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附六一书单)

2016-06-01 [德]普雷希特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作为哲学家的普雷希特,在一个盛夏与儿子偕行漫游柏林,走近大自然与社会:登电视塔、参观博物馆、进教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儿子许多好奇的提问。哲学家父亲为儿子解答着这些看似日常,却时而触动我们的“大问题”,引导孩子去理解这个世界和复杂的人生百态。


今天推送的内容,摘选两人在电视塔上的一组对话,这一次,父子俩探讨的人生大问题是“想得到幸福,我们需要哪些重要的东西?”



“可是,到底是谁射的那支箭呢?”


文 | [德]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谁有最高的电视塔?有一段时间,这似乎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当东德的国家元首瓦尔特 ·乌布利希于1964年决定修建柏林电视塔时,目的只有一个:树立世界威望。电视塔的规模必须显示东德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要想修建这样的电视塔,就必须有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师!而这样的建筑师,在乌布利希的梦想里,只能在最好的社会制度里产生。


这座电视塔应该建成什么样子,曾长时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必须确定,就是最上面应该是个圆球——那是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的形状,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向太空发射卫星的国家。而这个圆球应该放射红色的光芒——那是社会主义的颜色。五年后,电视塔建成:368米高,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塔形建筑。只有纽约的帝国大厦比它高些。1969年10月7日,东德国家建国 20周年时,电视塔向公众开放。但上面的圆球却没有放射红色光芒,而是在银色的金属板上出现了一个光亮的十字架。东柏林人幽默地称其为“教皇的报复”。还有些人把它比做一座教堂,称其为“圣瓦尔特教堂”——根据其业主瓦尔特 ·乌布利希的名字。


对这座电视塔的建成最不高兴的,不是西德或美国,而是前苏联。虽说两国在政治上是盟友,但小小的东德竟然修建了比伟大的前苏联还要高的电视塔,当然是说不过去的。在东柏林电视塔开放之前,前苏联就宣布了莫斯科电视塔的落成—— 537米高,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但这使西方国家很不开心。随之就出现了更高的多伦多电视塔—— 553米高。但这个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也显示了他们的实力。当今最高的电视塔,竖立在广州(600米)和东京(634米)。


尽管柏林电视塔早已不是世界之最,但在它的圆球上面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一幅绝美的全景图画。奥斯卡喜欢电视塔,因为这使他想到《星球大战》中很多未来世界的造型。现在,我们正从设想中的飞船舱里俯瞰下面的房屋海洋、纵横的街道和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像是微小的黑点,四处滚动着,在寻找自己的幸福。


——奥斯卡,告诉我,我们有必要去见识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吗?

——没有必要。

——你觉得,东德的政治家们为什么觉得修建最高的电视塔如此重要呢? 

——因为他们觉得骄傲,这样他们就可以说: “我们就是柏林!”有点吹嘘的意思。

——做一点吹嘘,或许也很重要吧?

——不。

——你觉得,人生中什么最重要?

——过一个正常的生活,有可爱的双亲,有足够的饮食,所有人都过得很好。

——有点道理。奥斯卡,如果没有朋友,你觉得怎么样?例如没有奥勒,没有洛伦茨……

——那就太惨了。朋友很重要。

——你还记得幼儿园患癌症的拜尼吧。

——对,健康,健康很重要!

——还记得我给你讲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吗?外公和外婆从床上惊醒,急忙逃向防空洞。他们当时是多么恐惧啊!

——和平,爸爸。和平也很重要。

——我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到了希特勒,还讲到犹太人受到迫害和追杀。

——啊,对!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肤色或者宗教不同而遭到迫害。

——一个美好的人生,都应该有什么呢?或许也包括不能无聊吧?

——对,应该有欢乐。


已经是黄昏了。我们又看了一眼下面的房屋、街道、汽车和微小的人流。然后我们离开了圆球中的观景饭店,乘高速电梯重新回到地面。我们的最后一个哲学观点就是:


人生中,如果想得到幸福,我们需要很多重要的东西。有些很重要,希望它们出现,例如欢乐和朋友;有些则不希望出现,例如疾病、战争或迫害。


其实,这个观点说明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但仍然还缺少一点。本书开头时,我答应回答一个问题:“为啥什么都有,而不是什么都没有呢?”你知道,我当然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却可以进行一些思考。


——奥斯卡,你还记得我们在自然博物馆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为啥什么都有,而不是什么都没有呢?”

——是的,我记得。

——我们曾谈到宇宙的原始大爆炸。而在这之前,或许就是一个大硬块。

——是的,可是,那个大硬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的周围又是什么呢?

——我曾告诉你,没有人知道这些。但有一个小故事讲给你听,这是最后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中国穿越一片森林时,突然发生了意外。一支箭飞来,恰巧射中了他,使他受了重伤。而更糟糕的是,箭头上涂有毒药。他吃力地爬回家。他的朋友和亲属立即去找医生。医生很快就来到他身边。就在医生准备把箭拔出来时,伤员突然说:


“请稍等片刻!在您拔出箭之前,请告诉我,是谁向我射的箭。我想知道,马上知道!是士兵吗?是牧师吗?还是市民?或者是农民吗?”


