弟”

20世纪初,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吹响了青年解放思想的号角,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大幕。


北大学生勇敢地走向街头,示威游行,点燃了革命烈焰。在杭州,3000多名学生代表涌上街头,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学生领袖俞秀松。

在一家日本人开的东洋药房前,他拉过一张长凳,慷慨激昂:

“我们堂堂大中华,被小小的东洋鬼子欺负得够苦了,他们侵略了我们的山东,不久就会吞并全中国,我们一定要打倒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899年8月1日,俞秀松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

俞秀松早在17岁第一次读到《新青年》时,就将陈独秀视为“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他省吃俭用订阅《新青年》。

俞秀松故居。供图:俞秀松纪念馆

1919年11月1日,俞秀松和浙江一师的同学施存统,联合多位浙江省立一中的学生创办《浙江新潮》周刊,主张社会改造,成为浙江最早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被认作“宣传新思想最鲜明的旗帜”。
     
俞秀松(右一)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与同学的合影。供图:俞秀松纪念馆

俞秀松在《浙江新潮》发刊辞中这样写道:“本报的旨趣,要本着奋斗的精神,用调查、批评、指导的方法,促进劳动界的自觉和联合,去破坏束缚的、竞争的、掠夺的势力,建设自由、互助、劳动的社会,以谋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步。”

1919年《浙江新潮》第一期,现存于浙江省博物馆

那时的陈独秀刚刚出狱,冒着违反北洋军警禁行禁言令的风险,公开发表署名文章,直呼《浙江新潮》的编辑们为“我这班可爱可敬的小兄弟”。

陈独秀在1920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2号“随感录”栏目的首篇,称呼《浙江新潮》的编刊人为“我这班可爱可敬的小兄弟”

在北京,陈独秀曾亲自去看望俞秀松。

当他得知有学生创办杂志去恶意攻击《浙江新潮》时,气得一把将自己的瓜皮帽扔到桌子上,说:“这当然是顽固派教师在捣鬼,你们为什么不反对?”言语愤怒,但爱护之心溢于言表。

淬炼:铁厂“打工人”

《浙江新潮》仅发行4期就被当局扼杀。俞秀松又参加了北京的“工读互助团”,短短三个月便难以为继。他也曾彷徨——英雄思想、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拯救中国的路到底在何方?

1920年3月,原本打算南下参军的俞秀松在老师们的劝说下留在了上海。
   
俞秀松在上海曾住在白尔路三益里17号《星期评论》社

陈独秀发现俞秀松年龄虽小,但作风稳健、吃苦耐劳,便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日常事务交给俞秀松办理,同时建议他到工厂去做工,深入了解工人。

由于囊中羞涩,俞秀松每日只能步行去上班。从厚生铁厂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但他并不以为苦,经常与工人们聊天,向工人宣传新思想。

他在日记中写道:“一天十几点的牛马劳动。”“他们所吃的饭菜里常常看到蚊子和苍蝇。”“工人受迷信的、阶级的和旧习惯的影响太深了,对他们说什么资本家,什么罢工运动,他们是一点都不知道的。”“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


1920年5月1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节,是中国工人阶级觉醒的日子。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推出了篇幅达400页的《劳动节纪念号》。在陈独秀发起的“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上,俞秀松率500多名工人参会,会后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
  
《星期评论》刊物出版的“劳动日纪念”号
俞秀松参与了陈独秀任主编、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刊物《劳动界》。俞秀松纪念馆供图

从梦想的“学问家”到与工人阶级结合的“革命家”,俞秀松逐渐成为陈独秀身边信任的助手,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参与起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纲”,亲手传递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分别却成永别

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俞秀松受陈独秀委托筹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


他们向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寄发团的章程和信件,指导和推动广州、北京、武汉、天津、长沙、唐山、太原等地先后建立团组织。

1921年,国际青年共产党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部曾致信称赞“上海的青年团是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并邀请上海派代表参加莫斯科举行的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在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上,俞秀松首次亮相便大放光彩。他所作的报告让各国革命者深入了解了中国青年团,并与苏方协商了我党进步青年赴苏学习的事宜。

1925年,由于选派留学苏联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多,需要管理,俞秀松被任命为旅苏党团组织临时委员会书记。


或许陈独秀和俞秀松两人都不会想到,俞秀松此次赴苏一去就是十年,分别成了永别。

十年之间,两人渐渐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1929年,陈独秀被开除党籍。1935年,俞秀松被派往新疆做统战工作。

1937年5月,俞秀松(右三)、盛世同(左三)与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成员在迪化(今乌鲁木齐)郊区过组织生活。俞秀松纪念馆供图

与此同时,两人都遭到了王明、康生的诬陷……最终陈独秀没有能回到党内,而俞秀松则被押往苏联。

在苏联内务机构的审判台上,耿直的俞秀松说道:“我同陈独秀过去有很好的关系。我同他自始至终有很好的关系。我反对他的错误路线,但陈独秀无论如何是个好人……”

1939年2月21日,年仅40岁的俞秀松英勇就义。


这就是俞秀松与“灵魂导师”陈独秀的终身之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共同追求,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徐光寿:《俞秀松与陈独秀的历史交往》,《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主办),2019年12月31日发表
陈晨:《新渔阳里六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起点》,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年5月第1版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编辑:六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