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拨减负,工厂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这次给学生减负,小学5-6点放学,中学8点放学,高中9点放学(周末单休)。工厂老板说,这下子父母们可以放心地加班了,因为有老师帮你们看孩子了,你加班完后顺便给孩子接回家。
我们得思考下减负的目的是啥,官方所要促成的目的就是教育公平,不让资本另建一套教育体系,来冲击现有基础教育,导致中产阶级疯狂内卷,让寒门的孩子没有希望,造成阶级固化。
但民间的说法就多种多样了,比如说是为了生三胎,但我觉得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如果要达到生三胎的效果,一定是要给工人减负,做到8小时双休,才能谈生孩子的事情。以前老师倒是生孩子的主力军,毕竟怀孕不会失业,双休有寒暑假,现在老师也不会生了,因为要帮大家看孩子。
学生是否能减负?我看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早上6点起床,晚上路上加上堵车的时间,得晚上10点才到家,以前学生正常放学,他可以自己坐公交车或者步行回家,现在就是高中生,也一律得家长去接,有家长说:学生一天坐的时间太长了,恐怕后果难以承受!生长的激素长期处于不活跃的状态,长大了会成为低欲望的人,那青春的火焰被熄灭了。
我比较认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减负之后,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依据学生的天赋和自律的能力来选拔真正的人才,那些培训能让人跃一个阶层的孩子是有,就是不断地刷题,刷到熟能生巧,确实能应对考试,但提升的数量还是有限的。
减负之后,中学生家长还是颇为焦虑的,因为学生家长希望孩子上高中,而不是中考之后去职校,但中考录取率基本是对半开的,补还是不补,都改变不了固定的升学率,家长就是用补课的方式来祈求自家的孩子能刷掉别人而已。
为什么家长有这种心态?这就引出一个哲学话题了:教育内卷的问题,永远不只是教育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产业工人收入越高,社会地位也受人尊重,家长的心态就越放松。但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谁在这些年,把工人的社会地位一撸到底,我们要反思,哪些人导致的这种结果?
现在的产业工人收入确实提高了,有些比办公室人员还高,但社会地位却极其低下,每天2班倒,甚至更长时间,用过劳死的方式获得的收入并不让人青睐,即使有很高的收入,找老婆也找不到,世俗的眼光中,甚至觉得流水线工人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职校的原因。
国家教育的方向,我估计是要对标德国,但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成功在“双元制”上。“双元制”的意思是,你可以一边在学校学文化,一边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做学徒),理论实践两手抓。由于企业不随意辞退工人,只要你自己不走或企业不破产,就相当于终身制。所以老师傅也愿意带新学徒,还有工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受人尊重的。
不过德国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有欠缺的,中国铺天盖地的外包工,工厂长年招工,上午招100个,下午就走掉了105个,工人普遍没有安全感。那么反映到从小的教育上,家长就会威吓小孩,说:你不好好地补课,将来就只能去车间打螺丝。
这一拨减负,一些中等的勉强还能冲一下的孩子注定是要去职校的,还有教培机构的老师失业了,他们已经去寻找进厂的工作了,作为家长,有老师帮你带孩子,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加班了,我看此次减负,最大的赢家或许是工厂。
支持的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