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当工人和农民是我的耻辱!
我们小时候读书时,老师或亲朋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答案是五花八门的,科学家、警察、钢铁工人、农业大户之类,什么样的想法都有。
我们这一代人已过中年,就想问问现在的小学生的想法,找了20个小学生一个个问来,答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门,但比较集中在前面的是老板、明星、公务员,也有一两个学生说到当科学家,但工人和农民这两个职业没有一个人提。
我就问了:为什么你们长大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当农民或者当工人呢?其中有个小孩子跳出来说道:现在哪有工人和农民,都是农民工,我爸妈就是农民工呢,我爸妈天天唠叨我,要我好好读书,花好多钱给我出去补课呢,他们说:农民工不是人!你要长大了,当工人和农民就是整个家族的耻辱!
哎!我们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同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是写在宪法里的。结果全国人民以当工人为耻,以当农民为耻,全社会广泛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后,小孩子就遭殃了,所有家长必须逼孩子成为人上人。这几年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跳楼的小学生或初中生逐年上升。我问一个家长对此事有什么看法,这个家长很冷漠的回答:不想学习的孩子,将来做农民工被社会毒打,还不如早点跳楼呢!
现在纯农民或者纯工人是没有界限了,就统称为农民工吧,社会给他的活,多数人认知这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这个身份下的现状可能是:1,一辈子不是任何厂的员工,他们都是隶属于劳务派遣公司。2,12小时是标配,甚至14-16小时都很正常,黑夜颠倒,一旦年龄大了,就会被踢出厂。3,找不到老婆,女人单身养条狗,也不会去找农民或工人做对象。
虽然家长说出了农民工的现状,从而逼孩子读书,但是更大的残酷,他们并不知道,在“马云们”价值观的倡导下,中国走向了内卷化社会,逼迫全社会都在进行激烈而无效的竞争,所有孩子走上社会,硕士生已经成了标配,有的为了这个标配,国内拿不到,就去英国拿一年制硕士文凭。虽然孩子们脱离了农民或工人的行业,但是996是福报,715是生活,一大批资本集团对他们啪啪打脸,教这些孩子怎么做人。过去或许悄悄的存在这些状况,但现在都是明着来了,甚至变成了法律,称之为先行试验区了。
现在的企业其实也不容易,职场最大的内卷就是劳资双方的不信任。这也算是一个历史遗留阴影吧,98年下岗潮,寒了一代工人的心,现在谁还敢做工人呢,现在做工人的谁还想搞什么工匠精神,在马云、贾国龙、白鸦、等等一众阿里系创业的老板眼中,员工就是干电池,员工就是耗材,仅此而已。这种不好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实体企业中的劳资互信,结果很多技术工人都断代了,年轻人不愿意做啊。以前工资低,但是能干一辈子,有退休工资,能分房子。现在呢?年龄大了就让人走。如果你是女孩子,你愿意找产业工人当男朋友吗?你愿意嫁给农民或工人?
不当农民工,职场白领也是殊死搏斗的在竞争,还不一定有农民工活的命长。于是就剩下了老板和公务员两条路了,公务员工资也不高,但是不会让孕妇或者年龄大的人滚蛋,至于当老板呢,这个就比较风险大了,这几年创业的很多年轻人大部分都失败了。
我问一个程序员,你们每天要做16个小时,但是并未感觉到你们行业有什么护城河和壁垒,比如淘宝和饿了吗被拼多多和美团几年就弄死了。他说:我们毕业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当程序员是吃青春饭,一定要转管理——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骨子里给我们的观念还是劳心者治人。劳心者是管理者,程序员、工人都是劳力者。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一个有经验的老程序员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个平庸的管理者,但社会不认可底层的价值啊。底层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有价值,给自己贴上个不是人的标签,互相伤害,还逼迫下一代学各种无用的东西。
如何改变目前这种内卷化的死局,这位程序员说,中国目前的困境是,1,严重的产品生产过剩,但是产品质量都不行, 2,缺乏创新和发明,都是在美国人的技术上做些应用场景搭建而已。比如国内的所有的电商平台,是没有任何门槛的,是人能做的。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中国在经济上才能重唤新生了。
如何解决呢?我认为,还是要把时间还给人民。产品质量不行和工人素质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是因为无效而激烈的竞争后,中国所有产品的价值都成了九块九了,所以谈不上价值。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同样是中国人做的,但质量要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做的。政府要有所调控,纠正中国畸形的经济。
如何解决创新和发明,也是要把时间还给人民,如果国家陷入了“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不仅人民不是人,整个国家也不会得到任何国际上组织的尊重。发明和创新,都是有钱有闲的人搞出来的,所以好多科技、文艺 ,都是家庭经济好的后代做出来的。
那如何解决孩子们以当农民和工人为耻的这个认知呢?这个可能要多研究点德国的社会体系,我国一直学美国的,美国是犹太财团控制,中国人和犹太人有点像,非常聪明,也能吃苦,但是小聪明特别多,和貔貅一样,只吃不拉的价值观根深蒂固。任正非说过:为什么我不打价格战,如果我这种企业搞价格战,那很多企业就死了,你必须留着空间让更多中小企业活着呢,只有这种价值观,才能促进经济结构走向良性。
曾经有个汽车车间的操作工描述了他的经历,他说: 关于焊点和做工来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人的技术不差,而且像上海一汽之类的车间,自动化程度不比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差,(去过上汽在南汇的工厂,那里是组装荣威350的车间,也去过位于德国汉堡的奔驰S350的组装车间。)所以就自动化率来说,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但我们差距主要在人。对于职业的认可度。在现在的中国,工人的认可度就比农民工高那么一点点。在欧洲,工人认可度虽不如律师工程师高,但绝对有职业自豪感。某日,在一汽车制造工厂,公司高层特意为一位在此工作40年的老工人办退休欢送会,老板亲自感谢在场的所有高层都握手感谢,而这位老工人的妻子当时也在场,脸上有那种为自己老伴自豪和光荣的表情。所以在如此一个对人力有较高认可度的环境下,产品的质量我想应该不会很差。
另外一个便是年轻工人的问题,在德国荷兰,还一直保有学徒制,举例在荷兰,一个工人在进公司之前,在上学期间,就会去工厂实习,(并且大部分在择业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实习的工厂)工厂的老工人会亲自示范,亲自教导,一起工作一起coffee time,大概在2-4年以后,才可以独立负责某一部分的制造。
而在中国,据我所知,从进公司到最后上岗,大概实习期是6个月。最后还有是工资,在欧洲,一个工作超过30年的老工人,月薪大约在4K欧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荷兰,一间60平米的公寓楼,大约售价在10-12W欧。关键是还有政府的廉租房,大约房租在400-500欧/月。基于这几点,我其实一直很佩服中国制造工人,能够在如此的恶劣的社会工作环境下,还能保证产品质量,真的很不容易啊!
不过随着中国人口的急遽减少,或许会倒逼着经济向高品质和精细化转型吧,但这个也需要政府倡导并传播把人当人的价值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