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以前这个日子,感觉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做做宣传,喊喊口号。不过,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和往年不一样。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全国多地遭遇到极端天气,历史罕见。北京的大风连续刮了三天三夜,阵风最高可达九级。齐齐哈尔的暴雪更是37年来最强,最高的地方能有2米。更不用说,1月份以来,一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起因其实也与动物保护有关,同属生态环境保护范畴。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以及横扫全球的大疫情,正在提醒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生态,爱护我们的家园。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01 “37年来最强暴雪”4月21日一大早,齐齐哈尔的居民起床发现,自家大门被积雪堵住了,只能翻窗户爬出。此前一天,大雪下了一天一宿,伴随着大风,积雪最厚的地方能有2米。有人的汽车被埋到雪里了,有人的蔬菜大棚压塌了,损失惨重。当地人说,自己活了这么久,还从来没见过4月份下这么大的雪。统计数据也显示,4月20日齐齐哈尔的单日降水量达到30.1毫米,是1983年4月2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一场“37年来的最强暴雪”。与此同时,距离齐齐哈尔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大风黄色预警已经持续三天了,阵风最高达到了九级,南郊观象台的最低气温也降到了2.9℃。算上前几年刮沙尘暴的日子,印象中北京春天刮这么大的风也不多见。北京大风,齐齐哈尔暴雪,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好不热闹!其实,近年以来,极端天气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发作。还记得2018年的夏天,亚洲、欧洲、美洲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曾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全国有55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号称“史上最热夏天”。紧随其后,2018年-2019年的那个冬天,北半球则遭遇到了极端的严寒天气。2019年1月30日,美国芝加哥早间气温降到-23℃,打破了1966年创造的-15℃的纪录。受此影响,芝加哥关闭了主要景点和学校,美国邮政总局也暂停了多个州的邮政服务。又是“史上最热夏天”,又是创记录的严寒,再加上大风、暴雪,极端天气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影响不可小觑。
02地球的“空调”坏了微信群里,有人感慨2020年的开年实在太“南”,能不能“重新来过”?其实,这么难的开局,也不完全是天灾,其中也有人为的因素。就拿北京的风为例,根据气象专家观测,这些年来,北京春天的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1960年至1979年,北京的大风日数为639天;1980年至1999年,北京的大风日数为299天,较前二十年减少53%;而2000年以来的二十年间,北京的大风日数减少为147天,降幅高达51%。风为啥少了?主要就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朱荣表示:“风的本质是空气流动,由于全球变暖,减小了冬季海洋和欧亚大陆的温差,因此空气的流动也就不如之前快,风速也相对应减小。
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地面的摩擦作用,高大城市群会产生绕流阻力,也使得风速可能会减弱。2018年“史上最热夏天”的时候,就有气象专家分析,极端天气与北极的“空调”作用瘫痪有关。这一年夏天,一向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气温最高竟然飙升到32摄氏度,前所未有。研究北极的科学家习惯上把极地比作地球的“空调”,因为北极地区的气温能够影响50千米高空的大气环流,而这个高度的大气环流则控制着整个北半球天气的形成和发展。遗憾的是,2018年夏天,北极这个“空凋”坏了,整个北半球也就进入了“史上最热的夏天”。
03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事实上,说2018年是“史上最热夏天”可能还为时尚早,因为更热的夏天没准正在路上。从事北极气象研究的美国罗格斯大学气候学家、美国气象学会会员珍妮弗·弗朗西斯研究发现:白色的海冰本来能够反射光线和热量,但当冰层融化,深色的海洋水体会吸收更多热量,融化更多海冰。北极温度的升高还会让大气环流从低纬度地区带来热量,使北极的温度继续升高。也就是说:一旦北极开始变暖、海冰融化,这个趋势会进一步加剧。2018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报告也警告说,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状况“可能由于气候变化的加速而持续下去”。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危机,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那样,“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其实,气候变化既然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人类活动反过来也能影响气候变化。比如说,减少碳排放,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有效改善“温室效应”,降低温度。而恢复生态和植被,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就能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