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轻小说到底是什么?

2016-01-12 天天座 三文娱


动漫与二次元回复000查看产业必读文章

轻小说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历史与乱象?轻小说流行的本质有哪些?国内原创轻小说处于何种发展状况?将来又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来听听轻小说从业者怎么说。


去年五月,三文娱发布过一篇文章。

二次元创业地图(2015五月版)(←戳蓝字可阅读)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产业有了许多的变化,当时的文章中也有一些细节因为时间等原因未能很好的查证,所以,我们在准备推出经过更新完善后的版本。


在正式推出年度版二次元产业地图之前,我们想先讲讲几个基础概念,比如:

二次元到底是什么?

IP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聊聊轻小说,它在日本已经成为二次元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内也有诸多创业者与投资人看好,不过对于国内部分读者而言还是个新兴的行当。


本文的作者是某轻小说网站资深编辑天天座,他从一个轻小说从业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讲述轻小说的历史与乱象;将轻小说与后现代波普艺术进行比较,讨论轻小说流行的本质,以及国内原创轻小说的发展。


在开始浏览下文之前,您也可以看看三文娱此前的分析研究,比如讲述轻小说基础概念的《轻小说是新希望还是伪命题?》,比如分析日本轻小说帝国角川的IP的养成与价值实现——角川轻小说业务分析》。

首语


轻小说在ACGN产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份额。从实体出版,到动画、广播剧改编,甚至手游,可以说是产业中最基本的内容形式之一。虽说如此,国人对于轻小说的了解实际上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


到底什么是轻小说?


这里,我想从基本的传播概念上尝试解决轻小说的定义问题。


轻小说的杂乱无章


真要用文学观去对轻小说做一个划归,实际上在我来看根本是做不到的。不仅如此,在我看来甚至不用去研究什么日本轻小说发展的历史。


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没有意义的。



从七十年代新井素子女士在书写第一部负有轻小说之名的《开往星星的船》开始,到现在日本轻小说进入web网络时代结束。它从来都是各种类型小说的杂烩,从来都不是划归成类型小说的一种门类。


甚至已经有了“作者本人说他是轻小说,就是轻小说”的论调。


不仅如此,在这段时间里原初形态的轻小说不断改变。距离传统文学观的小说越来越远,早已大变样。而促使它向“轻小说”迈进的,正是ACG风气的兴起。


可以这么说,ACG在产业、氛围、新的观众文化诸多方面一直在影响塑造着轻小说。请注意,我所提的轻小说是一个观念上的产物。


大家并不用藏着掖着。


我们大家绝大多数,都是从读网上的轻小说翻译开始接触它的。我们国人心中所理解的轻小说,本来是一个写着外文,大多数人读不懂的舶来品。从开始到现在,经过不断的转手和再解释,才变成我们所看得明白的“轻小说”。


在从业之前我对这种情况,感到比较迷茫。因为从传统文学观点上,没有办法给轻小说出路。甚至从一开始,国内ACG爱好者心目中的轻小说也许就是不存在的。


然而,在某一种艺术观上这种苦恼却是完全不存在的。


这便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下的轻小说与ACG


波普的定义由理查德·汉戴尔概括为“流行的,转瞬即逝的,可随意消耗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企业的。”


波普艺术与轻小说,真的有共通之处吗?


先听我一条条指出。


总览ACGN产业所产出的各种产品,无不是拿出去贩卖的商品。通常来说,一本漫画一部轻小说确实会有一些流传已久的。比如《物语系列》、《凉宫春日系列》,都是至今还在被读者津津乐道。不过绝大多数作品的热度不会持续多久,会在短暂的时期达到人气的顶峰,之后就会热度消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MF文库J出品的很多后宫向轻小说,《机巧少女不会受伤》、《其中一个是妹妹》、《绯弹的亚里亚》等。



轻小说《物语系列》改变动画《化物语》


所谓流行和转瞬即逝是商品的基本特点,轻小说亦是如此。


拿轻小说来讲,它的载体是以文库本这种日本特有的发行载体为主。这种文库本一般都是平装,A6大小,105mm×148mm的版面。基本上以前就是作为精装本和普通平装本之后,再次进行销售的廉价口袋书,价格比起前两者少了很多。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日本很多轻小说出版公司借由低价策略,用文库本直接印刷出版单行本。既经济又实惠,也为轻小说受到经济能力不高的年轻人的追捧,打下来不错经济基础。


