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联书讯 | 2016年6月

2016-06-30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我们的中国(一函四册)


李零 著


《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



张充和诗文集


白谦慎 编 


张充和文学作品集,为海内外首次整理出版。收作者自少年时代以来创作的古体诗词、散文小品和小说。自作诗词近两百首,友人与作者间的唱和之作数十首;散文小品、小说六十余篇,展示了作者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张充和作品的蒐集、合编前后达数十年,经历两代人,旅美学人白谦慎在前辈卞之琳、张定和先期工作的基础上最后纂集编定,完成了作者生前的嘱托。


张充和才华出众,琴曲书画,造诣精湛,海内外享有盛名。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下,其诗歌、散文、小说皆有温雅的韵致,以往人们却很少注意到。余英时说,她的文学作品与书画在同一风格笼罩之下,体现了中国文化“以通驭专”的独特精神。张充和晚年怀念师友的文章,以及未刊的《曲人曲事》一组短文,依然保有简洁灵动的神韵。尤其是她的古体诗词,如新泉出山,清雅流丽,曾得到沈尹默“词旨清新,无纤毫俗尘”的嘉许。与她唱和者,皆为当时大家,附录书中,如鲁殿灵光。


2015年6月,为华夏文化艺术奉献终身的张充和,以102岁高龄在美国逝世。谨以此书,向她致敬。



叶嘉莹作品新刊2种


01 迦陵谈诗


叶嘉莹 著


唯有自己有充沛之生命的人,才能体察到洋溢于其他对象中的生命,唯有自己能自内心深处焕发出光彩来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他心灵中的光彩。即使二者并不相同,而这一份生命的共鸣与光彩的相照,便已具有极强的相互吸引之力了。

——叶嘉莹


叶嘉莹第一本谈诗的书,随处可见作者细密的诗情与诗心,对诗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诗歌最重要的,是感发生命之本质,而不仅仅是其中的知识和文字。对诗歌的评赏,当以其所传达之感发生命的浅深薄厚为标准,评论者则当于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以引发读者达至生生不已的感动为要务。


02 迦陵谈诗二集


叶嘉莹 著


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为前者之代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后者之代表。

——叶嘉莹


《迦陵谈诗》的姊妹篇,同为叶嘉莹研究中国诗歌多年的心得,书中可见作者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知性,从欣赏到理论,从为己到为人的赏诗历程。书后有“后叙”长文,总结“谈诗”的脉络之外,亦总结了自己感性阶段之外知性的三方向:传记的,史观的,现代的——无论哪个面向,均服务于自己真诚的感受。



妹尾河童作品新刊4种


01 窥视欧洲


[日]妹尾河童 著 姜淑玲 译


上世纪70年代初,妹尾河童独自在欧洲游历一年,足迹不仅遍及整个西欧,连当时的东欧诸国亦曾涉足。此行中,河童除专注于由官方资助的文化艺术考察外,欧洲大陆上不同的风土民情、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制度之种种差异,亦让他在兴奋好奇之余用心体会,并每每反观沉思。


河童谨记此行所用之一分一毫均来自纳税人,故为寻找便宜落脚处始终锲而不舍,而他也竟乐此不疲,最终凭脚下苦功及神奇的素描画,让我们领略到上世纪70年代欧洲形形色色小旅馆的味道;其内部的装潢,房间的陈设,甚至老板娘口中随意道出的三言两语,在河童的笔下都格外亲切有趣。而欧洲的那些街道和阁楼,以及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中世纪城堡,以河童的视角来看就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了。


02 窥视工作间


[日] 妹尾河童 著  陶振孝 译


“我得爬到天花板上瞧瞧……”这是河童在本书里时不时会顽皮地对受访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姑且“相信”当年河童为《朝日周刊》“河童窥视工作间”做系列连载采访时就是“爬到天花板上”,逐一窥视了几十位来自日本文学、音乐、戏剧、建筑、手工艺、探险、科学等领域名人的工作间, 同时自己也 被这些被窥者们不失时机地反窥,而这一“互窥”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面前的《窥视工作间》。


尽管书中的文字和素描都定格于三十年前,但其深深的河童印记——即给反窥者们留下一致印象的孩子气和好奇心——使这些文字和图画得以穿越时空却不失其生动鲜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社会的准全景画面。


03 河童旅行素描本


[日] 妹尾河童 著  姜淑玲 译


书名虽为《旅行素描本》,但内容却是五花八门, 旅行、美食、收藏、建筑, 不一而足, 其中还夹杂些许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但无论是真正的旅行中, 还是身居岛内的寻常日子里, 河童都是以旅者特有的目光来观察那些在人们看来原本平常的事物;惟其如此, 他那堆四处搜罗来的“ 破铜烂铁 ”,他对美食的永不消失的热情,以及那些因他孩子般的好奇心而被纳入视野的一切——从莫扎特的大便到古老的体重秤以至各国的捕鼠器, 在我们读来才那么生动好玩; 无论从哪一页翻开, 都会兴味盎然地读下去……


04 边走边啃腌萝卜


[日]妹尾河童 著  蔡明玲 译


本书是河童于上世纪80 年代初在《周刊朝日》连载文章的结集。这次河童以日本人饮食生活的原点—— 腌萝卜为主线, 从东京都出发, 北至北海道, 南抵鹿儿岛, 西达鸟取, 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不过河童显然不打算让整个连载都被浓重的腌萝卜味道所覆盖, 于是环境公害、食品安全、医疗保健等民生问题, 业已消失的雪国山野猎人、手抄竹纸的制作等传统民俗与工艺, 也都被其纳入视野, 并以文字和画笔, 将其时日本社会中人们的某些观念和欲求、保护传统民俗的自觉意识、城市化对乡村生活的冲击等侧面呈现给读者, 也因此让我们在早已熟悉了的那个顽皮幽默永远长不大的河童身上, 又无意中看到了另一个河童:公民河童。



