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多家环保民企“易主”,是形势所迫还是大势所趋?

程彩云 环保圈 2022-07-08



作者 | 程彩云

近日,笔者与身在南京的朋友闲聊,他说:“女友考进国内某知名大学环境学院博士,不得已辞职陪她北漂。”


闲谈之中提到就业问题,由于他是环保工程师出身,凭技术吃饭,好工作自然少不了,面对两家环保企业入职offer,一个是背靠财团的民企,另一个是北京某土著国企,即便民企工资待遇相对丰厚,他还是不假思索选择国企,他说原因很简单,“国企比民企抗压能力强,也更安稳。”


这本是个人职业选择的问题,却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近两年环保民企在经济调整期所处的生存境地,不仅中小型环保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短缺、应收账款高企等经营困难,还有一些,前几年发展不错的,表面看着很光鲜大型知名上市民企,如东方园林、神雾环保、*ST凯迪、盛运环保等,也频频爆出资金链断裂、裁员欠薪等不利消息。


01

从入股到入主,今年国资“接盘”民企再掀热潮



近两年,为了好好活下去及活得更好,有的环保民企变得更加务实,不再一味跑马圈地,而是更加注重优质项目筛选,调低经营目标;也有的民企选择瘦身,缩减经营性开支,砍断经营不善的业务,专注精力攻克盈利板块;还有的民企,如业内熟知的东方园林、碧水源、清新环境等,进行股权变更,甚至创始人不得不将努力多年的心血“拱手让人”退居二线,引入国资入主,主动寻求“输血”。


市场寒冬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猛烈,从2018年上半年东方园林发债失利延续至今,情况并未好转,进入2019年,环保民企“变身”,国资驰援行动持续进行。


3月,启迪环境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出现股权变更——雄安新区管委会、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将与清华控股并列成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


5月,清新环境发生实控人变更,四川地方国资四川发展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张开元旗下公司退居第二大股东。


6月,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约以16.3亿元收购锦江环境29.79%股份,收购完成后,浙能集团将成为锦江环境的最大股东。


7月,继2018年末公司实际控制人何巧女转让部分股权之后,7月30日,东方园林(002310)引入国资股东消息终于落下帷幕,通过一系列动作,东方园林将正式成为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旗下控股企业。


 7月 ,碧水源公告与中国城乡控股集团(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完成过户登记手续,中国城乡正式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占比 10.12%) 。


.....


其实,国资入股民营上市企业,寻求战略合作,在环保领域,早已不足为奇,但是今年的热度、速度及影响远超往年,甚至有媒体预判接下来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从入股到入主,今年国资“接盘”民企为何再掀热潮?


有专家表示:其一,与之前的技术和装备“小打小闹”合作不同,这次国资入股民企的程度更深、参与更多,不少企业都涉及到大股东的易主或管理权的变更,后期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对环保产业的影响毋庸置疑;其二,今年国资瞄准的对象、民企股权发生变更的,比如东方园林、启迪环境、碧水源等,都是业内名气很大、经营风生水起的上市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引领和代表着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它们所带来的的“逆向混改”、“国资进场收割”等影响很容易被放大,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虽然每家企业引进国资的战略考量各有差异,但受形势所逼,背后折射出的生存艰难境遇都一样。众多周知,近两年,受政府去杠杆、融资环境普遍恶化、PPP整顿的大形势下,不少民企难以独善其身,融资受挫、银行断贷,腰包突然“捉襟见肘”。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眼下,环保民企“卖身”国资“接盘”,即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02

多种因素叠加,形势所迫?



首先,先弄明白形势所迫与大势所趋的区别


形势所迫,简单的说就是势的方向不同,好比你被人围住了,这种形势下即便别人都同情你,你也被迫向围你的人求饶,因为你势单力薄,无法与其抗衡,只能祈求他们施以援手救你出困局。


大势所趋,本质就不一样了,通俗点说就是所有人都认可的、都向往的、是潮流的方向。

说白了,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三国统一即为大势所趋,刘表被围城攻打就是形势所逼。