所谓可随意消耗、廉价和批量生产是大众文化商品的基本策略,轻小说亦是如此。


从轻小说内容上来看,轻小说多以年轻人很容易接受的口语为基本。中间涵盖了诸如很多如美少女、战斗、魔幻、校园、推理等流行元素,再加以轻松易读的轻快笔调,这些天马行空无所不包的元素,正是能吸引年轻人的地方。这里我想到了《机巧少女不会受伤》第一卷的后记,作者海冬レイジ在里面吐槽说道“一群一个多世纪前的少男少女们,说着现代的日语交流,想想都觉得很奇怪吧”。虽然这只是个玩笑话,但是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轻小说的内容在流行元素堆叠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上具有很强的向心力。



《机巧少女不会受伤》男女主


所谓年轻人、诙谐风趣、性感、恶搞和魅惑人,正是轻小说这类产品的内容特点。


在产业链上,自然不必说角川书店这个日本轻小说产业最大的控股者。从一些轻小说所经历的一系列进化便可看出。现今那些具有相当人气的轻小说,或改成了动画,或改编成了广播剧。诸如《凉宫春日的忧郁》、《绯弹的亚里亚》、《魔法禁书目录》之类,都在改编成动画作品之后拉动了好几倍的原作小说销量。以原作为基石,一系列周边产品为原作带动了销量,又为动画产业提供了比较现成、较为优良的原作改编内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体产业链十分完整全面。



所谓大企业,正是这样成熟产业层级构成的体系铸就的。


这正是波普艺术对商品文化的概括,也是对轻小说在各个方面的联系。


轻小说与安迪沃霍尔的复制魔法


波普艺术的集大成者,便是20知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杜尚之后又一个把传统艺术家,搞得目瞪口呆的人。


他的所有艺术作品,几乎全是复制印刷品。独一无二的真迹,几乎没有。这种诡异行为的背后,实则是他对商业流行文化的独到理解。


在安迪沃霍尔看来,复制才是流行文化最根本的属性。


在我看来,这个行为观点实则就泄露了天机。这个天机就是——所有的商品,都处在一个复制变异的过程中。


可以这么说,复制一直在进行。


我们都是后现代主义在国内兴起时,波普艺术之下的流行文化受众罢了。


轻小说自然就在里面。它不是复制的开始,也不是复制的结束。只是处在复制的过程中的一次变异。


在ACGN四种类别中,轻小说可以说是处于很奇特的地位。因为它的成型时间应该说是最早的。


A的“animation”是动画,这是很晚才成型的内容形式。


C的“Comic”是漫画,成型时间较早但是就目前来看内容的基本类型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G的“Game”是游戏,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但是爆发出十足的娱乐性则是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


N的“Novel”是小说,从古至今只要有故事的存在无论是口头还是文字,都具备着不可比拟的娱乐性。小说自一开始,就具备极为强烈的世俗感。不管是在古登堡印刷术没有兴起的古代,还是报纸铅字盛行的近代,亦或者实体书和杂志兴起的现代。小说都是一支可以联通任何读者,被任何读者所解读的最通俗形式。


从古到今,小说的门类派别纷繁复杂。然而小说一直是小说,大体上是没有改变的。但是它的细节随着复制的进行过程,不断地在变化。就如同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一样。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小说在ACG领域则又完成了一次新的复制。


正如上节所言。我们将轻小说甚至ACG产业的商业、文化、受众等多方位特点与波普艺术的特点进行对照,几乎可以一一对应。


轻小说在产业中复制成了广播剧、动画、动画副音轨、漫画、游戏和周边其他产品。而在读者中,他们对小说进行二次创作用原有的设定画同人漫画、做同人音乐、COS喜欢的小说人物甚至是去写自己的故事变成了新的同人小说。


这点其实极其重要。


商品文化里信息交互的速率决定了一切。信息交互的系统越畅通越快捷,复制的过程就越快速。


信息的交互最基本是通过口语和文字来实现的。轻小说则紧抓着此点,运用文字的最易操作性和廉价性,实现了信息交互的最大化。可以说,每一次书写新小说都是一次文学技法、作者观点和故事的全方位化学反应。


