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从大会堂到参会代表的驻地,没有红地毯,没有鲜花,也没有过往常见的“热烈庆祝”、“热烈欢迎”之类的横幅;
二是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发言时说,村里面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3年办了一个酒厂,一瓶酒只卖99元,普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得到的答复是,“99元的价格也不便宜,酒的价格不在于贵,太贵的酒不一定卖得好,要按市场定价。”
600已经到了,800还会远吗?酒价与股价相互刺激,走上奢侈品神坛的茅台未来最大风险点是什么
关于上周闭幕的重要会议,热点与亮点很多,其中,有两个细节不一定被广泛关注,却非常耐人寻味:
这两个细节折射出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弘扬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与“奢靡消费”的光荣传统。
按理说,当下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力强盛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有理由不去节省一盆花、一条横幅和一块红毯,但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次简朴、高效、务实的大会,仍然让人感到欣慰。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瓶白酒卖99元,按说很多人能消费得起,但是为何这个价还不算便宜?因为对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就算是这样的消费价位,也不是很容易承受的得了的。
奢侈消费与新时代的价值观不相适应
同属贵州省的茅台酒,每瓶酒的市场价正在快速逼近2000元,比岩博村的酒要贵20倍,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觉得很便宜。
现在有摆谱的土豪请吃饭,一般不叫“吃饭”,而是说“请你喝茅台酒”,就不用介绍自己请客的诚意与档次了。
据说有人在征婚启事里介绍自己的职业时说是专业投资者,特地加上了一句“持有贵州茅台股票20000股”,就不用介绍自己千万身家的背景了。
无论是茅台酒的价格还贵州茅台股票的价格,都成了奢侈品:动辄近2000元还一瓶难求的茅台酒,普通消费者喝不起;一路狂飙突进的茅台股价,已经干到每股650元了,卖方分析师还在热情洋溢地鼓动“买买买”,一再调高目标价,买一手都得65000元,很多散户估计也买不起。
图片来源:东方IC
能让普通老百姓望洋兴叹的东西,一般来说除了影视明星就是奢侈品了。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象征着地位、身份和高人一等的特权。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虽然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富贵观”仍有其存在的土壤,奢侈品牌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能的需求。
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使命。在市场消费定位上,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奢侈品消费者更不愿意使用一个人人都有的商品。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当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因为距离会产生美。
奢侈品牌为了维持其高昂的价格,就必须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认识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灵魂所在。
制造“大众距离感”的常用方法就是抬高价格门槛,采用超高定价策略,通过极高价格让人自惭形秽。对多数人来说,奢侈品只能是梦中才可以触摸的东西。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奢侈品消费是种市场行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是,无论是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还是从当下政府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来看,在一个贫富差距巨大、发展不均衡的社会中,炫富式的高消费都会受到唾弃。
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在“节约闹革命”的年代,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然而,尽管中国已经走进新时代了,物质文明不断迈上新台阶,精神文明的发展却似乎并没有跟上,节俭世风日下,奢侈甚嚣尘上。
全球奢侈品消费早就进入了冬天
即使在西方国家,奢侈现象仍然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撰写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书,认为无节制的奢侈挥霍不仅使资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烦恼和不幸。由此看来,既然连富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都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那么中国就更应该牢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世界奢侈品协会对各国消费者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购买奢侈品的心理倾向差异化很大,而中国消费者被指为“炫耀性消费心理”。