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太保资产陈林:保险资管将转向"买方+卖方",大力推进"长跑能力"输出

邓雄鹰 券商中国 2021-05-12

▲太保资产总经理陈林


快速增长的保险资金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2.5万亿元,是国内基金市场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大资管潮起、市场行情波动……手握巨额资金的保险资管如何布局?券商中国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太保资产总经理陈林。太保资产于2006年6月成立,是国内第三大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保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平台。截至2020年末,太保资产管理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25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


陈林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保险资管机构单一“买方”身份向“买方+卖方”双重身份转变成为必然趋势。今后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产品化、如何更加市场化。太保资产的特点是长跑能力强,未来将坚持长期主义,管好长期资金,创造长期价值。


“第三方业务是检验保险资管全方面能力的试金石,是保险资管真正从内部受托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计划未来3-5年,公司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占比能够有较大幅度提升,努力争取超越内部受托规模。”陈林表示。


保险资管将从单一“买方”转向“买方+卖方”


券商中国记者:大资管和资管大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我国资管行业面临重大变革和机遇。您如何看待中国资管市场发展前景? 


陈林: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放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外资背景的资产管理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监管规则、新的市场主体和金融科技等多重因素正在重塑和形成新的行业格局,“大而全”的全能资管与“小而精”的特色资管将同生共存,大资管生态更加丰富。


未来各资管机构将根据自身优劣势重新进行定位。如公募基金具有公开透明和税收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渠道和客户方面优势明显;券商有行业研究和投行优势;私募基金机制灵活。而保险资管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对长久期、价值导向、以及绝对收益资金的投资具有丰富经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较高。


保险资管以前更多是内部受托和定制的模式,以管理内部保险资金为主,而且保险资管新规出台以前不能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所以相对于基金和券商而言,保险资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今后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产品化、如何更加市场化,这是未来的方向,保险资管新规及配套措施出台后也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行业市场化、产品化的发展方向。


从大的背景来看,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业“开放”和“放开”范围扩大、程度提升,保险资管机构单一“买方”身份向“买方+卖方”双重身份转变成为必然趋势。


券商中国记者:从太保资产角度,如何定位和布局未来?


陈林:与其他资管机构相比,保险资管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包括管理大资金、长期资金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受托资金多样化,坚持绝对回报的投资理念和拥有丰富的多策略产品线。


太保资产的特点是长跑能力强,投资业绩从长期维度来看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未来将坚持长期主义,管好长期资金,创造长期价值。从业务节奏上,既要“快”也要“稳”,只快不稳可能会摔跤。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继续完善和提升投研能力。加强对各类资产和产品的比较分析;从产业角度强化对战略性资产和构建保险生态圈相关产业的分析和研究;更加重视量化投资和对冲策略等新型投资手段的运用。


二是强化具有保险特色的产品定位和发展规划。梳理产品定位,强化产品特色,创新产品开发模式,完善营销服务一体化体系。


太保资产很早就推行产品化,资管新规发布后,我们又重新梳理了产品发展方向,按照客户需求,结合保险资管特点和公司多年投资管理优势,进一步将产品细分为固收+、权益、FOF、货币类四大类。这几类产品是我们的强项,既能充分体现保险资管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可在稳健和收益之间实现较好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固收+”产品反映的是保险资管大类资产配置优势;保险资管在投资长期蓝筹、股息分红不错的企业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这种经验会反映到权益类产品里的股息价值策略中;FOF产品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险资金投资公募基金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优势比较明显。这些产品都是我们重点发力方向。历史业绩证明,不少产品在收益率、业绩稳定性、回撤等方面都表现很出色。


三是重视金融科技能力培养,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为资产管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数字化赋能。近两年,太保资产依托于集团的资源支持,同时公司层面也加大了投入,引进了不少金融科技人才,上线了智能风控系统、智能投资决策系统等,使得投资决策更加高效、系统化和体系化。


投资决策的系统化、智能化非常重要。投资不能仅靠几个明星经理,而是要建立体系化、系统化的机制。我们现在正在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将个人的优秀策略变成体系的力量,进而沉淀成公司核心竞争力。另外,从发展趋势来看,金融科技将从“被动应用”转向“主动驱动”,在一定层面上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我们希望通过几年时间,使公司金融科技赋能水平达到行业领先。


力争3-5年提升第三方业务占比


券商中国记者:从国际资管公司的发展历程看,第三方业务占到资管公司规模的至少四成,部分公司甚至已经发展到近90%。太保资产如何看待和布局第三方业务? 