你可以不懂画画、可以不懂音乐音阶和节奏、甚至因为脸的问题(笑)羞于去COS人物,但是敲击键盘动笔书写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复制的成本极为低廉,交互上不可谓不快速。


终于,在某个时候轻小说也成为了国内ACG领域的大板块。在这个阶段里,ACGN的亚文化形式的这很值得我们去看。


亚文化与轻小说的定义


每一张《玛丽莲梦露》,都是不一样的。各有不同的美,也自有不同的人喜欢。喜欢这些局部画的人,就组成了亚文化。


说得通俗些,就是小圈子。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会组建各种各样的小圈子。


这些小圈子的东西,能够对主流这个大圈子产生影响,甚至一些彼此相近的小圈子也能拼成一个大圈子。


我们把这一个讲法套入轻小说这个群体,也就能发现。实际上国内的轻小说读者很多时候都是包含在动画爱好者、网文爱好者之类的稍微大一点的圈子里。往下细分,每个轻小说的爱好者贴吧、QQ群、微信交流群这些也都是更小的圈子。甚至去对比每一个不同的QQ群,他们都代表了不同而且很有特点的小圈子文化。


从国内ACG文化兴起来看,其实是跟着互联网的兴起一起走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依托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交流地,把八十年代到现今日本ACG爱好者干了三十多年的事情用了十多年就干完了。


这个与时间的积淀什么什么的,都毫无关系。


日本的宅文化和国内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总得来说,网路的信息交流让我们走完日本走了这么多年才走完的路,从信息传动和交流模式上完全跟上来了。


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的ACG圈子也都基本有了亚文化该有的样子。轻小说这个圈子也是一样。


“跳脱轻快,容易阅读”,这个打着轻小说旗帜的公司最爱讲的口号。但是,这个说法本身有些蹑手蹑脚的。要知道,现在小说包括文字洗练的严肃文学,很多都是具有这个特点的。那么他们是什么?也是轻小说吗?


压根不是。


既然不能把它们简单粗暴的进行划归,只能说明轻小说并不是文体。


事实上,轻小说包含了几乎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类型小说样子。青春、校园、恋爱、奇幻、科幻、神秘、恐怖、历史、推理,题材的丰富程度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说老实话,如果从文学观上去讲,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讲不通的。这已经不是一个文学上的问题了。所以,一开始撇清这个概念,以及ACG的基本特点是极为必要的。


决定轻小说是与否,不是任何的权威理论又或者什么东西。就只有一条判定方法——你是否是这个圈子的一员,又或者你是否在这个社区里居住。


如果这么讲,轻小说到底是什么?


这里我要给一个论断,轻小说只是爱好者社区的招牌,仅此而已。


它就像虚位的国家元首,立宪政体的国家。任何想在给予他人凝聚力的招牌上,争是非的行为,不是当局者迷,就是酸腐文人。


这点如果不明确,不仅仅对轻小说创作束缚手脚,也对做轻小说从企业发展会有很大的祸患。


复制仍在继续


把焦点放在国内原创轻小说的发展上。


目前国内轻小说的发展,建立在网络文学兴起发达和实体出版业衰微的基础之上。曾经想在中国轻小说上,占据市场空间的实体出版公司。目前生存环境,不可谓不恶劣。


一些知名的轻小说杂志,与有着轻小说栏目的杂志,基本上都处于很挣扎的状态。12年创办的《天漫轻小说》已经离人而去,曾经轰轰烈烈的“国轻运动”也不复踪影。


总的而言,日本轻小说的巅峰时期是实体出版兴盛的事情,妄图复制日本的传统模式不顾时代形势显然是走不通的。


现在实体出版衰微,是世界性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果不能够结合目前的大势,还给过去实体出版的旧东西唱赞歌,对轻小说在国内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在小说产业上,中国商业小说内容的土壤则是在网络诞生的。起点、创世、纵横之类的网络小说站,早已有了成熟的商业链和内容产生平台。


发展在时势,不在概念。


轻小说的发展也必须站在成熟且前列的商业运营体系下,才能得以生存。正如同海明威所言:“前人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不过是后人的几行字。”现今,还战斗在轻小说产业一线的国内无一不是以网络平台为基本的。