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1/4的份额被中国人买走,为什么中国的消费力如此强大,这每个主要国家的居民消费心理与中国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在中国,买奢侈品注重奢侈品的品牌价值,不注重商品价值本身,而从消费心理分析,大多中国消费者买奢侈品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价值,相互以奢侈品来攀比和证明自己的财富能力和社会地位是一个主要因素,与日本早期的奢侈品社会发展较为相似,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70%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是用来社交的重要符号、有攀比价值的必要性,而买奢侈品完全处于自我、侧重品牌文化和设计师理念的消费者仅占少数。对于目前消费力不断攀升的中国,中国迅速崛起的这批奢侈品消费群还需不断地提高文化层次的追求。
奢侈品即是超出人们生存发展与需要范围的消费品,一般具有独特性、稀缺性、珍奇性等特征。正是因为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拥有这样稀缺产品的人表示有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身份认同问题是靠行政手段,只有王公贵族可以拥有什么颜色、纹样和布料,以达到稀缺性,体现身份。衣帽辨人导致中国人形成一个长期的观点,一定要把身份地位穿在身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十年经济发展迅速,从人人靠工资过差不多日子的阶段进入到多种收入来源包括灰色和黑色收入,尤其在近十年,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有钱人为了想要炫耀财富,用财富赢得周围人的尊重,显示自己的地位身份不同,更为了让人能一眼分辨出自己是有钱人。
不过,奢侈品的冬天其实早就开始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对奢侈消费的抵触情绪正在弥漫。
据报道,2016年包括路易威登LV、古驰Gucci、迪奥Dior、爱马仕等全球17大奢侈品牌新开门店共24家。但这17大奢侈品全年关闭门店共15家。
关店实为断臂自救的策略,不仅是奢侈品牌各大品牌在国内市场如履薄冰,在保持冷静观察的同时,也继续着策略性关店,市场大的经济环境不好,而各个店面迫于业绩压力不得不关一些亏损过于严重的店铺。比如,LV的主营业务时装皮具收入暴跌至1%,Prada亚太区已持续两年多业绩疲软,Hugo Boss更是不堪重负宣布退出奢侈品市场,曾经令国人爱不释手的Burberry,利润暴跌近40%。
对于Prada过去两年的持续疲软,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其在亚太市场,尤其是大中华区的糟糕表现造成的。作为开店最多的奢侈品品牌之一,Prada集团在中国市场至少关闭了11家门店。瑞银预测,由于奢侈品行业疲软和全球旅客人数减少,Prada的2017年销售将更为悲观,将下滑为7%,2017年及2018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1%及10%。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的收入和利润集团旗下时装皮具部门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时装皮具部门收入占LVMH集团35.5%,利润下滑对集团的打击无疑重大,不仅如此,旗下品牌ChristianDior运营利润大跌30.2%,DKNY更是因业绩表现不佳被出售。
对于这些奢侈品品牌来说,中国市场凭借29%的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成为全球的重要战场。非理性的盲目奢侈消费开始显现颓势。
被弱化的消费属性与被强化的金融属性
昨天,随着股价涨到650元,贵州茅台的总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2016年贵州省GDP为1.17万亿,而贵州茅台股票市值相当于全省GDP的68%。
有人粗略地算了一下,这个市值已经超过了两市军工股的总市值。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为什么一家做酒的公司,它的市值能从1000亿涨到8000亿,甚至10000亿?为什么一瓶酒的价格会超过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有一些人可能在舆论的引导下,接受不了这种情况,这些社会的压力就是茅台最大的一个风险。
当茅台已经成为一个奢侈的标杆,甚至有时候成为了一个公款消费的标杆时,它的风险就出来了。
茅台作为一个企业,时刻都有被市场抛弃的可能。而今它独行在中国的奢侈品领域,这个情形也有可能毁了茅台。
前些年,茅台成为奢侈品的风声曾传得沸沸扬扬。2011年11月,茅台集团人士曾透露“飞天茅台三年内零售价或超5000元、两年内向国际评选组织申请“奢侈品资格”。但此等“个人言论”没有获得茅台官方认可。不过在“胡润奢侈品榜”上,茅台早已与路易威登、爱马仕、阿玛尼、奔驰、香奈儿等品牌并驾齐驱好多年。
当然,茅台一直以来还是扭扭捏捏地把“工薪族喝得起”这顶草帽戴在头上,却无法掩饰它离工薪阶层越来越远这个事实,事实上,它离消费品的属性也越来越远了。
围绕着茅台,背后有一条永远理不清头绪的利益链条,有太多人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经销商、囤积居奇者、机构投资者、普通股民……我们看到的茅台酒已是投资品与艺术品,它的消费属性不断被弱化,而金融属性被空前放大。
然而,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对于茅台来说,它的风险是高处不胜寒的社会风险和品牌经营的企业风险(曾经也有经营困难的时期),甚至还有生产方面的质量风险(塑化剂风波记忆犹新)。而当它的产量越来越大的时候,相信它的价格也不可能永远维持坚挺。
一个最新的说法是,茅台现在被称为“中国制造”的典范,甚至于还被定义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说真的,我被我们伟大的生物科技吓了一跳,我忽然发现我们家乡的臭豆腐、辣椒酱和腌萝卜也是高科技产品,老干妈是不是也可以定义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老干妈、五粮液、全聚德、狗不理、螺狮粉算不算“中国制造”奉献给世界的代表作品?
