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书直播间 || VOL.24《上学记》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


从古至今

一代又一代的人

用横冲直撞的青春

传承着大学精神

山河飘摇,依然坚韧

风雨如注,不为所动

薪可尽,火不可尽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选择

无问西东

一本书直播间

带你重温求学路上的山高水长




书籍简介



大家好,我是晓阅,欢迎来到一本书直播间。


今天晓阅给大家推荐的陪伴书目是由何兆武口述,文靖执笔的《上学记》


《上学记》

作  者:何兆武口述 ,

            文靖执笔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

ISBN:9787020110131

索书号:K825.81/209-2


听到这个书名,刚开学的求学者们是不是有些意兴阑珊了?


其实《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也是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何先生在书的序言中就给《上学记》定了调:回忆录并不是学术著作,也不可以以学术著作视之”书中所述算是忠实的回忆,也是尽可能地得出的真相。


▲ 作者何兆武


全书按照时间走向分了三个部分,即1921年-1939年的小学及南北两个师大附中时期,1939年-1946年的西南联大时期以及1946年-1950年在革大学习时期。


从这个时间段可以看出,彼时的中国正处于烽火岁月,何先生的求学时间也正是中国最痛苦漫长的时代,而他正是通过这些年的求学经历展开了对20世纪历史的一个反思,向我们描绘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热情豪迈,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瞬间。


从一个三民主义的少年兵开始,何先生踏上了求学之路,上小学便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两个时期,他们那一辈受到的教育是承接的西方的传统,学习的课程非常丰富: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中国史、外国史等等;


因处于社会动荡期,也经历了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还亲历过“一二·九”事件,不过因着是小学生,并没有过多牵涉。


晓阅看这段经历,觉得最可喜的是,在中学时代“无事乱翻书”的时候,何先生接触的书籍、杂志和报纸,打开了他的眼界,开始了对时局和政治的关心,也让他的精神生活有了广阔的伸展空间。


他从读《三侠五义》之类的武侠小说到读“开明青年丛书”,

从读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到散文和新诗,

从读顾颉刚和朱光潜到读《神秘的宇宙》和《物理世界的性质》,

他还看西洋电影,念《莎氏乐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看《英文一百零一名歌集》(The One Hundred and One Best Songs),学唱英文歌,听舒曼的《梦幻曲》、舒伯特的《小夜曲》等等,汇集了东西方的文化知识,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


所以他说:“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对我来说,平生读书最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


《上学记》



▲西南联大校门


到了西南联大时期,何先生经历了自由散漫的学风,不但联大老师们讲课自由,学生们学习也自由,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随便转系,何先生就先后经历了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系,不免感慨自由是学术的生命。


他也曾逃过课,曾为了凑学分选修一门课,在茶馆听同学吹牛,到当地中学兼职做教师,在学术氛围浓厚的联大,不断汲取自己的营养。


但别忘了,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所以他们也有艰难的时刻,比如一边学习,一边在日军轰炸警报响起后,奋力奔向山沟,比如为了避开日军轰炸而调整上课时间等等。


▲西南联大图书馆


大概越是在这样的时期,越能显现出一些人的风骨吧,何先生也不惮于对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学者们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或风采卓绝,或放浪形骸,或风范长存,或争议满满,都跃然纸上。


有极有绅士风度的梅贻琦校长,“走起路来非常稳重,甚至于跑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


也有个性十足的历史学家吴晗,给全系学生月考全班不及格的成绩,在拉紧急警报的时候因惊慌失措让何先生觉得“有失一个学者的气度。”


旧文人习气十足的刘文典,一包热情的闻一多,民主人士张奚若,真正的文学家沈从文,名气很大的钱钟书,战国派雷海宗,哲学史家冯友兰、逻辑学家金岳霖等,还有中国通温徳以及白俄的噶邦福,以及他的同窗们:何佶、殷福生、王浩……


▲ 西南联大学者群像,一排左起第三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右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这些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们的故事在何兆武先生的回忆录里占据着一席之位,让我们能从这个角度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意义,就像葛兆光在序言里说的:“这份口述历史之所以对我们很重要,还因为有很多已经进入历史的人物,随着何先生的回忆,又从历史里走了出来。”


最后便是何先生在革大培训的半年,因学习时间短,这部分着墨不多。


每次看民国时期的历史,晓阅都会想: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到底是什么呢?

他们为何活的那么纯粹?

他们对于幸福的定义是怎样呢?


晓阅想何先生在《上学记》里给了我们答案。


关于追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节。”他们那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执著地追求国家富强和相信普遍真理,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有点儿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华夏民族子民的血液里是继承着我们祖先的那种品质的。


关于读书:读书最大的乐趣在于自己精神上的满足,而不在于是不是得到一种世俗的荣誉。


关于纯粹: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太能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幸福观和自由观好像都有些太单纯甚至太简单。


关于看待世界的方式:真正理解历史一定要提升到哲学的角度。其实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表述,不必非得用原来的模式,比如过去讲历史都讲正统,讲仁义道德,但这只是理解历史的一个层面,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


关于幸福: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上学记》


在历史的大环境下,他们这一代人把追求国家富强当作自己的理想,把建设科学理性当作自己的目标,而把民族的整体崛起看作个人幸福的基础,这是一代人的感情倾向,也正是怀有这样的信念,他们真诚地相信未来会是一个光明的、美好的世界,一个自由的、民主的世界,一个繁荣富足的世界。


而如今,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传承着,晓阅能够想到最美好的画面大概是,可以自豪地跟先辈们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END-



上期回顾:

一本书直播间|vol.23《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历史上永恒的瞬间


关注“苏州图书馆”公众号,

“一本书直播间”每周四与您不见不散!



文案提供:阅读推广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