敦煌艺术入门十讲


杨琪 著


敦煌,举世公认的一座古代艺术宝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琪,分门别类地向读者介绍了有关敦煌的历史概况和欣赏塑像、壁画时会遇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如何辨识佛国世界里的诸佛、弟子、力士、菩萨的形象,如何理解本生、佛传、经变故事画的内容,以及关于佛教石窟艺术的理论性认识。作者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配上有代表性的图画,希望让大众,尤其是年轻读者,读懂、喜欢、理解敦煌艺术。



驼庵学记

顾随的生平与学术


赵林涛 / 顾之京 编


由顾随先生友朋、弟子、家人撰写的纪念、评论文章,目前所能辑得者逾百篇,编者从中精选三十六篇,结成此集,读者深入了解、研究顾随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甚或是必不可少的资料和信息。



两地


林海音 著


本书是林海音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她自小成长的心灵故乡北京和实质故乡台湾——这是她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早年住在北京时,她常常遥想海岛故乡的人和事,战后回到台湾,又怀念北京的一切。北京栽培了林海音,台湾则成就了林海音。她以一枝充满感情的笔,写下了她生命中的“两地”。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


[英]切斯特顿 著  王雪迎 译


本书包含了切斯特顿所著的两种传记:《方济各传》和《阿奎那传》。这部简短的中世纪人物传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又不乏深思。前者讲述了方济各从年轻时归信到晚年领受圣痕的经历,呈现了这位圣徒传奇却又真实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的祷告、贫穷、苦修、对自然的爱,以及他的各种异常之举,都源于他对基督及他人诚挚的爱。后者对比了阿奎那与方济各的异同,讲述了年轻时被称为“笨牛”的阿奎那后来如何成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阐明了阿奎那的核心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



重启改革议程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精装)


吴敬琏 / 马国川 著


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顺利转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


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本书将与读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为重启改革议程、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品读国学经典(精装)


夏海 著


本书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品文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基本是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广大读者学习古文经典、汲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素养,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采访本上的城市(增订本)


王军 著


这是《城记》之后的城记,一部用脚写下的记者之书,一声对城市意义的追问。它直面现代造城之弊,以生命的坐标,锁定城市的方位。它以简单的方式,暴露复杂的世相,探索现象的本质。街道的宽窄疏密,屋宇的兴衰存废。人生的悲欢起伏,激荡的城市戏剧。它视城市为生命,而不是规划师笔下的荒地。它是对20世纪的反思,对21世纪的呼唤。



貌相集

影像札记及其他


秦颖 著


本书的原点是人像摄影,这些摄影作品虽然只是记录了作为采访对象的众多学者生命中的一个瞬间,但仍然能留下其人的风采、神态乃至性格。文字部分则记录了作者与这些人物的交往,无论是一面之缘,还是持续几十年的知交或忘年交,都是有意义的记录,能拓展镜头的视角,将照片的主观视觉深化,从某个侧面展示镜头中人的性情、学识以至修养。



血液的故事(新知文库08)


 [美] 海斯 著  郎可华 译


我们是在血泊中降生的,我们的身体日复一日地被血液滋养着,家庭的历史也蕴涵在血液中。平均有5680毫升血液沿着人体内总长为96540公里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流淌。本书引领我们沿着血液的红色河流在科学、历史和神话中遨游,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你血液中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奥秘。



孙颖文辑·中国汉唐古典舞


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教研室 编 


孙颖是中国汉唐古典舞的创始人,他毕生都在研究、探索并强调:舞蹈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技能,而是一种文化形态,在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之外,中国古典舞更强调的是一种气韵和和精神,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作用。


《中国汉唐古典舞》共四卷,全面呈现了舞蹈文化学者孙颖关于中国古典舞的思考和创作成果。并配备DVD光盘3张,收录他创作的大型舞剧《铜雀伎》,以及包含《踏歌》、《楚腰》、《谢公屐》等经典舞蹈节目的大型组舞系列。在孙颖的舞蹈作品中,身体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与原有的文化精神连在一起,从而使古典舞有了社会广泛阅读的可能性。


香界七笺


陈云君 著


本书是一本谈香文化的书,以七幅短笺的形式,全面介绍中国香文化中的香品、香具、用香及雅集、品香境界等知识,并回顾了中国香文化和日本香道的关系,梳理了中国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定位,介绍了当代中国香文化的特点。


以沉香为缘,进入传统文化,涵养其中。进而以此为阶梯,用 “高级”的物质生活,益以“高雅”的精神生活,从而进入“高贵”乃至“高尚”的境界。



酒时光

寻味法国葡萄酒


陈增涛 著


“红酒达人”陈增涛带领我们漫走法国葡萄酒四大产地——波尔多、勃艮第、普罗旺斯、北罗纳河谷,聊名酒掌故,葡萄园里识风土;闲来翻山越岭,探访鲜为人知的个性小酒庄……内附推荐酒单及搭配中餐的红酒指南。


—END—



「近期专题」


李零:什么是中国

——《我们的中国》首发演讲



▲ 点击图片阅读


中国是一个历史过程,背景的背后还有背景,但有两个关节点,不容忽视:一是“国”的出现,二是“中”的出现。


《张充和诗文集》编辑始末

文 | 白谦慎



▲ 点击图片阅读


2015年6月,为华夏文化艺术奉献终身的张充和,以102岁高龄在美国逝世。谨以此书,向她致敬。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新书,查看往期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