一瓶酒不可能打败全世界,但可以打脸。那些把茅台往奢侈品神坛上推的炒家,其实是想毁掉茅台。
不要动辄拿“伟大”说事,一家上市公司一旦被贴上了“伟大”的标签,它的股价里就参杂了太多一厢情愿的想象,它甚至就离平庸不远了。
回头看看A股市场过去被称之为伟大的公司,有几家还风采依旧?
茅台酒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价格,带来的示范效应就是,一众“中国名酒”纷纷开始调价、保价,在“酒国”里混,没有“天价”的光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酒”。
于是,价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比如,与茅台同属面子酒的五粮液也在开始不满足自己价格,多次处罚降价销售的经销商。
警惕普洱茶式炒作在茅台身上重演
都干到650元了,然而,卖方分析师不仅未见有一个人提示风险,反而火上喷油,众口一辞地竞相调高茅台目标价,中金的分析师上调目标价至845元了,因为他们又找到了调高目标价的新证据。
这个现象多么的似曾相识,与中石油在48元、乐视网在接近100元、全通教育在300元、安硕信息在600元、创业板在4000点时非常相似。鉴于这帮吹鼓手过往的一贯表现,我反而觉得现在是需要高度警惕的时候了。
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股价与酒价互为因果,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泡沫,到了极致,常常就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破灭。
这一套逻辑与手法,早在普洱茶狂热中就已经用过了。
“实在看不懂行情!”作为一个喜欢喝普洱茶的炒家,当年,我的朋友茶叶老韦面对2006年开始的疯狂行情一度发出这样的感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要知道,2006~2007年大部分普洱茶的上涨幅度都超过10倍,尤其是2007年,更是表现出了比股市更加疯狂的特性,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就上涨了5倍左右。
无独有偶,同茅台酒被吹得神乎其神一样,普洱茶被认为是“能喝的古董”,越存越值钱,什么延年益寿,包医百病。
高潮出现在2007年上半年,国内外热钱涌入茶叶市场,茶叶价格瞬间被抬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然而,2007年下半年,由于炒作资金被抽走,茶叶价格很快就见顶了。有点类似几年前生姜与大蒜的炒作情形。
据说,当年庄家随随便便就把5千元一饼的普洱叫价到2万 ,还喊出“存钱不如存普洱,买店就买茶叶店!”的口号,煞是蛊惑人心。
一边是普洱传说中的诸多神奇功效吸引了老百姓的热捧,一边是普洱不断飙升的身价引发了投资人的兴趣。据统计,当时有上千万人在炒普洱。普洱市场是否炒得过热,这种热度还能持续多久?它是否真有收藏价值和神奇健身益体功效?当年没有几个人关心。
而关于炒作的路线,有行内人士梳理了一下,大致是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步,先是一家北京的公司买了云南最有影响力的茶厂,然后囤货,提价。
第二步,几家云南茶厂有样学样,囤货,提价。
第三步,那些资金苦无出路的投资者纷纷跑步去云南抢货。
第四步,茶叶产区各茶厂纷纷仿效,囤货,提价。
第五步,猛烈涨价吸引了沿海那些经验丰富的炒家,他们闻讯赶来。
第六步,最后一棒是全国各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接的,他们风风火火地闯进炒作战场充当最后的接盘侠。
当年,人们对普洱茶的推崇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多年来一直推崇普洱茶的人们(广东、香港),致力推广普洱茶的人们(台湾)、刚接受普洱茶的人们(马来西亚)越发感觉到普洱茶简直就是一样神物。
其它全国各茶种相关利益集团纷纷放弃自己的茶种,积极投身到普洱茶的伟大事业中来。
最高潮处,盛宴却落幕了,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据说普洱茶价下跌的速度比股票要快十倍,主力全身而退,其他“散户”高位接盘,被套得快断肠了。