陈林:第三方业务是检验保险资管全方面能力的试金石,是保险资管真正从内部受托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基于长期管理内部保险资金的负债属性,保险资管在大类资产配置、固定收益+、产品(FOF)投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就太保资产而言,过去一直很重视第三方也就是市场化业务和产品的拓展,也取得不错的成效。


目前,第三方业务规模已接近太保资产管理资产总规模的25%,组合类资管产品规模较年初增幅近50%。我们计划未来3-5年,公司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占比能够有较大幅度提升。


太保资产制定了具有保险资管特色的产品定位和发展规划,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保险资管产品,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延伸“固收+”策略的推广,保持固定收益类产品业务优势。完善股息价值、大类资产配置、量化对冲、FOF等产品化力度。


尤其是今年我们主推目标收益等策略,优势比较明显,保险资金和养老资金虽然同属于长期稳健型的投资资产,但是在负债端,由于保险资金需要满足偿付能力以及相关的现金支付等市场要求和监管要求,所以更加强调了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这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目标收益的核心原因。


太保资产在15年的投资运作中,已经在人才、策略等方面培育了经过市场检验的能力,形成了专业、稳健的经营风格和长期可回溯的历史业绩,推出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资管产品,未来有信心在目标收益、FOF等领域打造一批有战略竞争力的资管产品。


将稳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


券商中国记者:去年银保监会发布了险资权益投资新规,对不同险企施行差异化监管。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影响?太保资产权益资产配置策略有何调整?


陈林:银保监会将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上限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相挂钩,实施差异化监管。这一政策的放开对于资本实力强、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经营稳健的公司而言,拓宽了权益类资产配置空间,给于市场主体更大的投资决策权。


目前太保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较高,为权益类资产运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太保资产也正在积极研究论证政策变动对未来权益类资产战略配置比例的影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提升权益投资占比。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要求,结合市场运行状况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充分利用好政策的空间。


投资策略上,保险长期和稳定的负债属性决定了保险公司在权益投资上坚持价值导向,优选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增厚长期投资收益;同时,通过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不断动态调整、优化配置比例,控制回撤风险,降低权益组合波动。


投资方向上,重点研究符合新发展理念、受益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和区域,关注具有产品和模式创新特性的新兴产业,探索市场价值洼地。重点挖掘大健康、大数据、ESG和“双碳”产业等方面的配置机遇,有效对冲长期利率下行和经济波动的风险。


其次,利用好保险资管特有的债权、股权计划等类投行工具,发挥投行构造资产的优势,积极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两新一重”等投资机遇,布局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等类型项目和股权介入机会。另外,高度关注海外优质资产和对冲风险工具投资机会。


积极探寻多样化业务发展机遇


券商中国记者:险资注重固收类资产的配置,近年来债券、非标违约事件频发,您如何看待当前行业面临的违约风险?如何应对? 


陈林:近期陆续爆发地方性国企违约尤其是高等级国企违约的信用事件,引发债券市场对区域性信用风险的担忧甚至蔓延至其他的地区,总体来看具有区域性、产业特殊性;个别企业的违约也引发了对整个行业的估值、甚至债券市场的发行影响,海外美元债券市场的估值波动。相对于以往,最近的信用事件发酵及连锁反应,影响程度和范围远超以往的信用事件。


预计信用债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可能还会有局部的地区信用风险及个别行业风险的小范围爆发,但爆发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这是债券市场朝着一个良性、长久发展的必然过程,这过程会有阵痛。机构投资者也将更注重发行人自身的偿债意愿、偿债能力的评估。