“我不知道。”医生说着开始夹住箭杆,准备从伤口里拔出来。


“住手!”伤员喊道,“我必须先知道:射中我的人是从哪儿来的?他是矮个、高个还是中等身材?”


“这我怎么会知道,”医生说,“我必须立即给您治伤。 ”


“不,不,您得先回答我的问题!那个人的皮肤是什么颜色?黑色、褐色还是黄色?他来自哪个村子?或者来自哪个城堡?他是用什么射中我的,短弩还是长弓?”


“这我真的不知道,”医生说,“请安静下来让我治伤。 ”


“停住!”那个人吼道,“请立即告诉我!我必须知道。这对我最重要:他的弓弦是什么材料做的?是丝线还是铁丝?那么箭头呢,是弯的还是直的?”


就在这时,伤员没有了力气。毒性开始发作,最后死在医生的怀里,因为他不允许医生把箭拔出来。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德]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王泰智 / 沈惠珠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11


我们又来到大街上,走在亚历山大广场。天已经黑了,周围房子的窗子里闪出了灯光。我们该回家了。


——是啊,奥斯卡,故事里的那个人做错了什么呢?

——他当然是应该先让医生把箭拔出来。

——是的,他提了那么多问题,却忘记了最重要的。这个故事想说的就是,在人生中,一切从哪里来的,是谁创造的,或许并不那么重要。同样地不那么重要的就是,想知道为什么一切都存在。真正重要的,应该是生活本身!你明白吗,奥斯卡?

——当然。


我们亲昵地并肩走着。父亲和儿子,两个追求幸福的人,行进在千百万人中间。


——爸爸,只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

——可是,到底是谁射的那支箭呢?


*文章节选自《哲学家与儿童对话》(三联书店2013年11月刊行),原标题“在电视塔上: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


书    单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戈尔巴乔夫等 著  张荣昌 译


为什么1+1=2?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有时候小孩子会突然出其不意地向我们提出一个个问题。 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傻问题,好问题,简单的问题,艰深的问题——整个生命充满了问题。能够精妙回答这些问题的人,自然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如果他们不是他们所研究的那个专业的顶尖人物——他们会得诺贝尔奖吗?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大人和小孩都值得一读。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德]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著

王泰智 沈惠珠  译


儿童天真烂漫,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常常在不经意中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看似简单,却道出真实;有的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发人深省。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个世界?


本书作者,在一个盛夏与儿子偕行漫游柏林,走近大自然与社会:登电视塔、参观各类博物馆、进教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儿子许多好奇的提问。身为哲学家的父亲试图和儿子一起探讨和解答这些看似简单而触动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问题,他时而与儿子轻松和谐地对谈,时而切磋,时而启发引导,时而思考,时而侃历史,时而讲故事,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孩子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和社会复杂的人生百态,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

《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童年哲学》

[美]加雷斯·B·马修斯 著


加雷斯·B·马修斯(Gareth B.Matthews,1929-2011) 美国当代哲学家,儿童哲学的开创者及先锋人物,与“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齐名。他既懂哲学,又懂孩子,潜心于儿童哲学的思考、写作和教学,常在国内外进行演讲,曾在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挪威、以色列等国家的小学主持哲学讨论课。强调儿童有自己的哲学,成人不应把孩子看作“未成年人”,而应平等待之,甚至视之为“成人之父”。这种理念有助于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保护他们的天真和好奇。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和《童年哲学》,已被翻译成德、法、日等十余种语言出版。



家有四男

[加]梁鹤年 著

梁鹤年是加拿大人,这位退休的加拿大女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站在东方思想的地基上理解西方的文明,不但如此著作,也如此生活。《家有四男》是他关于教育的笔记,他的孩子们各有所成,看上去,用的是一种出于东方传统的西式教育法。



大师小书系列两种


给山姆的信:如何探索世界迷题

[英]艾伦·麦克法兰 著  王子岚 译


作者在书内向年轻人讲解了如何面对和解决人类社会的复杂问题,讲述了一部从独特视角出发的人类简史,以及人类学中最有效的系列研究方法,对于青年读者来说, 是一堂生动的大师课。



给四月的信:我们如何知道

[英]艾伦·麦克法兰 著  马啸 译


麦克法兰教授在本书中,通过五组主题,为中国的青少年讲述中国文化、社会、市场、宗教等等传统领域面对信息革命和资本主义等外来的冲击,如何实现现代性。



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回忆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 著 / 杨柳、杨力军 译


"后来,我也在问自己,我们这些大屠杀幸存下来的人是否真的相信我们安全了?"