一位当年的玩家表示,除了那些年代久远的高档普洱茶,新的普洱茶并不具备稀缺性特点,因为茶叶年年生长、茶园年年扩大。随着近年普洱茶价格的不断上涨,茶农也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市场供应也逐渐充裕。因此,从这种趋势看,普洱茶价格不会大幅脱离其价值一路飙涨,必然会回归,但总体上由于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在一定范围内会推动价格保持合理上涨。
事实上,对于真正喜欢普洱茶的收藏家来说,他们更看中的是普洱茶的物理价值,而不是投资价值。
面对普洱茶远超股市大牛市的不可思议的收益,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担忧:当年的普洱茶价格如果没有控制地继续往上猛干,将完全有可能重演几百年前荷兰郁金香热的悲剧!
有必要重温一下这段历史。16世纪中叶,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西欧,不久在荷兰种郁金香成为一种时尚。而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路飙升,成为当时投机者猎取的对象;到了1636年,较高级品种的一个郁金香球茎,就可以换到两匹马、一辆马车和一套马具;到1637年,郁金香球茎的总涨幅已高达5900%!
然而,泡沫终究是泡沫,1637年2月4日,希望出手的人挤满了各地的交易所,郁金香价格急剧下落,市场迅速崩溃;许多靠贷款做买卖的人破产,没有预料的事态使城市陷入混乱,直至发生国家危机。
普洱茶再怎么神,也只是茶叶而已,不可能变成黄金!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在普洱茶疯狂上涨的背后,是炒家有意制作的神话图景:众商家合力“挺”,投机者乘机“炒”,顾客“跟”着感觉上。其实很多人都已经看到,普洱茶业已成为逐渐丧失理性的市场,大家都清楚普洱茶疯涨的价格已经背离了其价值,泡沫迟早是要破的,但谁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那个接盘的傻子,都觉得自己还应该再从这块大蛋糕上多分一块。
茅台的奢华之旅能走多远
当面子成为文化,股价就饱含深情。面子文化并不能体现文化自信,好面子恰恰折射出骨子里的自卑。
八项规定的出台,初步扭转了中国的奢侈消费风气,不用说公款吃喝被有效遏制,民间大吃大喝的现象也快速收敛。一旦党员干部不参与大吃大喝,生意人为了勾兑的目的而宴请的机会也相应地大幅减少了。
现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发展的不均衡之间是有冲突的,而地区之间、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阻碍。炫富消费,奢靡之风显然会激化这个主要矛盾,与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昨天审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可以预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
从这个角度看,应对面子工程、面子酒在中国的前景保持清醒的认识。类似“茅(台)五(粱液)洋(河)”惯用的人为“保价”措施,其实已触碰到反垄断法的红线了,所以,政策与法律风险值得警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鼓吹奢侈品是国宝,但是,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不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就业、医疗、养老、住房都缺乏保障,普通百姓安全感不足的情况下,“奢侈品”绝对是一个刺眼的字眼,奢侈消费在中国这样一个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环境下就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
2004-2016年,茅台毛利润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4.8%,略低于营收增速。自2008年以来,茅台毛利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1600元一瓶的茅台,成本只有75元。毛利润率超高是奢侈品的重要特征。