保险资产的投资期相对较长,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我们更注重对发行人的中长期偿债能力评估,并且根据债券市场的变化,不断增加、调整信用评估中的评估要素和权重。


太保资产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已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内部信用评估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信用债的整体投资策略方面,紧跟国家宏微观政策,注重对发行人自身的偿债意愿、经营和财务情况的综合评估;投资也主要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等级较高的区域龙头企业,及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主。


对信用风险的管控方面,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公司还对持仓主体以及投资区域根据相应的信用等级进行限额管理,做到投资分散化,严格控制各类信用风险敞口。


券商中国记者:后疫情时代重点关注哪些投资机遇? 


陈林:作为保险资管机构,我们将在坚持价值、长期、稳健投资的原则下,利用目前部分资产估值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和项目资金需求迫切、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时机,积极介入制定多元化、分散化的资产配置策略,扩大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使用,构建兼具稳定性和收益性的投资组合,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第一,注重在利率周期的相对高点拉长固收资产久期,提升配置收益、防范再投资风险。当前虽然处于低利率时期,但以今年的情况为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保险资管机构要加强研究,在利率波动中的相对较高位置适度提高固收类资产特别是长久期固收类资产的配置规模。
第二,重视并适度提高权益性投资的比例,做好核心权益资产的选择和布局。权益投资的核心是寻找优质资产与现金流。优质公司是保险资金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标的,是资产负债匹配的重要工具。其中包括: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风险收益特征较为稳定的量化对冲、长期股权投资与股权投资基金等。


在具体的产业和投资方向上,重点针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投资空间和机遇,从投资端到保险端挖掘战略协同机会,探寻多样化的业务发展机遇,如养老及大健康产业等;顺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增加科技产业的投资;聚焦国家重点战略及区域,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深入挖掘优质另类投资业务资产;寻求并特别关注疫情后“新基建”投资中产生的业务机遇。


将择机面向高净值客户推出产品


券商中国记者:保险资管已获准面向合格个人投资者发售产品,这对保险资管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太保资产在个人业务方面有哪些考量? 


陈林:保险资管新规颁布以前,保险资管的第三方资管产品业务主要服务机构客户,不能开展个人业务,所以有“养在深闺人未识、酒香却在深巷里”的感觉。目前我国GDP总量已稳居全球第二位,“十四五”末我国经济将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这一过程中,高净值人群无论在人数和财富规模上都增长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投资难”。


现阶段各类资管机构均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拓展高净值客户市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内部保险资金和第三方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经验,对投资的长期性、稳健性和安全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能够为高净值人群提供目标收益稳定、回撤较低等稳定为主的产品与服务。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管机构拓展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太保资产在巩固服务机构客户的同时,非常看好高净值个人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这方面太保资产已经在积极筹备,择机会推出面向个人高净值客户的产品。


针对高净值个人业务的产品定位,将根据保险资管自身特性,定位于金融产业链的上游,做强固定收益类产品业务,延伸具有比较优势的“固收+”策略的应用;强化股息价值策略、大类资产配置、量化对冲、FOF等产品策略的力度,逐步打造具有太保资产特色和优势的高净值客户资管产品链。



百万用户都在看张坤、谢治宇都在买,外资也大举加仓,国家队、险资却撤离,什么信号?这一板块分歧加大,能否上车?
罕见跌停!4年暴涨15倍大牛股腰斩,谁在砸盘?机构身影乍现!"茅资产"怎么了?年内蒸发3.8万亿重振A股雄风?公募手握8875亿增量资金,大行情又要来?新基金仓位依然保守,投资逻辑或已生变
太罕见!股价暴涨10倍后,老板吹响"兜底增持"号令:亏了算我的!到底啥情况?Z世代崛起,这是不可忽略的投资秘籍!国潮风、轻医美、圈层文化、朋克养生…来看牛股背后的投资逻辑
痛心!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病逝,享年67岁!张磊凌晨2点致敬恩师:传奇永不落幕!透露大量信息…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