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科生真的没有用吗?

zhoubotong 周伯通 2022-07-23

文科误国,文科生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认为不是文科生没有用,是中国高中产出的“高考式”文科生遭到了大家的鄙视,90年代,文理是严格分科的,选择文科的基本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仅仅是理科不好,而且是语文、政治、历史都不好,选文科至少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至于交白卷,只是为难文科生的有一点,那就是数学必考,这就有点难为人了。

 

美国这次拒签了中国50名理工科留学生,美国的意见是,你可以来我国学习莎士比亚什么的都可以,但是来学理工科不行。今年国内高考,每个省都对文科录取分数线做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招生数量也在减少,这一下更让中国的家长们,觉得孩子选择理工科才是出路。

 

经过多次改革,现在其实文理界限分得也不是很明显,很多省份采取了3+1+2的高考模式,语数外必考,物理和历史中选1科,化学、生物、思政、地理中选2科,这让考生能作出最优于自己的选择。

 

当然了,偏文的似乎不被国家待见是有原因的,高考时文科分数线是越来越高,这明显是国家有意为之,也是社会有意为之。这是因为文科的学习难度其实远远大于理科,国家需要找到真正的文科人才,那真正的文科人才在哪里呢?

 

在2020年从高中选拔强基计划人才的时候,虽然还是以理工科为主,但偏文的科目出现了古汉语古文学、历史哲学两个专业,从国家的导向来看,这是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文科培育人才的周期,真的很长。现在看文科生没有用,是因为他们读了几本教科书就参加了考试,甚至有人报考了师范,出来当文科教师继续害人。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批文科生,年龄也才20多岁,但是他们学贯中西,二十四史熟读,又能伏下身子去民间,知识格局和家国情怀和现在的文科生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舆论战总是搞不过欧美人,你读教科书长大的文科生哪是他们的对手?如果要有文化自信,并同时要有世界格局,还能为国家出力,必须要做三件事情:1,你要有大量的书本阅读和知识沉淀,2,要有更高的人类情怀,仅仅是为赚钱,把文科能读好是不可能的。3,要能走群众路线,教育部门对于高考,指定了些课外书,比如有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是很对的一件事情,但大部分高中生反映,这本书难读的很,枯燥无比,一点意思都没有。

 

好多文科生后来发展成为了吴晓波那种人,吴晓波最近公开发表言论说:社会上大多数是无用的人。如果陈独秀、李大钊们也这样认为,中国在100年前就完蛋了。等国家有难,吴晓波们跑的比谁多快,还会写大量的文章赞扬侵略者。唯有普通的民众,在家国情怀的文科生的带领下,前赴后继地奔向战场。

 

吴晓波这样的人,仗着自己读了点书,其实啥也没读出来,至少古汉语和历史绝对不过关,看不到一点文科素养的样子。这就是全社会诟病文科生的原因。在当代,我们也出现过一些大家,比如路遥,他写的《平凡的世界》,真真地是深入了田间地头,才有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画像。

 


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被迫学了文科,又不爱读课外书,就刷一些网络快餐文化,容易被一些充满激情诱惑的“歪书”带偏,还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独醒于世。 一些人到了中年,反思自己20岁时候的言行,觉得自己和小丑一样,这就是读书少和社会阅历少的必然结果。

 

理科解决物质基础,文科解决精神需求,这两者必不可少。现在我国重视理科,是因为毕业了拿来就可以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持续地解决国家的物质基础。文科人才培养周期有点像中医学, 你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他喜欢学,其次他还要有悟性。

 

从长远来看,文科比理科更重要,理科改造物,文科改造人,比如目前的东南亚这些动荡不安的国家,包括印度的这种,他们并不缺少理科生,他们缺少一场新文化运动,国民理念没有跟上,社会治理没有跟上,改革没有深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凝聚力弱,最终丧失了发展的势头。

 

我们现在能够齐心协力地发展,要感谢前辈们做了几次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吴晓波蒋方舟等阴阳怪气的人的立足根基,也扫除了资本控制媒体的土壤。


但是我们国家要走出去,却需要文学先行,这一点力量极其薄弱,能够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我们,解决到处和我们敌对的情况,这些问题,恰恰不是什么“理工科”问题,恰恰是人文学科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学先行,肯定是要学好古文学和历史政治,这甚至比理科更枯燥,这更适合有兴趣有天赋有天下格局的人去学,如果仅仅因为理科不好而去学,出来估计只能给企业跑销售,带着个领带到处去忽悠人。

 

要培养文科大家,我觉得考试还是要继续改革,要做到三点:1,提高文科录取分数线,2,压缩选择题、判断题数量,多加些主观题。3,提高作文的权重。但这又牵扯到教师改革,除了教学改革,还有阅卷老师的水平考验。我认为是标准答案害了文科生,但是如果试卷上没有标准答案了,我们怎么去判定水平高低呢?

 

古代赶考,一篇文章定终身,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对阅卷老师有很高的水平考验。但是放榜之日,状元的文章,文采、立题、意境,无不为大家所服,这些人,如王安石、苏轼、范仲淹、张居正,他们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这种文科生的格局并非是现在的学生可比的。

 

说文科生没用,是我们还没找到培养文科生的方式,目前也没有余力去做这个时期,所以真的想把文科学好,自己就要努力地从古文学和历史中去研究,光靠几本教科书是没有用的。


央行这几个文科生,有病建议送医,无病建议开除

常州:杜绝文化领域的“蒋方舟现象”,需了解历史走进人民

美国为什么注定会衰落?

 


 

 

明人不说暗话,

支持的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