每到春节前夕,茅台都异常紧俏,厂方给出的原由永远是“产能瓶颈”。
茅台的产能瓶颈不可能发生在包装环节。酿一瓶茅台要花5年时间,灌装一瓶用不了3秒钟。
经过连续产能扩张,基酒产能已近6万吨/年,库存量更是高达25万吨。怎么会被包装拖累?“包装产能缺口”、“工人加班加点”、“经销商拿不到货”等现象,归根结底是控制产能造成的,目的无非是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维持价格。
2017年5月10日,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在“CCTV中国品牌榜”启动仪式上说:“把普通工薪阶层老百姓喝得起、承受得了作为价格高低的重要鉴定标准。”
话是这样说,价格上不去才是茅台的心结,于是在行动上一直奉行“限产保价”策略。2017年春节过后,白酒消费进入淡季,但“老司机”们可不会让价格滑下来。很多经销商宣称,“1瓶、2瓶能买得到,要买一件的话就不容易了。”
回头看看当年互相攀比的天价月饼和天价香烟,几千块一盒的鱼翅鲍鱼燕窝月饼,一万块一条的虫草香烟,不都是被人称为之为“市场行为”吗?但是,由于它们所带来的奢侈得已经畸形的丑恶之风,最终还是受到了价格严格限制,比如,一条香烟的最高限价就是不得高于1000元,有谁会认为这样做不妥呢?
长期来看,茅台的最大风险来自消费习惯的改变。买酒的不喝酒,喝酒的不买酒,被买下来收藏起来,送礼与勾兑,到底有多少真正被喝掉了?又有多少仍然留在流通环节待价而沽?不得而知。
只是,茅台酒的这种面子文化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证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烈性酒消费必定冲高回落。在中国,烈性白酒消费者后继乏人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市场增量非常有限。
新一代的富人不同于他们的上辈,对金钱的态度更为理性,对金钱的意义更加抽离狭隘的个人享乐。
高净值人群消费观念从注重物质转变到更加注重精神层面,更崇尚自然、环保、简朴的生活方式,对奢侈浪费行为广泛采取鄙视态度。
有钱,但不过度花费在吃喝上面,尤其是胡吃海喝上面,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很多高净值人士对吃喝的高档与否无感,更不会一味追求奢侈,甚至于会鄙视那些口腹之欲过强的人。
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消费观念的主动转变,这是社会风气与消费价值观在新时代的一种大趋势。
投资者应当着眼于未来,赚有道德的钱,赚有利于这个世界优胜劣汰的钱,今天日进斗金、明天江河日下的企业不应获得高估值。只有那些能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能以领先的技术实力改变世界的公司才能称得上伟大的公司,因此,华为、腾讯、阿里这类能走向国际舞台的高科技公司才有机会获得伟大公司的赞誉,而为什么亚马逊市盈率100倍不算高估,特斯拉100倍也不算高估,也是同样的道理。茅台身处白酒这个夕阳产业,获40倍估值怎么看都觉得不便宜。
所以,无论是炒茅台酒的还是炒茅台股的投资者,不要好酒贪杯,醉得不省人事,还是需要留一份清醒留一半醉的,需要注意防范猝不及防的风险降临,比如,哪天股价与酒价相互推动的这个自我强化正反馈突然被打破。
证券时报携手民生银行上线空中营业厅,基于民生直销银行为读者提供线上投资理财服务,银行账户、资金安全、稳健理财。
余额理财类产品如意宝个人持有额无上限,最高可以实时赎回500万元,收益更好,额度更高!
为回馈读者,民生银行1,000,000份黄金直接送,立即扫码抢黄金!
▲程大爷论市一书,第一次印刷火爆售罄,第二次印刷热辣上市。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百万用户都在看
仅4家上市券商净利正增长,三季报盈利下滑有点急!证金减持了这些券商股,增持仅东兴与招商
没钱没股也能顶格玩的申购,又来第二只!顶格申购=高中签概率=高收益,提高中签率还有妙招
都快干到零佣金了,价格战还没停歇的意思,看不清未来?一家券商有没有明天就看这三点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