比如说,SF轻小说、轻文APP、不可能的世界(该站是否是以轻小说为主打,还存疑)。据称,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创业者会投入到这其中。这对国内原创轻小说的发展,确实很有益处。


复制的新因素


不得不说,华文轻小说原创的作者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故事风格上大体可分为模仿日轻的模式,和想将国轻本土化融入中国元素的。


前者多采用动画中一些很常规的人物属性,诸如傲娇、三无、毒舌等来完成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编排也多和日轻相距不远,只是单纯化用比较中国特点的元素作为点缀。很明显就是以日轻作为自己写作的蓝本和范式。如当年第三届台湾角川轻小说暨插画大赏的轻小说大赏银赏的《谢谢你!坏运》就是典型。



后者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轻多取自中国的传统题材,从设定上多以神话传说配合带有古韵的元素和文风作为切入点,人设上也多为青春靓丽的少年少女作为流行元素。角川华文轻小说暨插画大赏中获得银赏的《棺物语》中国古典文化与轻小说混搭在了一起,给此类国轻一个尚属不错的范式。




广义的国轻更多注入了国内青少年关注的问题或者题材,配合习以为常的元素作为故事背景、元素和文风,再化用日轻的基本人物塑造方法,文风上或古或今各有不同,甚至也不吝惜是用网络文学中常用的故事模式和写作方法,变化极多。


诸如,SF轻小说网的人气作品《因为我是开武器店的大叔》和本届长篇和中篇征文第一名《暗杀失败的他反而变成了她骑士?》和《世界倾坠之时》、墨熊老师在华文轻小说大赏中拔得头筹的《苍发的蜻蜓姬》。


不管学习日轻还是书写国轻,在我看来只要写出自己的世界,描绘出自己想象世界中的完美都是优秀的轻小说作品。


不过无论类型的国轻,虽然都有了些许进展但还是有所局限。


文法水平较低、故事情节编排时常出现问题、元素堆砌失衡、故事空洞不够有趣、人物设定模板化严重。这些问题,还在困扰着对国产轻小说有所热情的作者们。


在我看来,还是由于作者本身对于故事原理的理解,和故事手艺不够精进的缘故所致。


因为这一批的作者,大多数都还是阅读翻译文学、网文张起来的一批人,年龄也普遍偏小,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个人阅历,和对故事基本原理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如此,受小圈子习气的影响较重。


但是,就是这帮人构成了完成轻小说新一轮复制的底座。如何在轻小说这个大圈子下创作出好的轻小说,好的小说,好的故事。这不是从单单看两三篇甚至几百篇日本轻小说能找到答案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对自己写的东西有热情。不要用狭隘的门户之见,封死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面。


就拿人物来说,如果作者真心喜欢傲娇,想要塑造出完美的傲娇。假如某日技艺精进,他心中完美的傲娇可能就能书写出。


就拿故事来说,如果作者真的觉得网文模式也可以轻小说,那就投去心力去编制那些妙想天开的情节。


就拿风格来说,努力贯彻自己的文风不断完善,不用刻意日系或者刻意国风,只要自己是写中文小说本就是国轻的。坚持自己独有的东西,放开自己的心。


好的观点要学习,好的经验要吸取,好的理论要理解。什么样的小说,什么样的理论都要看都要学。


现在迈向后现代,崇尚娱乐文化的新一代,再固守旧有的文学派别、技法、国轻日轻这种无趣的门第观念,都已经是毫无意义的行为了。


有用则拿来,提高写作量和练习量,多和读者交流相互学习才是根本。


结语


国轻会走向何方,我并不知道。


编辑只是读者和推广者,不是创作者。富有热情的,为我们展现他们心中或完美的日轻、或完美的国轻的人是创作者。


创作者是新的复制进行者。


他们唯一要做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无限扩大无限多样的超知识空间中,寻找到表达自己世界,描述自己世界的某个知识作为工具和某种理论中的夹缝利用起来,把自己的对ACGN的热情,甚至一切东西灌输进去,才能写出动人的轻小说。


作为轻小说从业者,我希望看到新复制的完成,看到不断变化的轻小说。


新文化新娱乐新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干货最多的动漫产业新媒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