国资驰援上市环境民营企业,尤其是涉及到股权变更,多为形势所迫。


去年8月,东方园林原实控人何巧女跟央行行长的对话,火爆朋友圈,虽说一句戏言,但也道出民营企业缺钱的心声。她说:“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有PPP专家表示,在前几年的投资放水期,不少环境上市企业对PPP模式风险认识不清,尤其是被PFI类的、付费模式不清晰的PPP项目冲昏了“头脑”,一窝蜂加快投资,这些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融资需求又高,很容易造成财务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又遇到PPP强监管、清理出库等多重政策规范,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对地方债务规模控制、股市的萎靡不振等多种因素交织到一起叠加形成,造成曾经大水漫灌的融资渠道受挫,企业现金流“告急”。


他表示,不能把问题片面归咎于PPP模式,认为都是PPP惹的祸;也不能简单认为宏观大环境不好导致,即便“形势所迫”也能“事在人为”,也有一些优秀环境企业脱颖而出。


今年3月份,碧水源创始人文剑平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也曾表示,出现资金链危机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PPP急刹车,二是金融领域去杠杆,导致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快紧缩,贷款也越来越难。


当然也有企业自己的因素。一是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不够,对股市“双刃剑”的属性理解不够,股票质押安全“防火墙”不够高;二是发展步子迈得太快,动不动就要做一千亿、一万亿,把负债搞那么高。


这个曾将喊出过“中华不碧水,吾辈誓不休”口号,在面临企业财务危机时,他也在反思总结,这一年来也不断寻找买家,继与川投合作告吹后,又进入中交集团,到目前为止完成股权更替。(如前文所说)


也有企业创始人形象地说,“对于辛苦创下的基业,好比自己栽培几十余年的孩子,谁舍得拱手让人,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局以及公司长远的发展,与其干等着任它一天天衰落,还不如主动寻找出路,引入资金实力强的大型国有投资人进入,或许还有发展的生机。”


正如文剑平所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才会寻求机会与国资合作,来改善一下生存的环境,这就是我们引入国资的战略考虑,否则,我自己在那里扛着,感觉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前后左右都是航空母舰。”


03

“羊群效应”凸显,大势所趋?



现如今,环保行业有越来越多的“航空母舰”加入,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领域,资本刹车后,主要玩家变成了中央及省级平台公司、建筑公司、三峡集团等。


传统水务企业,即便是上市的大型民企,要么很难与其抗衡,要么主动加入它们的阵营。


有的成为设备供应商,维护好甲乙双方或上下游关系;更多的是投入它们的阵营,成为“自己人”,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如上述东方园林、碧水源、三峡集团入股国祯环保等。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也有人说是这是无奈之举,一方面:央企和国企融资能力更强,贷款利率能够下浮,而民企则大多要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5%,民企在与国企的竞争中就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环保行业的客户主要是地方政府,市场开放度不高,相较于国企,民营企业政府关系和人脉相对较弱,很难通过技术、服务赢得市场,发展机会受限


此时选择一家有雄厚资本做后盾的大型国企做背书,共担风险,不仅让有技术之长的民营企业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有了国企的背书,市场开拓和发展空间更有信心,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便是典型代表。


从最新的三季度财务指标上来看,中交集团与碧水源的合作协同效应正在凸显,营收和净利润双升。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碧水源实现营业收入35.54亿元,同比增长61.94%,实现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61.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79.82%。


朝阳国资接管东方园林也被某些行研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下的一桩联姻佳话,对于东方园林而言,与朝阳国资的强强联合正如虎添翼;而从国资角度而言,入手优质环保资产又何尝不是一个优选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民企被国资接手,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推行混合所有制,整合、融合和聚合的前提下,国资入股民营企业有可能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部分民营龙头企业的“羊群”效应一旦凸显,或将成向往的潮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混合所有制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是不同所有制资本的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掀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幕。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论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描绘了更加宏伟的蓝图。


事实上,环境民营上市企业寻找大树,想要汲取更多的“养分”和“肥料”为其遮风避雨,无可厚非,但背靠大树一定好乘凉吗?报上大腿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也未必,合作夭折另寻良配的案例也不少,最后的合作效果还是要看双方磨合后的运营情况,能否真正为公司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国资入股民企产生的效果,不应一味给予鲜花和掌声,也应区别看待,毕竟每家企业技术实力、研发实力、管理和运营能力不同,企业的基因和性质也不同,二者合作释放的能量也因公司实际情况而异。


有人说,今年只是国资与民企深入融合的开端之年,至于二者“联姻”之后,关系能否稳固、释放多大的势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如何,也只能交给时间和市场去验证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合作的趋势、速度、广度、深度都在加快、加深,二者演绎的故事也在继续上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