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垃圾分类“上海模式”VS“北京模式”,你更支持谁?

皓新 环保圈 2022-07-08

“五一”小长假过后,北京的垃圾分类说开始就开始了。还记得去年的上海,也同样经历了这一“劫”,虽然“劫数”相似,但“劫法”却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北京的垃圾分类更加“温柔”,一改往日“一刀切”的作风,可谓春风化雨,循序渐进。无论是“史上最严”的上海模式,还是更加“温柔”的北京模式,都是在垃圾分类道路上做出的有益探索。两者相比较,你更支持谁?


01 



北京的“四分法”更人性


上海的垃圾分类,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北京的垃圾分类,也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者的对应关系如下:

北京的“可回收物” = 上海的“可回收垃圾”

北京的“有害垃圾” = 上海的“有害垃圾”

北京的“厨余垃圾” = 上海的“湿垃圾”

北京的“其他垃圾” = 上海的“干垃圾”

看似只是名称不同,但北京的用词更接地气,更人性化。以前,大家看不懂什么叫“干湿垃圾”,还得死记硬背,甚至还围绕“猪”产生了一系列口诀。而北京的“厨余垃圾”对于老百姓来讲则更好区分,不就是做饭时产生的垃圾嘛。再看“其他垃圾”,当你不知道把垃圾分在哪一类时,就把它放在“其他”这个分类里,这种做法可操作性更高,容错性也高,还能减轻民众对垃圾分类的抵触心理。其实,“干垃圾”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只不过从名称上看不出来而已。过去,上海把垃圾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是站在垃圾处理厂的角度来分的,因为干垃圾焚烧时如果混有湿垃圾,焚烧效率会降低;而北京把名字改为“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则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理解,这样可以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节省推广力气。小小的一个名字的改动,就能看出北京的垃圾分类更友好,也更温柔。


02



 温柔模式不“一刀切”

北京垃圾分类的“温柔”,还体现在不“一刀切”上。像是海淀和朝阳,因为面积大、人口多,垃圾总量也多,后端处理设施相对更加全面和系统化,在制定行动方案时就会更加兼顾垃圾分类“全流程”的监管。例如,海淀的小区采用“固定式、流动式和其他方式”三种投放模式,每个小区至少设置一处分类驿站,规模大的小区则每300-500户设置一处,由专人值守,保证垃圾分类下小区。图片来自新华网而在朝阳,则要求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率先实现分类,带头示范。为了保障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朝阳区还在加快推进各类环卫设施建设、精细化管理系统搭建等。在东城区崇外街道、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朝阳区劲松街道、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等地,做法则又有不同。比如,他们派专人值守垃圾分类驿站,设置垃圾称重计量和积分奖励功能,通过积分兑换物品,来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图片来自新浪网同时,这些地方还尽可能地撤桶撤站,改为定时定点流动收集,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垃圾回收不落地”,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到实处。为了兼顾一些白天上班的居民,小区还采用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分类,提高回收量。此外,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还设置了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这样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扩大垃圾分类的范围。除了以上说的这些,有的小区还没完全执行垃圾分类行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疫情上,边干边完善。昌平一些小区,垃圾桶的颜色还有些重复,也是在逐步改进。从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北京的垃圾分类远没有去年上海的那么严厉。去年上海推行垃圾分类时,因为政策力度大,垃圾分类桶曾经一度卖断货,甚至开始限购,而北京则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不管怎样,“北京模式”也是希望让居民分类投放的正确率更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从而形成稳定的垃圾分类参与人群。这一点,北京和上海其实异曲同工。


03 



刚柔并济才是真特色

虽说北京的垃圾分类比较温柔,但老虎不发威,你就当他是hello kitty?Too young too simple!其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也规定了很多严厉的处罚条款。比如:"

北京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餐饮经营者及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如有违规,处5000元-10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0000元-50000元罚款;

若个人违规,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该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从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还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行为,保证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此外,北京市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采用联席会议平台,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这也体现了市政府坚定的态度和决心。当然,处罚只是手段。《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其实还规定,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若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总之,“北京模式”在分类标准和方法上都留有一定余地,并未绝对化,而是以更温柔的方式循序渐进。

 结语

总的来说,北京的垃圾分类是在吸取去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改进的,所以名称上更人性化,不一刀切等也是在情理之中。更“温柔”的垃圾分类模式能否起到效果,真正落地,也还需要时间来观察。同时,北京的垃圾分类又正赶上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客观上削弱了政府在推行垃圾分类上的力量。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进行第一次现场督导检查时发现,部分小区存在垃圾桶有破损、无桶盖等六大问题,也说明了北京的垃圾分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管怎么说,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都是大势所趋,北京和上海的实践都是在这条道路上做出的有益探索,从这一点上,我们都要为北京和上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