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迪士尼《疯狂动物城》震惊了?谷歌微软Adobe等巨头,在押注向中小动画公司卖水的生意

三文娱原创 三文娱 2019-04-06
动漫与二次元回复000查看产业必读文章


最近几天被讨论最多的,非《疯狂动物城》莫属。


在惊叹迪士尼这部新片的创意和技术能力的同时,三文娱也看到一些别的信息:


谷歌、微软、Adobe这样的巨头,基于不同的出发点,都开始重视面向中小动画工作室的技术服务,它们纷纷投资或并购相关的提供B2B服务的公司。


还是先看两段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8798o4f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时光网的《疯狂动物城》幕后揭秘特辑,二十多分钟长度的视频,访谈了迪士尼多位制作人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87mo343k&width=500&height=375&auto=0
《疯狂动物城》主创的访谈,时长接近五分钟。


迪士尼这种大手笔的制作,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动画团队来说,很可能是遥不可及——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硬件设备高昂的使用和维护费用,会让他们痛苦,从而不得不在资金和质量之间进行妥协。


但是,中小团队们,也有潜力创作出好的内容,资本资金从来都不会垄断创意。


在欧美,许多巨头公司就看到这点,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对动画和影视特效的技术服务,进行了投资并购布局,特别是在互联网云平台出现后。


2014年8月,“收购狂魔”谷歌收购了Zync,并将它迁入到谷歌云平台。


位于美国硅谷的Zync,它的视频和特效渲染技术,基于云平台,将3D程序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中渲染,结果画面被传送回用户终端中加以显示。


在常规的制作流程中,制作团队通常要搭建一个“Renderfarm(渲染农场)”,这需要一个制作团队拥有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器机房和大量的维护人员。尽管目前计算机设备成本在逐渐下降,但是一个渲染农场的硬件使用和维护成本仍不可小觑。


而Zync等公司提供的云渲染服务,能达到较低成本,较少的时间和较高的运算效率,对于那些资金有限、时间紧张的中小型制作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在谷歌收购Zync后,一些使用Zync服务的好莱坞公司,都不得不从亚马逊等平台转向谷歌的云平台。这或许就是谷歌收购的用意所在。


除了谷歌之外,还有许多目光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2014年5月,微软收购了GreenButton,将这家新西兰的云渲染和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整合在微软的Azure云平台结构下。


GreenButton由曾经参与过《指环王》电影制作的斯科特·休斯顿(Scott Houston)所创建,在收购前就是微软Azure的客户,有深度合作。


Adobe去年收购的Mixamo,是一家3D角色与动画在线生成平台,用户可以直接上传自己设计的或使用平台提供的3D角色进行创作,同时也可以将角色套用Mixamo 中的 3D 动作。Mixamo包含上千种可以直接选用的服务。


Adobe的收购,目的是将Mixamo整合进Photoshop,增加软件的付费订阅用户。Adobe还把Flash软件改头换面变成了“Animate”。


由前梦工厂员工创办的科技公司Nimble Collective,今年2月份获得850万美元的融资,宣布将搭建一个可以进行动画制作和渲染的云平台,来满足那些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技术工具和充足预算的动画师进行创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动画师们的沟通。


跟虚拟现实沾边的技术服务商更是受到热捧。


影视特效和虚拟现实云渲染公司OTOY,投资人包括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和DST的尤里•米尔纳——没错,就是那个投资了Facebook、小米、京东的DST。米尔纳的投资,应当是看好OTOY背后巨大的财务回报潜能。


由苹果、工业光魔资深工程师们创办的Pixvana,在2015年12月被报道获得融资600万美元。它要为自家工作室和其他需要虚拟现实流媒体技术的团队提供解决方案


在《三文娱一周岁啦》一文中(点击链接可阅读),我们提到三句话:


 一切产业的终极目标都是娱乐。

内容正在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我们身处一个巨大的内容人口红利的时代。


在这个娱乐内容淘金热的时代,卖水无疑也是一门极好的生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