本书作者托马斯•伯根索尔是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大法官,幼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对他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影响,引导他走上维护人权和国际法的道路。这本写于六十年后的回忆录,用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他17岁以前的生活,在凯尔采、奥斯维辛失去亲人、多次死里逃生的遭遇,以及从集中营被解救以后动荡漂泊的经历。


他的回忆录有着不同寻常的出版经历,它是以英文写成的,却最先以其他六种以上的语言出版后,才在美国出的英文版。在英语国家中,不止一位出版商断定,关于那次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间悲剧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少年H

[日] 妹尾河童 著 张致斌 译


《少年H》中,河童一改以往作品中早已为读者熟悉的亦文亦画风格,以饱含感情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1937—1947),那正是日本发动战争以及经历战败的时期,也是日本本土上的每一个国民其精神和躯体都不同程度地卷入战争的时期。河童以一个少年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身份,为自己、也为那个大变迁的时代保留了一份特别珍贵的记忆;藉此,我们在分享他那被欢乐、忧思及无数个追问所充满的成长故事的同时,也一窥战时日本的社会和人心。


本书1997年获日本“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销售突破350万册;由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于2013年夏天公映。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

遗存儿童画作   林达 著


“你要用光明来定义黑暗,用黑暗来定义光明。”

——犹太艺术家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特来津集中营里的绘画教师,1944年10月9日被纳粹谋杀于毒气室。


“我想飞翔,可是能去哪儿,又能飞多高?/假如我也挂在枝头,既然树能开花/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不想就这样凋谢!”

——摘自特来津集中营无名小诗人的诗歌《一个落日余晖的傍晚》,作于1944年——这一年集中营里的绝大多数孩子被杀害。集中营里的一万五千名孩子,只有一百余名幸存者。


“要活着,在黑暗中仍要创造!”

——摘自特来津集中营里十四岁小诗人哈努什·哈申布尔克的诗歌《画》。1943年12月18日他和妈妈一起被遣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失踪。


被囚禁在特来津的学者、艺术家们将知识、艺术和良知传授给了集中营里无数像哈努什这样的孩子,使他们相信,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精神、心灵依然是有所依托的;他们也为生活在今天和以后世界的人们,展示了生活本身的不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朽,展示了维护宁静心灵和智慧思索的必要。



杨静远童话译作三种


英国名家童话

〔英〕王尔德 狄更斯 等著 插图:范薇


收录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为青少年和成年读者撰写的文学童话十三篇。19世纪是英国散文文学特别是小说的黄金时代,伟大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成批涌现,随着启蒙意识的传播,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开始受到重视,许多作家如狄更斯、王尔德、罗斯金等都呼吁并践行为孩子们写作。本选集中的各篇童话写作风格各异,体现了英国19世纪文学童话的缤纷色彩。


杨柳风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著 插图:阿瑟·拉克汉


英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书中四个“人物”——鼹鼠、河鼠、獾和蟾蜍的形象甚至被塑成蜡像,成为世界瞩目的“名人”。书中的他们与其说是动物,不如说就是四个乡村绅士,他们性情相异,有各自的品位、生活方式和交际圈,但都忠实于友谊、热爱生活,他们的交往、历险就发生在林中,在河边,在杨柳风的吹拂下……


彼得·潘

〔英〕 詹姆斯·巴里 著 插图:诺拉·恩文


彼得·潘,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他生活的岛屿叫“永无乡”,那里有印第安人、海岛、野兽、人鱼、仙人以及一群丢失了的孩子。温迪姐弟三人被彼得带到永无乡,温迪成为孩子们的妈妈,他们经历了许多历险。人总要长大,这很不幸,但人类是有希望的,“只要孩子们是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



蔡志忠经典漫画(精装珍藏八册)

蔡志忠 著


跨越数千年时空,承载了所有中国人的思想精随,自四书、老庄、到唐诗宋词,将长篇累牍,语文艰涩的文学巨著,落实在生动活泼的画面上。中国人的第一套图像古籍《蔡志忠经典漫画》,带领读者了解先圣先贤的原始思想,深入中国文化的细致观察,呈现出平易近人的另类风貌。


全套包括:《唐诗宋词:无弦的音乐与回旋的曲子》、《史记:英雄的史诗》、《世说新语:六朝的清谈与人生的滋味》、《六祖坛经禅:曹溪的佛唱与尊者的棒喝》、《孙子兵法韩非子:战争的艺术与国家的秩序》、《庄子:逍遥的宗师》、《老子列子:生命的智慧与飞行的隐士》、《四书:东方的圣经》。



我爱穆源

范用 著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范用先生用一颗童心,蘸着浓浓情意,生动活泼地描画了在学校穆源的生活片段。



「近期专题」


三联书讯 | 2016年5月



▲ 点击图片阅读

他处境艰难,但并不孤立……这给了我些许安慰。

——斯蒂芬·茨威格《鹿特丹的伊斯拉谟》



妹尾河童的海外旅行窍门

文 | [日]妹尾河童


▲ 点击图片阅读


人生和旅行相似,只拘泥于真伪的“人生”和“旅行”,要多无聊有多无聊,也不会开心的。



《我们仨》:一本温暖的书

文|曾炎


 点击图片阅读


书里书外,莫不如是。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想读《哲学家与儿童对话》,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